疫情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指导大学生职业发展的研究
2020-11-23王敬
文/王敬
当代大学生就业发展发展趋势在逐年攀升,从而形成当代社会普遍所要关注的问题。据统计,在2020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在874 万人左右,与同年相比增加了40 万人,这就意味着今后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将会更加凸显。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疫情造成的社会影响巨大,国内各省市居家近三个月,带来的社会影响是社会需求和生产骤降,由于国外疫情不断蔓延,形势趋于严峻,造成投资消费出口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短期内失业上升。全国上下共同投入到防控疫情工作中去,要求人口避免大规模流动和聚集,隔离防控、居家防控,因此大幅降低了消费需求。尤其是春节过后,工人返程工厂复工延迟,生产活动无法进行,基建投资基本停滞。旅游交运餐饮住宿娱乐教育培训等服务型产业受疫情冲击更为持久,恢复也相对较慢。其他行业也受到一定程度冲击[1,2]。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速缓慢,不明显,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效益出现下滑趋势,就业人群压力加大,毕业生就业工作更是面临相当大地冲击,这所有的因素下,明显影响到企业对于招聘人数的削减。
一、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及问题
(一)疫情所带来的影响
据了解,2020 年春季招聘受疫情影响最为明显,最突出的是:岗位少、竞争大。为了防控疫情,企业推迟复工时间,企业招聘和应届毕业生求职受到较大影响[3]。
一些大型企业有着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但校园招聘会延期,在形式上可能更多采取线上远程面试。线下宣讲会大量减少甚至取消,宣讲会更有可能以线上形式出现。中小型企业遭受打击较大,特别是实体经济相关企业接连经受贸易战、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企业收益受到很大的挑战,甚至很多中小企业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尤其像餐饮业、旅游业等人员密集的行业,为节约开支,均缩短或取消了招聘。
疫情情况下,大环境下企业现状并不乐观,开放的岗位数量相应减少。但应届毕业生求职,竞争人数多:2019 年考研人数突破300 万,比2018 年上涨50 万,但研究生录取名额没有增加,约250 万同学将加入到2020 年的春招竞争。再加之秋招求职不理想的同学与海外留学生归国求职,2020春招的竞争人数预期将会创下新高。
受疫情影响,2020 春招时间会相对延后至少1 个月,形式上会增加大量在线面试,而求职人数多,招聘岗位少的情况会导致今年春招将竞争相当激烈。
(二)疫情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
通过2003 年非典时期的表现可以得出,受疫情影响的程度呈现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今年的疫情当中,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等互联网产业却充分体现了互联网经济的价值。
受此次疫情的影响,线上医疗、同线上超市这种新零售方式一起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一些线上零售的商家的销量在疫情期间不降反升,游戏行业消费创下新高,此次疫情互联网相关的岗位所受影响较小。
互联网相关行业在疫情下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行业在疫情期间开展互联网模式,医疗、金融、保险等行业向互联网方面转型,在另一方面向应届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岗位。
(三)毕业生本身存在问题
应届毕业生由于社会阅历过于浅薄、对现代企业政策了解不多、业务知识累积不够以及对当代市场了解并不全面,导致毕业生创业技能不足,创业信心不足,自主创业热情不高,对职业生涯、创新创业课程不感兴趣。与此同时,高校开设有创业类课程,但多数重理论轻实践,无法给大学生创业带来有力的支撑,无法提供真正吸引大学生的辅导模式。
政府出台了一些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比如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但大学生对这些政策并不了解,对创业相关手续无从下手,导致了政府创业政策不能充分被利用。据了解,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对这些政策基本不了解。
二、疫情背景下利用互联网加强就业指导的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给未来的工作和管理方式带来很大冲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使得居民被迫隔离,公司被迫远程工作,这也加速了社交互联网的发展。在公司中已经高度开发了Web 会议,可以通过网络电话来开展工作,打破了地理限制,并使通信和协作更加有效。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一变化,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一)加大网络就业指导力度
疫情当下,大学毕业生招聘工作无法线下开展。学校可以利用网络招聘平台,推进网上就业。联络招聘网站,组建就业市场,打造好网络就业服务。学校要保证网络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对网上的用人单位和招聘信息进行严格审核,开展网上面试、网上签约以及网上办理就业手续。为补充大学生群体真实可靠信息平台的空缺,高校相关部门可与招聘网站或用人单位加强工作交流与对接,尽可能简化整合招聘流程,为高校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大学生应聘可采取网络投简历和视频面试等形式。高校有关部门可以通过网络授课的形式来对大学生简历制作和面试相关事宜进行指导。
(二)建立网络学习平台
高校应利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科技成果,大力开展线上教学课程,要充分利用线上慕课和省级校级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依托各种平台,积极开展就业创业课程线上授课和自主学习,组织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
就业指导老师可通过QQ、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信息传播平台,以图形和文字形式快速传播求职者想要了解的就业信息,并通过移动栏目交给求职的学生,创建一个包含就业指导的互动平台,当学生不确定工作方向或对工作岗位信息有疑问时,可以随时在线与教师互动。
(三)拓宽就业渠道
学校要设定出大型培训项目,例如:特殊教师计划、大学生村职员、三支一扶和西部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进一步执行基层就业和培训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在基层开展工作和创业;在关键领域,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培训大型项目,大型项目和重要领域的人才;支持毕业生实现多渠道就业,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等方面提供就业机会。对于与高校有合作关系的企业,应加大联系,及时向毕业生进行宣传,增加就业机会。
(四)强化重点帮扶
疫情防控期间,许多贫困家庭更是受到重创。对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要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及就业岗位的推送。除此之外,要提供相关就业课程、就业咨询热线等,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工作。
(五)适当延长择业时间
很多毕业生考虑“户口”问题。针对当下疫情局势,对于离校后未就业的大学生,可以按照规定将其户口登记和档案保存在学校两年,然后在确认工作后再办理后续工作。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关系到大学毕业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状况。在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和社会各界都需要努力为大学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
三、结语
我国当前正处在移动互联网向物联网过渡的时代,如今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元素和个体中的个人都已离不开网络,随着网络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遍,网络覆盖面的不断发展,智能产品已经逐步直至完全的融入到了个人的生活。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已经改变了我们原有的生活方式,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和避免人口大规模流动导致线上消费、线上教育、在线办公,视频会议等新的工作生活业态快速发展。互联网作为发展最快的通信方式,不仅在更新就业指导的形式,而且在就业建议方面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在流行病和特殊情况下回应就业建议,互联网无疑是提及就业的最佳方式。就业质量问题是民生问题。通过智能产品和5G 网络的全面覆盖,大学生在思维,工作前景,行为等方面经历了新变化,新挑战和新挑战,这是学生与雇主之间的重要纽带,疫情当前,学生正值相对空闲时间,也处于重要的求职时间,因此,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同时进行研究和服务。在此基础上,我们必须创新,建立立竿见影的高效用工制度,增进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提高服务质量,因此可以强调领导工作的价值,实现互联网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良好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