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听障生陶艺工作室就业途径探索
2020-11-23陈思音
文/陈思音
中职听障生因自身存在一定缺陷,无法顺畅地交流与沟通,使得自身在社会岗位就业易遭遇困难,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形成阻碍[1]。当前形势下,中职听障生经受了较大的就业压力,极易丧失自信而断送自己的前程。为实现中职听障生顺利参与到社会岗位就业中,学校需结合听障生自身特点、实际需求,为听障生制定针对性人才培养方案,借此除了可以提升听障生就业能力外,还可为听障生适应社会就业环境创造条件。因此,本文围绕基于陶艺工作室中职听障生的就业探索展开分析,为推动中职听障生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参考。
一、中职听障生的陶艺工作优势
在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中,陶艺教育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于陶艺制作原理和陶艺制作技术,可以为听障生社会就业奠定技能基础。陶艺制作及生产技术需要良好的形态,因多数中职生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情绪调节能力薄弱,自身情绪状态易被调动,而听障生因自身存在一定缺陷,因此情绪状态同健康学生相比更易被调动且更激烈[2]。当面对自身感兴趣事物时富有激情,情感表现强烈,而此种激烈的情感表现具备双面性,若加以正确引导,则可将激烈情绪转变为创造力,并获取一定学习成就;若引导不当,听障生在过激情绪状态下则易误入歧途,对社会带来危害。而陶艺制作过程“慢工出细活”能正确引导听障生情绪的合理应用,避免其一时冲动做出无法挽回的行为。如以陶艺肌理制作为例,因学生个性差异,使得每位学生所呈现出的肌理效果也各不相同,而同一学生因心境不同,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情感也不同,最终使得所制作的成品各有差异。听障学生同健康中职生相较而言,可供情绪发泄的途径较少,加之情感强烈,因此可引导听障生借助用力敲击泥巴等方式宣泄不良情绪,除可达到调整心境目的外,借助强烈情绪的融合,还可有助于富有创造力陶艺制品的创作。
二、中职听障生在陶艺工作室中需要克服的困难
(一)推广运营阶段的沟通
陶艺工作室涉及的不仅是生产制造这一方面,还包括品牌打造、产品宣传、实际销售、售后保障,等等。在这些环节中,产品前期的宣传十分重要,对于陶艺而言,作品是否美观、是否有艺术价值、是否足够吸引顾客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前期的包装,造势,品牌的打造,几乎决定了陶艺工作室的生存。一个成熟的陶艺工作室,不仅要保有作品的独立内核,而且要迎合当代的审美,如何在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是值得深思的。运营推广工作要做得好,不仅取决于工作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与其他岗位同事的相互配合。例如,体现运营推广的思路,实现其愿景,提升品牌的知名度等。品牌知名度即是竞争力,一旦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就有了强有力的竞争优势。未来的发展前景肯定一片大好,同时开拓好了这片市场,也能为中职听障生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保障。要提升品牌知名度的问题,首先要理清思路,找准策略方向;其次利用代言人进行品牌传播;最后要做好日常公关活动,维护基本的客户关系,而这些活动都要与生产者进行沟通,互相了解要求,才能让陶艺工作室发展的更好。
(二)人文素养的缺失
目前中职教育更加注重的是技艺的培养,在能力至上的观念下,中职教育难免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得学生的总体人文素养水平低,在社会上虽然技术高超,但明显缺乏“艺”的方面,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遇到困难很难克服。出现这些问题,一部分是因为教育层面的缺失;一部分是因为听障生的听觉缺失,使得他们接受信息片面;一部分是因为感官的弱化,削弱了对社会的全面认识,不会表达感受,缺少一些基本常识。回避与人交往,融入社会难,最终造成与时代脱轨。中职听障生缺乏对人文素养高层次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造性,阻碍了他们自身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当然,也应注意到听障生在模仿,工艺技术上学习的优势,情感上的丰富细腻,在此基础上,加强其知识储备,提升人文素养,对中职听障生在陶艺方面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融入社会,对社会产生归属感、认同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注重培养中职听障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技”“艺”兼备的学生是时代所要求的。
三、中职听障生的就业探索
(一)拓宽就业途径
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听障生的就业途径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拓宽。除了线下的传统职业,有了更多的线上就业甚至创新创业的机会。听障生在当前的形势下就业一片大好,也有了更多的选择。陶瓷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技艺,融合了科学技术以及文化创造的双重追求,具有时代鲜明的艺术特征,可谓是见证了人类历史文明的兴衰,是一个时代在物化上的缩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陶瓷从古至今为国家的政治交流、经济发展、文化输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延续至今,并不断发展壮大。在十分具有文化底蕴与地理优势的地点推行陶艺工作室实属“一箭双雕”的好事。充分利用前人留下的经验、充实的物质基础,在新时代传承丝绸之路的精神,弘扬中国文化的优美与精深。不仅有利于中职听障生的就业,更是紧跟了时代的脉搏,是大势所趋。听障生在陶艺工作室中找到了新方向,找到了就业的新途径,发现了自己的特长,提升自我的荣誉感,提升当下的价值感,物质与精神就有了保障。中职听障生在陶艺课堂可以教有兴趣的学生学习陶艺,带动普通的学生体验陶艺的乐趣,通过把制造的陶土雕塑、陶器绘画、一步一步地烧制成陶器作品,普通学生能体验到制作陶艺的快乐,培养了其仔细观察、大胆创新、敢于实践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帮助了中职听障生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提升了其对陶艺的自信以及喜爱,在实践中增加了陶艺水平,训练了职业能力素养。
(二)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
朋友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尤其是在自身遭遇困难及挫折时,朋友的鼓励与陪伴便显得更为重要,此也成为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虽然听障生朋友数量不多,且人际交往关系简单,但人际关系发展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听障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听障生世界中,人际关系良好且交友广泛的听障生的归属感更为强烈,反之,若听障生长时间遭受排挤,则会更加孤单,自信心不足,长此以往,将会对社会生活产生恐惧,无法参与社会就业,影响听障生个人发展。在陶艺工作室中听障生借助与同伴交流等人际交往活动,则可将自身消极情绪予以抒发,针对听障生活热情及自信心的增强也可起到一定积极作用。针对此现象,陶艺工作室在开展融合教育的组织中,为听障生结交朋友提供机会,并在此过程中将基础社交礼仪向听障生传授,为听障生参与社会工作及人际交往活动的展开创造条件,借此可有助于听障生就业心态的调整。日常在陶艺工作室中,借助陶艺作品评比的方式,加强听障生活的交流,可针对某陶艺作品表达自身观点,并评价自己所制作的陶艺作品,既可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也可加强听障生的交流。针对获得认同感较少的听障生,应予以鼓励,分析其作品的改进之处,引导听障生正确处理消极情绪,这样才有助于听障生正确就业心态的调整。此外,应注重听障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因听障生所接收的信息本就少于健康学生,加之种种因素影响,听障生不愿主动接纳他人,使得自我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下,当不良情绪产生时,无法得到有效发泄,使得听障生易产生情绪崩溃,严重影响听障生正常就业活动的展开。有鉴于此,听障生在培养过程中,可以通过人为设定一些挫折,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听障生心理承受力和抗挫力的提高,使其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
(三)提升听障生的就业技能
学校培养听障生时应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的办学宗旨,并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作为重要教育目标,以听障生特点、实际需求为参考制定就业技能培养体系,并引导听障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将态度、技能、知识融为一体,对听障生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的培养及强化予以足够重视,同时还应充分发掘学生潜能,为听障生毕业走向社会岗位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此外,学校还可为听障生构建社会就业实践环境,模拟社会就业情况,促使听障生对职业岗位需求加以了解,并以从业人员标准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促使听障生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在社会就业中获得长久发展。如以陶艺工作室为例,学校可借助陶艺工作室的开设,让学生体验社会就业,通过陶艺工作室的模拟经营,将听障生主观能动性、岗位积极性予以充分调动,借此还可实现听障生岗位就业技能的培养,为社会岗位工作的展开创造良好条件。
四、结语
中职听障生因自身听力存在障碍,可供选择的就业岗位范围同健康中职生相比较为局限、狭窄,影响了听障生个人发展,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造成了回避求职与就业,甚至与社会脱节的现象。基于此,在教育教学中需注重听障生职业技能的拓展,为听障生的就业岗位选择提供更多可能。文章主要以陶艺工作室为例,既要认识到中职听障生对情感的感知方面具有的优势,也要注意培养其克服困难的能力,然后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不断寻找、开发适合中职听障生的就业渠道和就业方向,给予中职听障生更多元化的选择,帮助其融入社会,实现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