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健身公共产品供给服务满意度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

2020-11-23商存慧李佳旺王维李辛

就业与保障 2020年21期
关键词:体育设施体育场馆西安市

文/商存慧 李佳旺 王维,2* 李辛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给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带来巨大威胁。但另一方面,促使人们更加主动参与锻炼,钟南山院士谈到疫情防控时指出“要做好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免疫力”,提高免疫力的方式多样,体育锻炼无疑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之一。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副司长彭维勇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此次疫情再次证明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的重要性”,进一步将体育推向抗疫一线。可以看到,这次疫情将“健康、体育锻炼”这一话题重新拉入公众视野,将公众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需求再次放大。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强调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在国家一系列鼓励开展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政策引导下,2020 年4 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健康陕西行动的实施意见》,提出要落实全民健身重大行动,完善“15min健身圈”。西安作为陕西省省会,系副省级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但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特别是群众日常参与的体育设施,从数量、布局、管理、类别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加之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挤出”与“溢出”效应,引发了空前的体育需求、带来更大的体育资源供给压力。

公共体育服务是指公共组织为满足公共体育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混合物品[1]。公共组织是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主体,公民是供给客体,公共体育需求是供给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因此,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能否满足居民的公共体育需求、居民对于公共体育服务是否满意应是衡量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2]。近年来西安市迎来新的发展历史机遇期,疫情过后大众健身意识将被再次激发,研究分析其公共体育设施配置及满意度,科学有效分配政府相关资源,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和配备形式,提高西安市民的健康指数和幸福感、获得感,培养拼搏向上的城市精神,从而推动整个城市发展水平、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对于落实推进国家全民健身战略,促进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和内容

本文以西安市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服务现状及问题为研究对象,将西安市行政区域内的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服务的措施、现状、问题和政府拟定的下一步工作思路作为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互联网、各类图书馆、期刊等多渠道广泛收集关于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服务方面的理论专著、论文、报刊等文献资料,从西安市相关体育部门或体育项目协会收集到相关资料,对其进行系统梳理。

调查问卷法。本研究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对西安市11 个市辖区(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高陵区、鄠邑区)和2 个县(蓝田县、周至县)的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针对西安市公共体育设施配置及服务重点,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制作发放《西安市公共体育设施配置及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硬件配置、日常维护、开放情况、需求相符度、配套服务5 个维度共11 个问题。其中,题目平均分在4 分以上为高水平程度,在2 分~4 分之间的为中等程度,低于2分为低水平程度。

理论分析法。运用萨缪尔森“公共产品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公众满意度理论、合作治理理论等对西安市公共体育设施配置及服务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为发现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支持,为提出下一步工作对策及建议奠定基础。

数理统计法。使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等相关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因子分析

根据各公因子下所包含的项目内容和特征,依次命名为设施配备情况、日常维护情况、开放情况、需求相符度、配套服务5 个公因子。除开放程度和需求相符度这两个维度分别由一个题项构成外,其他3 个公因子分别解释另外9 个题项,具体题项的因子载荷系数值全部平均高于0.7,且方差解释率值均高于60%,说明题项表达变量信息有效,可以提取信息量较高,量表的构念效度较佳。

(二)信效度检验

本研究先采用克朗巴赫α 信度检验量表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通过对李克特量表的题项进行整理,再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量表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除开放程度和需求相符度这两个维度分别由一个题项构成,无法测量信度系数值外,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量表的克朗巴赫α 系数值分别为:设施配备情况=0.815、日常维护情况=0.764、配套服务=0.833。以上各维度的信度系数值均大于0.7,该结果证明研究量表的信度系数较佳。

同样地,由于开放程度和需求相符度这两个维度由一项表示,因而不测量效度水平。通过日常维护情况变量由两个题项表示,KMO 值为0.5。设施配备情况和配套服务两个维度的KMO 值均接近或高于0.7,且都通过巴特球形检验(P值=0.0000),说明本次调查获取数据效度较好,题项可以有效表达对应维度信息。

(三)满意度调查结果

对研究的变量(整体满意度,设施配备情况,日常维护情况,开放程度,需求相符度,配套服务),分别与题项进行研究分析,调查对象整体打分的平均值为3.42 分,均低于4 分,表明整体满意度一般,西安市公共体育设施配置及服务还有比较大的改进提升空间。5 个变量中,得分最高的是设施配备情况,表明近年来调查对象对公共体育设施配备的成效感知最直观和明显,但分值平均为3.66 分,说明离群众的期盼还有距离。得分最低的两项由低到高分别是:开放程度(3.2 分)、需求相符度(3.39 分),说明调查对象对高校、企事业单位等体育场馆的开放程度相较最不满意,政府供给公共体育设施的品类与调查对象的个人需求的相符度还有较大差距。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政府考虑公众满意度不够导致供给与公众需求不完全匹配

从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来看,公众是政府的服务对象而非管理对象,公众满意度是衡量政府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从本次满意度调查分析来看,“需求相符度”变量分值处于五个维度倒数第二,反映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公众已经不满足于政府提供的传统单一的体育健身设施及相应锻炼方式,多元化个性化的体育设施需求日益增多,西安市政府在供给公共体育设施的过程中与群众的需求存在错位现象。依据此次问卷,在城市社区居住的283 人中,仅有184人认为自己居住的社区附近有健身广场,占65.02%;其中能够坚持每周之内至少去1 次的只有53 人,仅占总样本量的18.7%。

此外,近年来陕西省政府十分支持体育赛事的举办,2019 年打造“一带一路”体育精品赛事12 项,其中包括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总决赛、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宝鸡国际乒乓球公开赛等赛事。通过体育赛事的举办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地区带来新的资源,提高城市居民荣誉感,加强国家全球化意识[3]。但也为城市治理带来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承办大型比赛所建设的体育场馆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功能定位模糊,同时未明确赛后的运营开放模式,致使在比赛结束后,无法通过简单改造或灵活运营,成为全民健身运动场所。其次,目前全市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布局不尽合理,周边居民并不聚集,交通配套不完善,加之场馆功能较为单一,对全民健身的辐射带动效益短期内不明显,这其实也从侧面体现出政府在统一配置公共体育设施过程中,存在一刀切的情况。

(二)政府对公共体育设施配置及服务的重视不够导致投入供给不足

程志理等研究认为,公共体育资源是公众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的主要促增因素[4]。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要求政府加大对公共体育设施的投入,提供丰富多彩且便捷高质量的体育活动场地和设备,这一诉求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和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进日益强烈,是显然的公共利益。但政府在履行行政职能时,并未将其作为必须落实好、实现好的目标,而是将其作为获取内部行政系统评价体系认可的副产品。以2019 年为例,各级财政在城市环境提升、交通、卫生等其他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均在百亿以上,而西安市每年3000 万左右的全民健身资金标准近4 年来均未有明显增加,其中还包含场馆运营、全民健身活动组织、各类培训活动的开展,用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维护的资金仅能满足落实中央和省的硬性要求,主动适应公众需求、前瞻性开展公共体育设施的配置和服务工作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这制约了公共体育设施的投入规模和质量,限制了对公共体育设施的后续维护和管理。

这就导致西安市目前对设备的清洁、维护大多靠村和社区自治组织自行解决,没有专门的财政预算用于日常维护开支,建立的公共体育服务社会的体育指导员队伍也仅就群众健身活动给予指导。“社区靠保洁”“农村没人管”的现象普遍存在,给群众正常使用健身器械造成了障碍。

(三)政府在整合现有公共体育设施资源方面存在制度和政策壁垒

从满意度调查问卷影响因素分析情况看,开放程度样本满意度最低,说明公众对体育场馆开放情况的期望与实际差距较大。西安市教育系统、行政事业单位所拥有的公共体育设施资源十分丰富,虽然当前政府在诸多文件中鼓励各种所有权的公共体育设施向大众开放,但是因单位性质、管理需要、安全要求、历史沿革和管理权限等诸多因素,无法出台一揽子管理开放的办法,只能原则性鼓励,实质上将是否开放的决策权割裂成为碎片化,掌握在各所有单位手中。截至2017 年末统计,西安市由国家投资建设的各类体育场馆共2891 个,其中归属省、市、区县三级体育部门管理的公共体育场馆80 个,占全市公共体育场馆总数的3.34%;其他体育场馆分布在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绝大多数不对社会开放,也不具备承办大型体育赛事条件。

此外,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管理需进一步强化。很多地方积极探索由村委会管理农村公共体育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的主体和责任,但是由于村委会不具有管理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的技术与知识优势,加之很多农村公共体育设施修建在村委会院内,因管理原因导致很多体育设施闲置[5]。这些资源差异使得西安市居民健身锻炼活动受到限制,也制约了承接高水平职业体育竞赛和演艺会展等其他相关体育产业的发展。

(四)推动提供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服务主体多元化制度仍不健全

纯粹的公共物品提供是政府主要职责,但是作为准公共物品的公共体育设施由政府提供并不是必然。这一点,我们可以根据萨缪尔森的“公共产品理论”中得出答案。作为准公共物品的公共体育设施完全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提供方式,避免政府提供短缺的必然性。但目前西安市就如何与市场主体进行平等、自主商议,以合作治理形式推动公共体育设施配置,还没有成熟的制度保障和实现体系。具体来讲,首先是政府内部资源的科学评估体系没有建立,在合作治理过程中往往无法实现与社会组织或市场主体权利达成较为均衡的状态,实现公平共赢。其次,公共体育设施作为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主体合作化供给的公共服务,不可避免地面对责任模糊化这一核心问题。虽然中央层面提出鼓励市场参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要求,但西安市目前在政策层面,政府通过与市场主体共同合作建设配备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的机制尚未建立,也没有相关激励鼓励办法和配套措施。公众逐渐选择纯市场化运营的体育设施开展日常健身活动,因此催生各类经营性体育场馆的较快发展。据统计,2014 年~2017 年,西安市经营性体育场馆增加10.1%,从业人数增加43.9%,总产出达到21亿元,增加43%。高企的费用导致部分群众无法按照自己意愿选择喜爱的健身项目,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公众体育锻炼的热情,阻碍了全民健身计划的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一)加大投入并合理高效地推进公共体育设施配置

具体来讲,一是制定逐年增长的资金投入计划,将公共体育建设资金从全民健身资金盘子里剥离出来,单独设立。同时纳入市级财政年度预算保障,建议每年投入资金增长率不低于本市GDP 增长率的2 倍。另借鉴武汉市先进经验,在充分论证和分析西安市的空间布局、人口分布、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发展趋势公众诉求等条件下,梳理资源、科学统筹编制西安市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布局规划;二是针对大型体育场馆空间布局不合理问题,要充分结合各区县实际,规划设计一批全民健身示范步道、自行车道、主题公园及其他主题活动广场。在配置时向西安市东、西两个方向倾斜。

(二)打破体制壁垒释放现有公共体育设施效能

公共体育服务供需失衡问题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主要矛盾,而优化资源配置和融入市场化运作成为供需均衡发展的核心路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监督与管理作用[6]。针对西安市现有部分公共体育设施资源出现的各类问题,政府可进行调研论证,采取分类施策方式,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提高体育公共设施的利用率。也可建立公共体育设施所有人联席会议制度,搭建资源整合平台,政府购买参与各方协商创造条件。再次,建设体育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即依托体育馆、游泳馆等实体资源,推进体育公共服务的网络化、自动化、共享化进程,拓展为民服务的空间[7]。还要以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公共体育场馆“改造功能、改革机制”试点工作为契机,对政府所有的大型体育场馆,在确保满足其原有专业体育运动功能的前提下,按照公众需求对其进行改造,最大程度兼顾各类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提高空间使用率,挖掘资源潜力。从而打破体制机制壁垒,予以盘活和利用。

(三)政府主导加速公共体育设施配置主体多元化

由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失衡问题突发,权利与利益相契合成为供给成效的重中之重,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治理迫在眉睫,应构建承上启下、双向互动、补充共享的社会格局,实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最大化、最优化[8]。为推动公共体育设施配置主体多元化,一是完善政府与其他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进行合作治理的相关政策,尤其在涉及资源交换、责任转换方面;二是建立动态的政府购买服务清单。通过政府购买实现有利于优势整合、资源利用和效能提升的项目,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清单,并按照类别明确相近项目的资源互换办法;三是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民营化改革;四是扶持体育产业,培育与政府公共体育设施互为补充、特定条件下可通过合作治理模式提供公共体育设施的市场主体。

(四)完善体育组织制度与管理

公共体育服务作为准公共产品,在供给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矛盾。其中,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模式是供给侧治理中较为尖锐的矛盾,而实现政府购买模式优化转型是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有效发展的核心环节。具体来讲,一方面,依托社会组织力量,以社区服务为切入点,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义务服务人员群体。服务可纳入义工和志愿者服务范畴,进行积分制管理,予以激励。同时大力扶持和规范各种体育项目自发组织的各类群众体育爱好者组织,特别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使社会体育指导员形成一个可以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与自我管理的组织网络;另一方面,构建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体系,体育行政部门加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达到加强对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和培养力度[9]。其次是扩大公共体育活动的参与度与知晓率,根据公众需求灵活举办小微型体育活动,以及打造全民健身精品体育活动品牌。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体育场馆西安市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亲子创意美工展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西安市第四医院
123的几种说法
基于CA-Markov模型的西安市热环境模拟研究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住宅小区体育设施规划与建设研究
中原经济区农村体育设施专项资金的审计思考
体育:室内体育场馆空气质量标准年内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