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能力提升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实习思路的分析
2020-11-23熊健
文/熊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具有专业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不仅需要其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而且还应具备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综合性的素质能力,实现学生就业能力的整体性培养。而机电专业作为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及信息等内容为一体的交叉学科,是为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需求而开设的新专业课程[1]。因此,在中职机电专业的教学中,教师为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高效的专业知识传授,而且应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专业实习,使学生在实践运用中,更加熟练地掌握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今后的顺利就业以及良好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一、提升中职教育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意义
就业能力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素质能力,主要是指一个获得就业、保持就业以及在就业后持续不断获得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由此可见,就业能力是一种具有广泛内涵的素质能力,既应包含找到工作的能力,又更应包括胜任工作以及取得良好职业发展的能力。因此,在以就业为目的的中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有助于促进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在以往的中职教育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传授,而对于学生未来就业情况则关心较少,这与陈旧的应试性的教学目标脱离不了联系。而随着教育时代的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因此,在中职教育中,通过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有效促进了中职教育改革的推进,实现了我国职业教育的跳跃式发展。其次,通过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有助于学生良好个人发展的实现。在学生的职业生涯中,获得良好的个人发展需要多项素质能力的具备,而通过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帮助学生顺利地寻找适合的工作,而且也能使学生在工作期间,通过较强的学习能力持续不断地获得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使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学生获得良好个人发展的重要基石。
二、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的实习现状分析
(一)专业实习环节实效性差
在中职机电专业的教学中,专业实习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运用的过程,同时更是学生专业能力、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2]。但是在现阶段的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很大一部分教师与学生对专业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是将其作为一种教学任务,敷衍了事,这就使学生无法寻找到理想的专业实习单位,无法在专业实习过程中,实现自身专业技能的培养,使专业实习缺乏有效性。
(二)专业实习形式缺乏多样性
中职机电专业的实习过程是一个较为综合、系统的过程,需要学校、学生、社会及实习单位等多方面的协调合作,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专业实习模式。但是,在现阶段的机电专业实习中,学生的实习模式相对单一,无法使学生投入到不同的实习岗位,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培养与提升,这就严重地限制了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影响了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
三、基于就业能力提升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实习思路的构建
(一)重视学生就业能力提升
在以往的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专业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常常导致学生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态,这就延长了学生工作时期的适应时间,不利于学生的良好职业发展。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的提升,对中职机电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人际交往素养、终身学习素养等综合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充分重视专业实习环节的重要性以及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从而实现教师专业实习思路的有效转变。首先,教师应强化对学生实习期间的有效引导。而教师作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实施者,其在专业实习过程中发挥的指导作用必不可少[3]。比如,在学生专业实习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既可以进行专业知识的实践讲解,也可以通过调节学生实习心态,增强学生为人处事的能力,实现学生就业能力的增强。其次,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专业实习过程中就业能力的有效考核。实习评价是对学生专业实习期间专业素养提升情况进行评价、评估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对中职机电专业毕业生实习效果的考核依据。因此,教师就应结合时代的发展趋势以及学生专业成长的需求,积极地进行专业实习评价机制的完善与健全,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及提升情况纳入到专业实习的考核之中,有效地促进了中职机电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二)积极加强政府部门在专业实习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在我国教育体系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中,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使职业教育逐渐走出低谷,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因此,在中职机电专业的教学中,应充分重视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实现学生专业实习思路的调整。首先,政府部门应为中职教育的就业能力培养提供重要的法制保障。中职教育作为一种以就业为目标的教育形式,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教育部通过《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颁布,明确指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道路。同时我国还制定了一部关于职业教育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在这部法律中不仅明确地肯定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意义,而且对于学生专业实习各个环节的细节以及义务和责任给予了规定,为中职教育中专业实习提供了法律保障。其次,政府还应注重经费的投入。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发展相对较晚,其毕业生在社会就业市场中的认可程度也逐渐降低。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发挥自身的引导、导向作用,通过扩大宣传,扶持中等职业学校的创办等,为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营造浓厚的社会环境。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大力扶持中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教育项目,既可以推动校企合作的实习模式,又可以帮助学校建立设施完备的实践基地,使中职学生的专业实习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最后,政府部门还应引导中职学校进行教育理念的更新与转变。教育理念对中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因此,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给予一定的教育理念引导,通过相关专业培训以及教育理念培训活动的开展,使中职教育工作者更加充分地认识到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充分重视中职教育中专业实习环节的重要意义,实现教师专业实习思路的调整与完善,使学生能在科学、有效的专业实习环节中得到就业意识、就业能力的有效培养。
(三)积极推广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开展
在对中职机电专业学生进行就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积极鼓励用人企业参与到专业实习过程,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现阶段非常有效的举措,它不仅实现了中职学校与用人企业的深度合作,而且也增强了中职学校教育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了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首先,应积极鼓励企业以公益服务动机参与到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高昂的校企合作成本制约着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开展[4]。因此,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出头,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出于社会责任感来进行校企合作的参与。同时政府部门还应给予合作企业以一定的经济补偿或政策倾斜。如选派一些优秀人才到企业中进行实习并签订一定的协议,学生实习结束后,必须回到该单位工作一定期限,以补偿企业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资金投入。另外,政府还应给予企业一定的宣传政策,使其通过政府部门的渠道,取得更为良好的社会效益,实现自身企业影响力的扩大;其次,中职学校还应注重与用人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推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中职学校通过与用人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能取得良好的双赢效益。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的长期合作,开设具有针对性的专业,使毕业生都能进入合作企业工作,这样就有效地提升了学校的就业率,实现了中职学校的招生吸引力,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另一方面,用人企业通过与中职学校合作,可以通过冠名权的获取节约宣传经费,提高企业知名度。同时还能通过为中职学校提供实习平台,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这样不仅减少了企业每年的招工成本,而且也提升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节约了岗前培训的时间成本。
四、结语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就业能力的需求越来越高,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同时,也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因此,中职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地转变自身的专业实习思路,充分重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并通过政府部门、学校、实习企业等多方面机构的共同努力,实现更具针对性、有效性的专业实习,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培养,为学生更好的职业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