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讲话中讲故事的技巧
2020-11-23广西医科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林琳
文/广西医科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 林琳
领导讲话,是领导干部在行使领导职能及相应的政务活动时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讲话,不仅是领导开展工作的得力工具,也成为衡量一位领导干部能力的硬性指标之一。领导讲话,一方面要求客观、真实、准确;另一方面要求有生动性和艺术性。在领导讲话里合理、恰当地讲故事,能增加领导讲话的吸引力,能增加讲话稿的吸引力,提高认同度,最终转化为凝聚力、向心力。
近年来,一些领导已经认识到讲好故事的魅力,讲故事在官方话语体系中越来越重要,应用得越来越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实际工作中,在各种领导讲话稿、宣讲稿、演讲稿、信息写作中,讲故事的技巧应用得很多。我们很多领导干部很善于对党员干部“讲故事”、与普通群众“拉家常”,可以说越高级的干部越会讲故事。但也有一些文秘工作者习惯于讲话发言堆砌口号,张口就是“八股文”,对讲故事的益处认识不深,讲故事的技巧不熟、讲什么故事不清。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学习来解决。
一、为什么要讲故事?讲故事是领导工具箱中的法宝
(一)讲故事能让人记住,引起共鸣和回味。领导讲话是否成功的其中一个标准是,领导讲话的观点能否被听众接受并且记住。讲故事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可以把枯燥的说理形象化。安妮特·西蒙斯在《故事思维》这本书中强调:“这是一个讲好故事比写好说明书更重要的时代”。人脑子的构造决定了人们更容易记得故事,讲故事比讲道理更有说服力,而且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讲好故事,才能在大家信息过载的脑袋里占有一席之地。1938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抗大毕业典礼上,讲了《西游记》几个神话人物的取经故事,根据唐僧师徒的不同个性,来说明八路军、新四军的好作风。毛泽东提到唐僧的方向是坚定的,他一心一意去西天取经,即使遭受九九八十一难,也百折不回。但他的缺点是麻痹,警惕性不高,敌人换个花样就不认识了。通过这个故事,伴着台下的笑声和掌声,学员们理解并深深记住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意涵。
(二)讲故事能让人认同,激荡初心与干劲。领导讲话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工作,在讲话中运用故事,可以有效地统一听众的认识,激发听众的干劲,凝心聚力完成任务。1940年,“百团大战”后又面临日本的扫荡运动,毛泽东为了提升部队战力,进行纵深战略部署,破除战士们的疑虑,推动精兵简政,讲述了孙行者化为一个小虫钻进铁扇公主的内脏,把铁扇公主打败的故事;还提到柳宗元笔下的小老虎打败大黔驴,来说明小而精的战力可以对付敌人的庞大机构。通过讲孙悟空战铁扇公主和老虎战黔驴的故事,获得了战士们对精兵简政的认同,坚定了他们的决心,迅速推动精兵简政工作。又比如,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讲了北京密云县一位母亲送丈夫和5个孩子上前线,最后战死沙场的故事,充分展现出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和自由团结,不怕牺牲的精神,激发了听众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
二、讲什么故事?讲真实和典型的故事
讲故事的目的是为了服务讲话主题,在故事的选取上注重扣准主题,要站在听众角度,回应听众的关注点,要注重个性特点。可以讲真正发生的故事,也可以引用虚构故事,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文学故事等,只要这些故事能够生动有趣地阐明思想,讲清道理,给人深刻的印象,就可以讲述。
(一)故事要扣紧主题。领导在讲话中讲故事不能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一定要为突出讲话主题服务,或为了阐述观点,或为了加强论证,或为了增加论据。一般的讲座讲话,穿插一些和主题无关的笑话、段子,这样可以调动气氛,吸引注意力或博人一笑,但无益于主题的深化,也有违于讲话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领导讲话稿中一般不使用。
(二)故事要反映听众心声。叙事生动有趣是故事能够吸引听众的一个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要反映听众心声,直面现实中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做演讲时,他回顾了中俄互帮互助的感人事件;2004年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导致数百名儿童受影响,中国邀请这些儿童到中国接受康复治疗;相应地,2008年俄罗斯邀请中国汶川特大地震的灾区儿童前往俄罗斯疗养。在世界某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的背景下,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希望与世界各国友好合作的愿望,寓理于情、寓理于故事,反映了大家的心声。
(三)故事要体现领导特点。领导的讲话不仅传播信息,同时也展示了个人形象和工作风格。有的领导知识渊博,喜欢讲前沿理论;有的领导思想深邃,喜欢讲哲理寓言;有的领导亲民近民,喜欢讲身边的故事、老百姓的故事……因此,写讲话稿的时候,要注意研究领导的风格喜好,选取的故事要符合领导的特点,让领导讲起来顺口听起来自然。
三、怎样讲好故事?色香味俱全讲故事
故事讲得好不好,不仅在于故事内容能否引起听者共鸣,更在于讲故事的方式能否被听众喜爱和接受。
(一)有你有我。领导讲话主要目的为了指导工作,帮助提高认识,指明方向。但指导决不能高高在上,颐指气使,拿腔拿调,而是要善于用听众的语言来阐述道理。通过讲故事来拉近彼此的距离,一个要点就是学会从“我”说起,“我是谁”“我们是谁”“我们将要怎么做”,将讲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联系在一起,消除彼此的距离,进而引起共鸣,达到畅快沟通、有效传导的效果。以一篇名为《选择广西的N个理由》的高校宣讲稿为例,文章的开头用“看着同学们一张张青春飞扬的脸庞,我不禁想起24年前的自己”,采用现身说法的方式拉近距离,开始入题,紧接着讲“看到来为大家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的老师,我不禁想起了当年同样在高校工作的自己”,上一段的打头句体现了眼里有学生,这一句则体现了眼里有老师,把在场的人员都照顾到了,让每一个人都觉得所讲的内容与自己有关,从而集中注意力。讲到广西的民族团结、民族融合,这样表述:“你们的两位师兄(注:在宣讲台上),都在广西收获了爱情,他们一个已经结婚,一个正在热恋,找的都是壮家姑娘。”这篇讲稿站在毕业生的立场上,通过讲自己的故事、身边的故事、同类同龄人的故事,讲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故事,介绍他们关心的信息,用他们易于接受的方式说出观点,这样讲起来态度更真诚、情感更真挚、语言更生动,内涵更丰富,从而让听者听得懂、愿意听、记得住、有启发。
(二)有香有色。讲故事在表述上要生动具体,引人入胜。讲话稿一方面要达到简练、准确要求,同时还要注重叙事的艺术化和戏剧化。这两方面可以通过突出细节描摹、设置悬念等方式来达成。描述场景时要具体鲜活,能在听众脑海中展开一幅画面。在刻画人物时抓住细节特点,用速写勾画,让听众感觉到仿佛这个人就在自己眼前。有篇介绍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者先进人物的事迹,是这样写的:“一眨眼之间,他已在青藏高原奋战了27个春秋。原来的满头青丝,现在已染上了祁连山的霜雪;脸上的皱纹,就像是风沙雕刻的痕迹。”满头“祁连山的霜雪”,满脸“风沙雕刻”的“皱纹”,这何止是给参会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人物简直就在读者眼前!设置悬念、增加曲折和意外,是让听众听得过瘾,增加讲话吸引力的一个好方法。比如一篇讲工作纪律的稿子,一开头就设问,8点上班的钟声响过之后,中央国家机关多少人迟到?之后描述事实,X月X日X分,记者到中央国家机关8个部委门前作了一番观察,发现……,接着引用一位外地来京同志的话来佐证:“如果你早上8点准时到中央一些部委办事,保准办不成!”这种写法非常引人入胜。对比这种写法:“一些中央国家机关上班迟到现象严重。据记者观察……”这样平铺直叙的话,效果就没有那么抓人。
(三)有料有味。好故事不仅是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传递一个深刻的思想,传递一种正确的价值观,让听众能够从中得到启发、触动、获得前进的动力。因此,要注意:一是要给故事一个鲜明的有思想的主题。最好这个主题能直面现实的问题,反映听众的心声。一篇领导讲话稿引用了选调生讲述的贵州支教的故事:“他们团队4个人一年下来,总共争取到50多万元的现金和60多万元的物资,用于资助失学儿童和家庭困难学生,勉强解决一个乡镇4个村40多名濒临失学儿童一年的上学问题……”但“那个镇一共有十几个村,那个县有十几个乡镇,全中国还有那么多的贫困县、那么多濒临失学的儿童,我一个人能做什么?能做多少?”这样的故事中有主题有情怀也见胸襟。二是要叙议结合,给人启迪。作为讲话的一部分,领导讲话稿在讲故事时,可以通过夹叙夹议,把听众引到讲话的主题上,为了体现权威性和客观性,突出论证的力量,增加说服力和可信度,也可以在故事最后点题,让人有所感悟,受到启发。一篇关于教师节的领导讲话稿在讲到要诚实守信、坚守科研底线时,写了这样一段话:“近日,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学术造假事件引起了热议,‘主观造假’也成为了热词。造假就是造假,造假有主观不主观之分吗?客观造假,主观不造假,或者说主观造假,客观不造假,这不是谬论吗?这起事件给我们深刻的警示:任何想在科学研究上的投机取巧或造假行为,始终都是‘纸包不住火’,我们每一位教师在科研诚信上都要爱惜自己的羽毛。”这段话真正做到了夹叙夹议,升华了故事主题,余味无穷。
讲好故事,表面上是表达能力的体现,实际上是领导干部思想和作风的呈现。作为文秘工作者,不仅要改变叙事方式,更重要的是改变思想和作风,扎根到工作中,扎根到群众中,去寻找好故事,传递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