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问题情境 激发创新思维
——以2020年全国卷Ⅰ第36题为例

2020-11-21山东广东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降水葡萄试题

山东 广东 徐 旭 刘 导

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其中,“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四层”为高考的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翼”为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创新性”考查要求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关注与创新相关度高的能力和素养,鼓励学生勇于摆脱惯性束缚,大胆创新。地理试题应加强对独立思考、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方面的考查,考查学生进行推测并周密论证的能力,考查学生探索新方法并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批判性和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地理试题选材与设计既要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认知地理的兴趣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又要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引导学生发现地理问题,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或表达独特的见解。

2020年高考试题命制很好地践行了“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特别是2020年全国卷Ⅰ第36题(以下简称36题),很好地体现高考“创新性”的考查要求。试题及评析如下:

【典例】(2020年全国卷Ⅰ,36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葡萄喜光,耐旱。如图为某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的景观。该地位于52°N附近,气候湿润。

(1)当地采用顺坡垄种植葡萄,据此分析该地区的降水特点。

(2)指出该地种植葡萄宜选择的坡向,并分析与梯田相比,顺坡垄利用光照的优势。

(3)说明温带半干旱地区坡地耕作不宜采用顺坡垄的理由。

【参考答案】(1)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灌溉不便)。因此,该地区降水应具有以下特点:降水频率高(经常降雨);强度小(少暴雨或每次降雨量较小);降水量季节分配较均匀。

(2)葡萄喜光,种植葡萄宜向阳坡(或用方位表示的阳坡,如南坡)。该地纬度高,太阳低(正午太阳高度小)。与梯田相比,顺坡垄接受阳光照射的角度较大,植株和垄接受光照面积较大。

(3)温带半干旱地区偶有暴雨,种植作物需要灌溉,而坡地不利于保水保土。

一、试题折射出创新思维培养的导向

1.情境信息打破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和模式。从题目材料分析,葡萄生长特点是喜光,耐旱,从材料中52°N和气候湿润两个信息,也基本可以判断出该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地理位置有可能是欧洲或者同纬度大陆西岸的北美洲地区。该情境选取世界区域地理知识,和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距离较远,比较适合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材料锻炼区域认知、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能力。

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涉及山区土地综合治理,主要是选择性必修2中的2.6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学生比较熟悉的山区土地整治,为半干旱地区(例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就需要修筑梯田、水平沟和鱼鳞坑等,农作物种植方向和等高线平行,实施保土保水等治理措施。36题的附图显示该地为顺坡垄,是一种葡萄的纵向的种植方式,这样不考虑水土流失,反而刻意排水的情境与学生原有认知储备试题情境相悖,引发学生思考。长期以来,学生沉浸在题海战术中,背诵太多的应答套路与模板,而眼前的试题,颠覆传统观念,打破常规情景,恰好可以让学生独立分析创新的情境,锻炼逆向思维、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2.问题视角激发创新思维

巧妙设问,就是根据考题材料创设具体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提出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使之感到惊叹、疑惑和矛盾,从而形成认知冲突唤起求知欲,促使学生产生厘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究性的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6题一共设置三个小问,分值分别是8分、8分、6分。分别考查顺坡垄与降水特点(分析特点);顺坡垄与梯田相比光照利用状况(分析优势);温带半干旱地区不宜顺坡垄(说明理由)。

第一小问是根据材料,考查该地区降水特点(世界气候特点);第二小问,引入熟悉的教材知识(梯田)与之对比,辨析材料所给的情境,考查光照优势(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三小问,回到学生熟悉的温带半干旱地区,将前两问的结论,应用到我国的温带半干旱地区土地治理问题上。强调学以致用,关注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相关的内容。为避免考试和生活学习脱节,坚持应用导向,鼓励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和素养去解决实际问题。第一小问是根据材料提出问题;第二小问是引入新的情境,提出问题;第三小问是根据第二问引入的新情境,解决新的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巧妙设问,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3.试题评价引导创新思维

高考题的评价,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参考答案,或者评分标准。36题的参考答案较传统的单一的参考答案,有很多的备选选项。比如第一小问的参考答案就特别的灵活,“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灌溉不便)。因此,该地区降水应具有以下特点:降水频率高(经常降雨),强度小(少暴雨或每次降雨量较小),降水量季节分配较均匀”。

36题第二小问参考答案“葡萄喜光,种植葡萄宜向阳坡(或用方位表示的阳坡,如南坡)”。不仅仅提供了阳坡、甚至用方位的阳坡,如南坡。虽然,这两个答案的指向是一致的,但是答案的不同表述,有利于学生自由发挥,体现了评价的变通,不限制学生思维。再者,“该地纬度高,太阳低(正午太阳高度小)。与梯田相比,顺坡垄接受阳光照射的角度更大,植株和垄接受光照面积更大”。评价依据来自于材料附图给予的直接经验的知识点,又体现了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提升,该参考答案制定有利于引导发散思维特点。

第三小问的参考答案“温带半干旱地区偶有暴雨,种植作物需要灌溉,而坡地不利于保水保土”,看似简单,其实,需要学生对比原有的认知,加深对土地综合治理措施的理解,有利于激发创新思维。

二、问题解决体现出创新思维的要求

1.创新地理想象,解决现实问题

文字材料简单交代了葡萄的习性和某地顺坡垄的葡萄种植,并配一幅顺坡垄葡萄种植景观图。这是高考地理全国卷近年来第一次仅以景观图形式命制综合题,大道至简,一幅图却凝聚了充足的地理想象力,地理景观图仅仅是大自然和全人类的一部分,要将“材料碎片”和“问题小样”嵌入试题,通过不同要素的彼此连接、相互作用,开启地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36题第二小问“指出该地种植葡萄宜选择的坡向,并分析与梯田相比,顺坡垄利用光照的优势。”葡萄喜光,向阳,应该是种植在阳坡(北半球是南坡),尤其是本地区纬度较高,葡萄生长季节(夏季)昼长夜短,也就是说日照时间更长,梯田是横向种,顺坡是纵向种,纵向种葡萄,可以使其获得更多光照,如下图所示,在斜坡纵向种植葡萄,为南北向种植,拍摄时间应该是上午,太阳在东南方向,南北向的垄比较宽,葡萄的东侧一面都能受到阳光照射,所以顺坡垄接受太阳照射的角度大,植株和垄接受阳光照射的面积大。本问体现了对比的创新思维,难度较第一问大,试题整体体现了难度渐进的命题艺术。

2.创新问题情境,优化思维体验

试题把非常规现象(顺坡垄)与常规思维(葡萄、纬度、坡向与降水的关系;坡向、坡度与光照的关系)结合起来。36题第一小问“当地采用顺坡垄种植葡萄,据此分析该地区的降水特点。”解答思路是对于教材中大陆性季风气候条件下水土流失严重,从而修筑梯田或者修建鱼鳞坑和水平沟这些知识进行调用,顺坡垄的顺向种植,会加速排水,加大水土流失,这一点颠覆了传统意义上对于山区土地整治情况的考查,体现较强的创新性。不怕水土流失,说明降水的强度小,降水频率高,季节分布均匀,从题干分析得到降水特点,也可以回答该问。这一设问的巧妙在于学生可以直接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得到答案,但是,所得到的答案和平时背诵的土地综合治理的情况不相符,引发思考。

3.创新思维方式,强调辩证全面思考

将自然环境不同的地区相比较,进行区域差异分析。同时,把天文要素有机地融入试题之中,真实地体现了“天人合一”“人地和谐”的发展理念,综合考查“四大”核心素养。

36题第三小问“说明温带半干旱地区坡地耕作不宜采用顺坡垄的理由。”涉及水土流失的生态问题,半干旱地区,降水量较少,偶有集中性暴雨,容易造成水土流失;降水少引水灌溉,引水渠应该和等高线平行。将考查知识迁移和应用到我国农业生产实践中,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目标,锻炼了地理实践力,落实了高考的核心功能——“一核”,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

三、答题透露出创新思维培养的问题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引导教学”是高考的核心功能之一,36题给的试题情境是教材中没有涉及的,而且又和传统的避免水土流失,保土保水等土地整治措施不同,但又是现实生活存在的客观问题,看似对立矛盾的措施,恰恰又考查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36题考完,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反应,通过调查和询问学生答题状况,结合平时教育教学,反映出很多学生存在创新思维能力不足的问题。

1.考生直接经验匮乏,思维僵化

目前,教学过程僵化,学生思维僵化,导致学生做题喜欢对号入座,思维缺失,创新更加无从说起。例如:学生认为河流上游水质好于下游,距海近地区的降水一定多于距海远地区。再如,部分学生对于农作物“垄”的概念缺失,直接限制对于36题的解答。

2.定势思维,限制创新培养

长期以来,学生的定势思维,常会出现用一般规律代替个体案例的表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力落实不足,学生获取知识途径仅仅来源于试题,以记忆试题定势的地理现象为主,对于具体问题没有办法具体分析,尤其是缺乏地理尺度观念,对于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的地理概念没有很好地区分和辨识,错误地套用定势的观念理解问题。

3.关联思维,动态思维薄弱

碎片化学习代替过程分析和整体关联教学,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质疑精神。学生对于地理现象规律没有系统的把握,尤其是36题,包含自然地理世界降水特点、人文地理农业生产与地域环境以及区域地理水土流失地区土地整治等知识,碎片化学习使学生缺少对于地理整体概念的把握,关联思维和动态思维薄弱。

四、创新思维培养方式的启迪

1.广泛涉猎,拓展区域认知视野

从36题可以看出,学生需具备宏观视野,尤其是大尺度地理区域认知和不同区域之间对比辨析。还需要具备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意识,尤其是要进行跨区域联系、关联、迁移、拓展区域认知视野。

2.学贯事理,变通综合思维方式

要有变通的思维,不拘泥于试题文本,关注题材变种、载体变式和问题变通,不固守于试题案由,能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关注过程、强化联系、拿捏事实、总结规律,多角度观察、多维度思考、多层次分析、多环节阐释,体现试题内容多面性、形式多样性和方法多元性特征,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学以致用,创新地理实践体验

将具体地理事象与学科理论联系在一起,解决人类关注的现实问题。由此体现地理试题的应用性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4.面向未来,谋划人地协调策略

常规教学也要抓住人地关系主线,多维地审视问题,动态地认识问题,综合地分析问题。牢固树立以人地协调观为主线的教学思路,增强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

猜你喜欢

降水葡萄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四川盆地极端降水演变特征及拟合
当葡萄成熟时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Cloud seeding
“SEEPS”降水预报检验评分方法在我国降水预报中的应用试验
ESSENTIAL NORMS OF PRODUCTS OF WEIGHTED COMPOSITION OPERATORS AND DIFFERENTIATION OPERATORS BETWEEN BANACH SPACES OF ANALYTIC FUN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