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20-11-21朱瑶瑶

关键词:建筑学专业英语建筑

朱瑶瑶

(安徽工业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建筑学专业英语是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必修课程。良好的专业英语能力能为学生就业提供有力帮助。如何运用发展的眼光来规划建筑学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是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一、建筑学专业英语的重要性

专业英语是针对某个行业特定的专业知识和行业规范而设置的英语课程,是专业技术与英语语言应用紧密结合的交叉性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学好这一课程,有助于学生阅读国际建筑设计书籍及杂志,参加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听取专业学术报告,参与中外联合设计,与国外同行沟通交流。安徽工业大学在培养计划中就明确了建筑学专业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了解专业英语基础知识,提升阅读翻译水平,以英语为工具,获取国际前沿建筑信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如何规划建筑学英语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建立符合我校学情的建筑学专业英语知识体系,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二、当前建筑学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课程选用的教材《建筑学专业英语》(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主要以建筑的风格和流派为线索,包括古典式建筑、现代建筑、高技术建筑、绿色建筑、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环境等方面内容。全书每个单元包括一篇正文和两篇阅读材料,主要以培养学生阅读为主,有助于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及多维度知识的掌握。但是,对于建筑学专业学生来说,则缺少基础性与实用性的学习,学生可能在学习后不能掌握建筑英语中的测量、预算、施工、建筑材料、建筑类招投标书、施工图表解析等专业内容及词汇。《建筑学专业英语》(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也同样是单元阅读多,并且内容老旧,缺乏时代感,与建筑学专业的新知识、新理念无法衔接,也与当前的建筑热点脱节,使得专业英语无法指导建筑设计的学习,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接受,不可否认,传统课堂授课方式能使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更为扎实,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强控制可以让学生取得高分。但是,高等教育不是以应试为主,采用这种方式授课往往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从先前课堂来看,教师还是以“翻译+阅读”方法教学,主要是由于目前多数学生学习主要以“建筑设计”课程为主,认为专业英语教师课外布置任务占用作图时间,“满堂灌”方式学生虽然能够很容易完成建筑英语的学习,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热情不高,且有反感情绪。

“听、说、读、写”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内容,教师对学生的综合测评也是基于这四个方面。先前建筑英语课程期末考查以闭卷考试为主,试卷未考虑到专业英语的应用性,大部分试题为专业单词翻译和阅读理解。相对而言,闭卷考试形式可以检验学生所学的知识,有利于更系统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这种考核方式单一,体系不科学,使得学生对语言应用能力会有

三、建筑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教学内容专题化

针对现有教材内容陈旧,与专业课程联系不强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考虑到以建筑专题结合英语教学实现多课程重难点同步,特别是要与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中外建筑史、建筑材料以及建筑设计等核心课程实现密切衔接。设定的专题既要能符合学生已有的专业基础知识与行业热点话题,又要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自学能力。

对于建筑学专业学生,可开设的专题有建筑史简述(brief history of architecture),建筑策划与设计(architectural programming and design),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 ,文化遗产保护(cultural heritage )等。专题化教学内容参照先前已开设的核心课程和设计课程内容,有助于学生知识迁移,知识迁移即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让课程与课程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有利于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例如:建筑史简述(brief history of architecture)专题中,阅读英文标注的古希腊建筑中爱奥尼柱式(如图1),而标注中涉及多个“生僻”“一词多义”的单词,学生可以联想到已学课程教材《外国建筑史》(陈志华著)第四章第二篇“欧洲古典时代的建筑”内容,书中对“爱奥尼柱式”的中文表述如图2,这样对于英语标注的单词理解上就容易许多,即cornice(檐口),frieze(檐壁),architrave(额枋),capital(柱头),shaft(柱身),base(柱础)。由此,在有一定中文理论基础上,阅读英文文献,有利于学生对英文文献中复杂句式和单词的理解。此外,专题化教学让学生学习讨论范围变大,所选择的话题也变得多样,即使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也不会影响任务的开展。

图1 爱奥尼柱式(英文) 图2 爱奥尼柱式(中文)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

将“学习共同体”理念引入建筑学英语课堂组织教学。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的概念是著名教育家博耶尔(Ernest L.Boyer)于1995年提出的,他认为“学习共同体是所有人因共同的使命并朝共同的愿景一起学习的组织,共同体中的人共同分享学习的兴趣,共同寻找通向知识的旅程和理解世界运作的方式,朝着教育这一相同的目标相互作用和共同参与[1]。学习共同体理念与建筑学学科特征无论在目标上还是实践方法上都有很好的契合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建立师生学习群体,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协作交流信息、提供支持帮助、自由探索知识,共同完成有意义学习的建构,这是学习共同体理念下打造的新型建筑学专业英语课堂模式。建筑学专业是以培养创新思维、团队精神、富有社会责任感和专业技能扎实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由此看出两者在目标上具有共同的价值愿景。在实践方法上,“学习共同体”是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组织引领一步步学习,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建筑学设计类课程授课通常采用这种方式:学生是规划设计课堂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和主持者,负责和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给出设计的策略,以正确的发展观引导方案的生成和设计。

基于此理念,对建筑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过程可采用如图3所示的组织方式。具体是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堂两个阶段,课前包括“专题设定”“师生互学”两个环节,课堂包括“传统讲授”“展示答辩”“课堂总结”三个环节。其中,“专题设定”“师生互学”“展示答辩”环节是由师生、生生共同合作参与完成,“传统讲授”与“课堂总结”是由教师授课完成。

图3 建筑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过程组织图

“专题设定”即课前教师布置与专题相关的外文读物、视频等,小组成员根据自身的兴趣与专长自主选择内容阅读观看学习。

“师生互学”即在课前教师和学生选择部分材料阅读,按照“自主学习—设问—讨论—解答”的过程进行。学习小组成员阅读思考并提出问题,生生相互讨论,教师也从“传授者”转变为“参与者”,参与线上、线下讨论回答。

“展示答辩”即在课上,小组成员对提出的问题在限定时间内用英语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回答,教师既是课堂的引导者,也是参与者,接受其他组成员的质询和评价。

“传统讲授”与“课堂总结”即教师讲授专题常用词汇、复杂句式、对专题中重点理论进行阐述。对每组学生提出的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加以补充解释, 指出其理解的偏差和错误,采用多媒体PPT讲授课程。在讲解“绿色建筑”专题时,以“杭州临平科技馆绿色建筑”(图4)来说明“绿色成套技术设计与实施”设计时,考虑到学生之间学习的差异性,通常采用中英文双语表达,图文并茂,便于学生的理解。

图4 杭州临平科技馆绿色建筑

课上三个环节课时采用“4+5+1”模式分配,教师讲课时间占40%,学生展示及答辩讨论占50%,剩余10%则为教学总结。

通过“学习共同体”理念丰富了教学形式,包括学习小组的建立、讨论、汇报、答辩、传统讲授等教学方式,学生易于接受,也符合专业培养方案目标。有的学生英语水平较好,但是专业方面欠缺,有的学生专业成绩优秀,英语水平又有待提高,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互动交流,学生不仅把自身优势发挥出来,每个学生都可以有所得、有所思,相互激励,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角色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引导参与合作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研究创新能力、与人交往及合作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升。这些能力也正符合建筑学专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

(三)考核方式合理化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单纯的“一张英语试卷”的考核方式显然不合理。将考核成绩一部分放在平时,通过教师与学生深入接触、面对面交流,从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进步程度等方面综合考核;一部分成绩放在期末,上交一篇与专业研究方向有关的论文。由此,在考核方式上也可以全面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平时的师生面对面交流、汇报等考查中评价听说能力,在期末论文考查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考核方式的改变,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提高学习主动性,还可以全面真实地综合测评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

四、改革措施的效果

学生的学习结果集中反映了平时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从参与课堂讨论、课题演示答辩、期末论文的情况看,学生使用专业英语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在总体效果反馈中,学生普遍认为,听说读写方面都得到了较大提升。从评教结果发现教师的授课水平和教学方法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猜你喜欢

建筑学专业英语建筑
计算机专业英语归类问题探讨
机电专业英语“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示例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员工专业英语素养构建探讨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建筑的“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