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崇祯渔父义渡伍子胥青花笔筒赏析

2020-11-21李洪彦

收藏家 2020年10期
关键词:渔父渔翁崇祯

□ 李洪彦

崇祯“渔父义渡伍子胥”青花笔筒

在广州的一个小拍上,笔者喜获一件大明崇祯年间的青花人物故事笔筒。该笔筒器高18.9、口径10.6 厘米,直壁直口圆桶状。笔筒颈部及足上方各有一圈双弦纹夹忍冬草暗刻纹,足底露胎,略内拱,胎质细密坚白,且有明显竹刀旋刮痕。中间绘青花山水人物图案。远山近水、瀑布、小舟、鱼鳞状萱草、左右漂浮的“括号云”、崖边合欢树、远方城垛形花纹。寥寥几笔勾勒出生动的上身长下身短的人物造像,宽袍大袖的衣裳饰有※ 花纹。整个笔筒釉面白中闪青,青花蓝中泛紫、青翠艳丽。其已开康熙青花瓷器紧皮亮釉、墨粉五彩之先河。该笔筒所有特征,皆符合明末崇祯青花瓷器之特征。这是一件独具文人雅士气息的达官贵族文房用器,路份挺高,值得收藏。

说实在的,当时见到这件笔筒时,心情有些激动,相同纹饰的笔筒,笔者在16 年里仅见过两件,这是第二件!参拍时自己心里还是蛮紧张的,好在有惊无险,顺利拍下。拍卖方介绍说,笔筒上画的戏剧人物是八仙故事,一个是吕洞宾、一个是铁拐李。背剑的都成了吕洞宾,这也不稀奇了。其实不然,这画片是有史可查的古代“三个无名英雄”中的一个:渔父义渡伍子胥的故事。

据史料可查,历史上三个无名英雄的故事:一是不图报恩、好心匀饭施舍给“汉初三杰”之一的“兵仙”韩信吃的“漂母”,一饭千金的典故即由来于此;二是慧眼识珠、认为西汉开国功臣张良“孺子可教”、圯桥进履传授其兵法的“黄石公”;三是视金钱如粪土、义渡伍子胥(公元前559 ~公元前484,楚国人,吴国大夫、军事家)的渔翁,也称“渔父”“江上丈人”者。

该笔筒的画面正是提鱼的渔翁和背剑的伍子胥。《东周列国志》载:公元前552 年,楚平王宠小人、听谗言,先后把伍子胥的父兄伍奢、伍尚杀掉。伍子胥得到凶信后,准备逃往吴国借兵报仇。其逃至陈国与吴国相邻的昭关(今天的安徽省含山县西北,当时还是楚国属地)时,如何过关、渡江才能到达吴国国都(今天的江苏省苏州市)呢?几天几夜不吃不喝不睡觉的伍子胥,连头发都愁白了。后来,隐士东皋公将其友人皇甫讷扮成伍子胥的样子,才使伍子胥蒙混过关。《吴越春秋》载:伍子胥继续逃命之际,有一条大江横亘眼前,危急时刻,在附近捕鱼的渔翁二话没说就将伍子胥渡过江去,逃出了楚兵的追杀。伍子胥为了报渔翁的救命之恩,欲将携带价值百金的宝剑赠予渔翁。渔翁生气道:“我听楚王令,抓到伍子胥的人可得五万石粟,且进爵执圭。我还在乎贪图你价值百金的宝剑吗?”当伍子胥问对方姓名想日后报答时,渔翁道:“你是楚国要捉的贼,我是摆渡楚国罪犯的贼。两贼相互理解,何必问姓名呢?你是苇中人,我是渔父,富贵不要忘了我。”伍子胥拜别渔父走了不远,回头再看时,渔父已翻船自沉江中了。渔父的大义,使逃到吴国的伍子胥联手齐人孙武(《孙子兵法》的作者),一起成就了吴国霸业,被载入史册。

这件崇祯(1627 ~1644)年间的青花渔父义渡伍子胥的笔筒,距今近400 年了。其保存至今,仍完好如新,真是让人爱不释手。

猜你喜欢

渔父渔翁崇祯
丁酉端午前重读《渔父》吊屈原
“言行不一”的渔父
天宫院
随波逐流还是齐物逍遥:隐士文学的批判性阅读——以对渔父形象的讨论为例
“苏世独立”与“遁世隐逸”——《渔父》主旨分析
明末的中枢决策与权力格局演进:以崇祯帝“改票”为视角
神秘的“渔翁”
最会打鱼的渔翁
“有君无臣”论:明清之际崇祯君臣的历史评价与君臣观流变
渔翁收藏: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