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墓志中的北京地望一例—周肇祥旧藏《唐陆日岘夫人王氏墓志》考释

2020-11-21鲁晓帆

收藏家 2020年10期
关键词:幽州王氏墓志

□ 鲁晓帆

提起中国近代书画家、北洋政府官员、古物陈列所第四任所长周肇祥(1880 ~1954),现今书画界、收藏界、文博界的朋友们都不太陌生。周肇祥字嵩灵,号养庵,又号无畏,别号退翁,室名宝觚楼。其为浙江绍兴人,清末举人,肄业于清京师大学堂、法政学校。虽然他已故去60 余年,但他所著北京掌故名作《琉璃厂杂记》却流传甚广,对今日喜爱古物鉴赏的人们多有启迪。他的书法、绘画作品影响较为深远,而他收藏的宝物则涉及到多种类别的文物。特别是他在古籍、书画、碑刻、拓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更是被今人所津津乐道。时至今日在文物收藏流通领域中,还时常能见到他曾经珍藏并留有题跋的许多文物精品。如上海朵云轩拍卖公司在2018 年春拍“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中,拍出了6 件周肇祥旧藏,其中有吴昌硕画作《赤城霞气》、翁同书法《行书五言》等佳作。2019 年在西泠印社春拍“中国古代书画作品专场”中,拍品清代闵贞《题壁图》,也是周肇祥的旧藏。而他在上世纪50 年代初捐献给文博机构的众多文物,大部分都被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和首都博物馆珍藏。在其捐献的金石拓片藏品中,《唐陆日岘夫人王氏墓志铭》就是这些重要的藏品之一。

唐陆日岘夫人王氏墓志,大中十二年(858)上石。据1941 年《中和》月刊二卷十一期登载的周肇祥《辽金京城考》称:此志石出土于北平阜成门外南迤铁旗杆庙(其庙今已不存)附近,具体时间不详。志石为青石质,高61、广62、厚4.5 厘米。志文正楷兼行,首题“唐故朝议大夫、前行幽州大都督府事参军、幽州节度押衙、使持节蓟州诸军事、守蓟州刺史、静塞军营田等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侍御史、上柱国吴郡陆府君故夫人王氏墓志铭并序”。共计23 行,行29 至38 字不等,刘曾撰文。未见刻石者。盖为顶,高、广均为61、厚10 厘米,正中篆书“王氏夫人墓志”3行,6 字。四周阴刻有十二文臣神立像,四角缀有牡丹花朵纹饰,四侧亦刻有花纹。此志文用笔凝重,结体宽舒,虽为信手之作,字距较密,间有行书穿插其中,但保存了浓郁的魏碑遗意。整体面貌质朴厚重,别具特色。志文中多有异体字,充分体现出汉魏隋唐石刻的精髓。而文字中的缺笔现象,又明显地表现出晚唐时的习俗,这些都足以证明此志石的真实性。该志文的内容还见载于罗振玉《京畿冢墓遗文》卷下及1929年中国书学研究会主办《艺林旬刊》第六十期、1934年发行人徐志坚的《艺林月刊》第五十期《记周氏宝觚楼藏石》、罗振玉的《墓志征存目录》《国立北平图书馆藏碑目(墓志类)》、曹溶撰《嵩万遗文目录》等书刊。但此志石出现近百年来,人们只是零散地摘录一些对己有用之句来引用,迄今还未见有人对此志石内容进行过整体的考释。为使读者能够对照认知,笔者特录此志文(」符号为原志文换行,_ 为空格,试加标点)如下,并加以考证,以飨读者。

(盖文)

王氏」夫人」墓志

(志文)

唐故朝议大夫前行幽州大都督府録事参军幽州节度押衙使持节葪州诸军事守葪州」刾史静塞军营田等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侍御史上柱国吴郡陆府君故夫人王」氏墓志铭并序_宣德郎试太常寺奉礼郎前摄幽州良乡县尉刘曾撰」

夫人王氏,其先周灵王太子晋之裔也。其后门袭簪鼎,世传勋阀。有若陵佐于汉,翦辅于」秦。经纶之缋,着自当时。缔构之功,载之前史。曾祖讳收。祖讳晏,皇朝请太夫、试太子率」更令、行梁州兴元府司録参军。考讳琎,朝散大夫、试太子洗马、行瀛州河间县令。咸以执心亮直,」隶志不回,廉素奉公,劳动干軄难,陈球理繁阳异政,孔奋缉姑盛独安,无以过矣。夫人志」恭俭,性明敏。温惠谨敬,谦柔惠和,工容无谢于左嫔,德礼匪暂于卫女。以初笄之岁,归于幽州」节度押衙、使持节、葪州诸军事、守葪州刾史、静塞军营田等使、银青光禄大夫、捡校国」子祭酒兼侍御史、上柱国吴郡陆公日岘。名重位高,才雄望峻,奉法有謇谔之节矣。俾」郡寮整肃,余吏畏威。惣八县纲条,分一州苻竹。以元和九年四月二十六日遘疾,终于肃慎坊」私苐,享年四十八。以其年七月十四日与先夫人雍氏迁祔于葪城北归仁乡刘村之原,礼也。」夫人自以府君,捐背四十余年。以厌心蓬首之容,弃纨绮花钿之饰。断机训子,剪发奉宾。」德容诚比于轲亲,礼教实方于陶母。以会昌二年八月十日寝疾,终于涿州范阳县永福乡元」村里之私弟,享年六十七。有子二人。长曰偘,前幽州良乡县令、幽州节度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捡校」太子宾客兼监察御史、上柱国。次曰供,前摄涿州范阳县尉、摄幽州潞县尉、宣德郎、试太常寺奉」礼郎。并以志禀端良,才膺济用,怀俨恪之勤志,抱忠真之信诚。女一人,适故幽州府户曹参军、承」议郎、试太常寺奉礼郎彭城刘公可观。夫人自以灾従二竖,疾起膏肓,试楚祝无徽,知秦整」不及。顾谓二子曰:吾闻魂飞长,夜幽没岂殊,冥魂归九泉,万里无异壤,必葬我于府君之茔侧。」偘等泣奉遗旨,以十二年戊寅岁夏五月六日,迁窆于府君之茔地之坤,维礼也。尚恐松楸」覆,扝陵炭峀夷。敬述斯文,式杨令范。铭曰:懿哉夫人明且哲,白玉贞兮久弥洁。兰忽萎兮芳遽歇,青松摧兮女萝析,薤」歌奏兮转凄切,幽魂没兮归异穴。万古千秋此茔阙,桑河有水空鸣咽。

志云:“夫人王氏,其先周灵王太子晋之裔也。其后门袭簪鼎,世传勋阀。有若陵佐于汉,翦辅于秦。经纶之缋,着自当时。缔构之功,载之前史。”结合首题及志盖,可知墓主人是为陆日岘夫人王氏。据《元和姓纂》载:“王姓,出太原、琅邪,周灵王太子晋之后。”而志文“陵佐于汉”的“陵”是指汉初的大臣王陵。在秦末农民战争中,王陵曾聚众数千人据南阳,后归附于刘邦。以战功被封为安国侯,后官至右丞相。刘邦逝世后,因反对吕后“封立诸吕”为王,被免去相职,而改任太傅,最后病死。志文“翦辅于秦”的“翦”是指秦国大将王翦,王翦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著名将领。王翦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奇功,“战国七雄”除了韩国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所以,在《史记·王翦·白起列传》记有:“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这里“经纶”是指处理国家大事,“缔构”泛指建立新的国家。志文在这里是说夫人王氏,她的祖先是周灵王太子晋的后人。这些后人们继承并延续了贵族的权力与财富,成为了各朝各代世袭的权贵望族。在秦朝有威风凛凛的大将军王翦,在汉代有鼎鼎大名的丞相王陵。他们拥立时任皇帝筹划治理国家,在当时是权倾一时的栋梁。而他们缔造国家政权的功绩,都被载入当时的各种史书中。

民国 周肇祥 芭蕉竹石图

墓志详记夫人王氏上三代:即曾祖父为王收,未见史载。祖父王晏衙衔“皇朝请太夫、试太子率更令、行梁州兴元府司录参军”。这“朝请大夫”是为文散官,从五品上。而“太子率更令”是为唐代东宫官,在《新唐书·百官志三》载:东宫官“率更寺,令一人,从四品上。掌宗族次序、礼乐、刑罚及漏刻之政”。而“行梁州兴元府司录参军”,据《新唐书·地理志四》载:“兴元府汉中郡,赤。本粱州汉川郡,开元十三年以‘粱’‘凉’声相近,更名褒州,二十年复曰粱,天宝元年更郡名,兴元元年为府。”唐代的各州设有录事参军事,而在京府中才设有司录参军事。这里疑为错刻,应为“录事参军事”。而“梁州”为上州,其“录事参军事”,为从七品上。其父亲王的衙衔“朝散大夫、试太子洗马、行瀛州河间县令”,这“朝散大夫”为文散官,从五品下。试“太子洗马”是为职事官,从五品上。太子洗马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河北道的“瀛洲河间县令”,为从六品上。文中的“试”为试用。“行”为行走之意。可见,其上两代在官府中都没有实职。

民国 周肇祥 书法作品

志云,王氏夫人:“志恭俭,性明敏。温惠谨敬,谦柔惠和,工容无谢于左嫔,德礼匪暂于卫女。以初笄之岁,归于幽州节度押衙、使持节、蓟州诸军事、守蓟州史、静塞军营田等使、银青光禄大夫、捡校国子祭酒兼侍御史、上柱国吴郡陆公日岘。”这里“工容”即是成语“德言工容”缩写,它是指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而“左嫔”是指晋代的左芬,她在《晋书·后妃列传》中有传。她是西晋的女文学家,我国最早的女诗人。她被晋武帝选为妃嫔,今存世的诗、赋、颂、赞、诔等就有20 余篇,大都为应诏而作。左芬的哥哥左思,是西晋的大文学家,擅长辞赋和诗歌。史上“洛阳纸贵”的典故,就是发生在他身上。这里“德礼”即是指道德与礼教。在《论语·为政》载:“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卫女”在中国自古就有“卫女若仙”之说。传古时卫女远嫁诸侯,欲归不能,就以诗抒思父母,唠念故园之情。《毛诗序》云:“《竹竿》,卫女思归也。适异国而不见答,思而能以礼者也。”志文在这里对墓主人王氏所具有的德茂礼教,进行了一番谬赞。并举出史上品德礼教的妇女典型左芬、卫女等事迹,来形象地说明此事。

墓志首题的“吴郡陆府君”即喻陆日岘为江南道苏州吴郡人。《新唐书·地理志五》载江南道“苏州吴郡,雄……县七”,他曾衙衔“朝议大夫、前行幽州大都督府录事参军、幽州节度押衙、使持节蓟州诸军事、守蓟州刺史、静塞军、营田等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侍御史、上柱国”。这里“朝议大夫”是为文散官,正五品下。他曾任的幽州大都督府“录事参军”即“录事参军事”,为正七品上。幽州的“节度押衙”之职是为节度使下官员,“押衙”表示军将在藩镇军内的位阶,它是参与军政庶务的吏职,未见品秩。在《新唐书·地理志三》载河北道:“蓟州渔阳郡,下。开元十八年析幽州置……县三。有府二,曰渔阳、临渠。南二百里有静塞军,本障塞军,开元十九年更名;又有雄武军,故广汉川也。”这里“使持节蓟州诸军事”即蓟州节度使。守蓟州刺史;下州刺史,正四品下。在《通典》卷一七二:“渔阳军在幽州北,卢龙古塞,开元十九年改为静塞军。”在《资治通鉴》卷二一五载:唐天宝元年(742)“范阳节度临制奚、契丹,统经略、威武、清夷、静塞、恒阳、北平、高阳、唐兴、横海九军,屯幽、蓟、妫、檀、易、恒、定、漠、沧九州岛之境,治幽州,兵九万一千四百人”。胡三省注:“静塞军在蓟州城内。”可知,“静塞军”的前身是“渔阳军”又曾称为“障塞军”,其治所就是在今天的天津市下辖的蓟县区内。而“营田使”即是为负责垦荒屯田的使职,一般是由军使兼任。按《唐六典》卷七“屯田郎中”其注云:“河北道幽州五十五屯,清夷一十五屯,北郡六屯,威武一十五屯,静塞二十屯……”可见,陆日岘还负责静塞军的“屯田”等事物。而“银青光禄大夫”为文散官,从三品。这“检校国子祭酒”为职事官,从三品。“侍御史”为御史台的职事官,从七品上。“上柱国”为勋官,视正二品。志文在这里对王氏夫君曾任过的官职做了详细的记载。

1929 年 中国书学研究会主办《艺林旬刊》 第六十期登载的《唐陆日岘夫人王氏墓志》

志云:陆日岘“名重位高,才雄望峻,奉法有謇谔之节矣。俾郡寮整肃,余吏畏威。八县纲条,分一州苻竹”。这里“謇谔”其意为正直敢言。在《后汉书·陈蕃传》载:“忠孝之美,德冠本朝;謇愕之操,华首弥固。”而在宋代洪适撰《隶释·汉绥民校尉熊君碑》称:“临朝謇鄂,孔甫之操。”洪适释:“以謇鄂为謇谔。”这里“郡寮”即郡吏。“”即汇总。而这“八县”就是指历代儒家遵循的治理方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礼记·大学》中载:“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而“纲条”即是指法纪。在《尚书·盘庚上》载:“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这里的“一州”是指其当时任职的蓟州。志文在这里是说陆日岘曾守在蓟州官府的门前,来整肃查处不符合官吏行为准则的人与事,使得官吏都很敬畏他的威严。他是凭借着历代遵循的八个纲目准则,来制定蓟州官府各吏的职责。在这里撰者用精炼的语言,对陆日岘在蓟州任上采取的各种治理措施,进行了高度概括总结,同时也是对他执政能力的一种赞誉。

志云:“夫人(王氏)自以府君捐背四十余年,以厌心蓬首之容,弃纨绮花钿之饰。断机训子,剪发奉宾。德容诚比于轲亲,礼教实方于陶母。以会昌二年八月十日寝疾,终于涿州范阳县永福乡元村里之私弟,享年六十七。”这里“厌心”喻心服。“蓬首”形容头发散乱如飞蓬。在《诗·卫风·伯兮》载:“自伯之东,首如飞蓬。”这“纨绮”即精美的丝织品。“花钿”即谓用金翠珠宝制成的花形首饰。“断机训子”这典故在《三字经》载:“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就是孟母为了给儿子孟轲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到学校旁。而孟子在学习期间,又一次产生了厌学情绪,就偷偷溜回了家,当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就用刀砍断织布机,说到:你荒废学业,就像我砍断这织布机。孟子从此勤学苦读,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而“剪发奉宾”是谓晋代陶侃母亲湛氏,以信义严格要求陶侃发奋上进的故事。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因贫困无钱购物招待。陶母就剪掉自己的头发卖钱待宾,以忠顺勤俭为美德熏陶其子。为此,陶侃总以清贫为乐,发愤进取,自幼伴母夜织而读书,闻鸡起舞而劳作。他读书万卷,精通兵法,长大后出任县令,直至太尉、都督大将军、封为长沙郡公,为国为民,始终清正廉洁,并留下“剪发奉宾”的典故。这里“轲亲”就是指孟轲的母亲,而“陶母”是指陶侃之母湛氏。她们在历史上与欧母、岳母齐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贤母”。志文在这里颂扬了王氏夫人孀居守节40 余年,潜心教子,并用历史上著名的孟母“断机训子”、陶母“剪发奉宾”的典故来佳喻王氏夫人守身教子的事迹。

唐 陆日岘夫人王氏墓志拓片

志云:陆日岘“以元和九年(814) 四月二十六日遘疾,终于肃慎坊私,享年四十八”。从记载中可知,唐代幽州城中二十六坊(里)有肃慎坊,而这个坊名也被在清代出土的另一方唐墓志所证实。据《光绪顺天府志》卷一二八载,《唐陈立行墓志铭》云:立行“大中十一年(857)夏四月甲戌浸于府城肃慎里私第”,两方唐墓志相互佐证了肃慎坊(里)的存在,而唐代的“坊”与“里”是相通的。不仅唐幽州城里二十六坊之一有肃慎坊(里),而且这个坊(里)之名还延续到了辽南京二十六坊仍在沿用此名。在2009 年《文物世界》登载的曹彦玲、王银田《辽许从墓志略考》一文披露:《辽许从墓志》,1984 年出土于山西省大同市郊新添堡村。许从“应历八年(958)九月六日,薨于燕京肃慎坊之私第,享年五十七”。这里“燕京”即“南京”的另称,这说明在唐幽州城后的辽南京城二十六坊中,也有肃慎坊。而在《全辽文》卷十一《范阳丰山章庆禅院实录》又记有:干统四年(1104)“又东北走驿路,抵良乡。如京师,入南肃慎里(坊)东之高氏所营讲宇,则下院也”。可见辽南京城是沿袭了唐代幽州城中的旧坊里名,且这个坊是在辽南京城中的南面。而在以后的金代中都城六十二个坊名中,就已不见了肃慎坊名的出现。这是因为“肃慎”其名是来自于女真族的祖先,在《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及武王灭纣,肃慎来献石弩、梏失。”还记载:“挹娄,古肃慎之国也。在夫余东北千余里,东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不知其北所极。”而在《新唐书·北狄》载:“黑水居肃慎地,亦曰挹娄,元魏时曰勿吉。”可知,“肃慎”是为女真族的前身,而唐幽州城中的“肃慎坊”就因是女真族先人的聚集地从而得名。而到了金中都时,其政权都是由女真族建立的,坊名自然也就不需要单独设立了。而唐幽州城及辽南京城中的“肃慎坊”,其坊位根据“入南肃慎里(坊)”,再结合唐幽州、辽南京城中西南为“宫城”,故肃慎里(坊)应定位在唐幽州城东部蓟县南城墙,即辽南京城南开阳门内路西处,即与东侧的开阳坊相对较为准确。也就是今北京西城区右安门内大街西侧、白纸坊大街以北处。

志云:“(王氏)夫人自以灾从二竖,疾起膏肓,试楚祝无徽,知秦整不及。顾谓二子曰:吾闻魂飞长,夜幽没岂殊,冥魂归九泉,万里无异壤,必葬我于府君之茔侧。等泣奉遗旨,以十二年戊寅岁夏五月六日,迁窆于府君之茔地之坤,维礼也。”这“二竖”即是指病魔。在《左传·成公十年》载:“公梦疾为二竖子。”而“膏肓”即“病入膏肓”的简写,指病情非常严重,已没有办法医治。这“楚祝”即古老的占卜祷告。而“秦整”原是指秦国的统治,这里代指管理家务。志文在这里是说王氏夫人自从病魔缠身,病情就一天比一天加重,虽然经过各种的医治占卜,但她已经失去操持家务的能力。她对两个儿子说到:我知道我的病情很严重,黑色的幽灵上身就不可能驱离,冥冥的灵魂最终要归于大地,虽然相距很远,葬在哪儿都是土里,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一定要把我葬在你父亲旁边。两个儿子遵照她的遗愿,在大中十二年五月六日,把她安葬在父亲陆氏莹地的西南面。这里“坤”表示西南。古以八卦定方位,西南方为坤。可见,其与夫君陆日岘是同茔不同穴。夫人王氏是“以会昌二年(842)八月十日寝疾,终于涿州范阳县永福乡元村里之私弟,享年六十七”。按《新唐书·地理志三》载,河北道:“涿州,上。大历四年,节度使朱希彩表析幽州之范阳、归义、固安置。县五。范阳,望。本涿,武德七年更名。”志与史载相同。

志云:陆日岘“以元和九年(814)四月二十六日遘疾……以其年七月十四日与先夫人雍氏迁于蓟城北归仁乡刘村之原,礼也。尚恐松楸覆,陵炭夷。敬述斯文,式杨令范。”即是说在唐元和九年七月十四日,陆日岘是与迁葬的先夫人雍氏一同被葬于幽州城北面的归仁乡刘村的村头。但他的子女怕日久天长地形地貌有什么变化,从而使陵墓周围遭到破坏,所以就在夫人王氏墓葬中恭敬的撰写了墓志铭,作为今后寻找的依据。按照周肇祥《辽金京城考》所云:此墓志出土于北京阜成门外迤南铁旗杆庙附近,即今天的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公园以北一带,在唐时这里属于幽州归仁乡刘村所在地。这“归仁”之名的来源,即是谓归附仁德仁政。在《孟子·离娄上》载:“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而按照北京房山云居寺石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题记所云:“蓟县归仁乡李曲村邑人录事裴庭倩持戒。”证实唐幽州蓟县治下二十二乡中确有归仁乡无疑,而其下还见有李曲村名。但今李曲村的位置不详,而刘村位置似乎大致已定。但不知何故,幽州的蓟县在城外设有“归仁乡”,而在城里还设有“归仁里(坊)”。即1976年12 月,在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羊肉胡同西口出土的唐贞元庚午六年(790)《幽州故右厢节度衙前讨击副使任君(希)墓志》云:贞元己巳五年(789)“岁十二月二十日,奄化于蓟县归仁里之私第”。证实幽州城在唐建中二年(781)析蓟县成为治理东、西的蓟、幽都两县地后,管理东部的蓟县,其十四个坊里中有归仁里(坊),可见它也是幽州城中二十六个坊里之一。这在幽州城的坊里、乡村之名中是仅有的一例,应作为专门的问题加以研究。

而“刘村”的位置,参照赵其昌《唐幽州乡村初探》一文中《幽州城郭下两县的乡村位置区划图》来看,蓟县的归仁乡面积较小,它南邻幽州城的北城垣,西边和北面分别与幽州幽都县的归义乡、礼贤乡相望,而东边则与同属蓟县的燕夏乡相拥。按照赵其昌的考证,“刘村”是先属于蓟县的归仁乡,后因乡属变动后又归属于幽都县的礼贤乡,据此他把刘村定位于今天的阜成门一带。但刘村到底是属于幽都县的礼贤乡,还是属于蓟县的归仁乡?根据今天出土的多方唐志,这里还是有些可以商榷的。1984 年,在北京市西城区二里沟原进口谈判大楼院内出土的《唐茹弘庆墓志》云:“以干符七年(880)岁在庚子正月乙卯朔七日辛酉,奉迁府君于幽都县刘庄□□。”1969 年,在修建北京地铁时在拆除西直门南城墙时发现的《唐侯元弘墓志》云:侯氏“以其年(882)冬十一月廿一日,窆于幽都县界礼贤乡刘村之原”。虽然作为城墙基石,想必是就近取之。而这“庄”字与“村”字相通,即为村庄之意。而今天的二里沟以东至西直门以西之间,应有唐幽都县礼贤乡的刘村一席之地。

而近些年来,由于北京市区城市建设的开发,在北京金融街一带也相继出土了几方唐代墓志,证实这里应是属于唐幽州城幽都县礼贤乡胡村所在地。2008年1 月在北京西城区丰盛胡同西口南距太平桥大街150米处出土的《唐李殷辅墓志》载:李殷辅“以龙纪二年正月十三日卜窆于幽都县礼贤乡胡村,于大茔,从周制也。”而在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藏墓志拓片》一书中所载的《唐郑夫人马氏墓志》云:马氏夫人“干宁元年四月廿八日,葬于幽都县胡村之原”。虽然此墓志出土地点及时间均不详,并且只记县属而未记乡属,但它也理应是葬于今天的金融街附近。也就是说今天的阜成门内大街一带应是唐代幽州幽都县礼贤乡胡村所在地。而今天的金融街与月坛北街相距不过几百米,“胡村”要是定位在今阜成门内大街一带,这“刘村”结合上述几方唐志的出土地点,以及唐幽州下辖蓟县与幽都县两县的界线,把它定位在今阜成门外大街以北一带较为合理。按照现有考证唐幽州幽都县礼贤乡其下已有五个村落大致地点已被证实,即“龙道村”在今爱民街南口以北一带,“黄城”村在今北池子大街以北一带;“别驾”村在今西直门内大街一带;“胡村”在今阜成门内大街以北一带;而“刘村”是在今阜成门外大街以北、二里沟大街以东一带较为合理。以此推论“刘村”应属于幽都县的礼贤乡,而不应属于蓟县的归仁乡。这样看来当年《唐陆日岘夫人王氏墓志》记载的葬地确有商榷之处,误把“刘村”属地错记为唐幽州蓟县归仁乡,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两县的交汇处,到底是属于哪个县?又属于哪个乡?大部分人都有可能分不清楚,何况,万一真的存在属地变迁呢?但笔者认为这种可能的概率较小,毕竟它牵扯到当时地形地貌的划分。另外,在北京地区现已发现的唐代墓志中,出现记载错误,出现错字、落字的现象屡有发现,这已经不是什么特例了。

猜你喜欢

幽州王氏墓志
金代张楠墓志考释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品悟经典
辽代《韩德让墓志》疏解
僧俗·经藏·碑板:辽刻房山石经书经活动的变局
算命
梦里梦外
梦里梦外
梦里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