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政课育人正效应及其实现路径
2020-11-20曾志诚曾艳
曾志诚 曾艳
摘 要
中学思政课是青少年学生在拔节孕穗期塑造正确“三观”的关键课程、铸魂课程。其课程建设离不开对现实资源的发掘和运用,而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天然的育人功能,将其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能够对学校思政育人起到正效应。新时代中学思政课建设要立足具体实际和学生认知特点,将红色文化资源与教学实践紧密融合,以红色文化及其精神滋养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成为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
红色文化资源 中学思政课 正效应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阐释了办好思政课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而中学思政课则是青少年学生在拔节孕穗期塑造正确“三观”的关键课程,是青少年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铸魂课程。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将红色文化资源及其精神价值融入到中学思政课建设中去,帮助青少年学生铸魂育德、锻造品格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思政课教师惟有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善用数字技术和媒介平台,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才能使红色文化化人、红色精神滋养的正效应凸显,帮助青少年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及至成人成长成才。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政课育人正效应
1.助推学生价值认同
红色文化是党和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共同锻造的具有独特价值的优秀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及其内蕴的精神特质,在新时代彰显着价值引导和精神激励的功能,传承到青少年身上则能够让主旋律更加响亮,让正能量更加强劲,对中学思政课育人起到正效应。回顾历史,基于价值认同而使身处革命战争年代的红军和民众能够清醒且深刻地认识到彼此之间命运与共的关系,即便困苦异常也能在残酷的反抗斗争中取得艰苦卓绝的胜利。红色文化所展现出来的军民鱼水情即是一种互为依存的共存关系,呈现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表达出先进战士和劳苦民众对摆脱剥削、反抗压迫的诉求,以及追求幸福、向往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即便处境困苦也能以彼此特有能力为对方做出积极的贡献且以此而感到自豪,其彰显的价值引领和精神激励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时期都不断显现。新时代,红色文化这种由先进的共产党人与劳苦民众团结一心、英勇斗争的生动实践中形成的理想崇高、信念坚定、为民服务、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等精神品格,是青少年学生锤炼思想道德、厚植爱国情怀的生动教材,让他们在熟知先辈们不怕牺牲的斗争史中认真体悟、接受洗礼、升华精神,激发爱国情、报国志。
革命时期形成的红色文化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充分发挥好红色文化及其精神的育人功能,使其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发挥好它在青少年拔节孕穗期的价值引导和激励作用,在锻造青少年思想品德中激发正确的情感认同,进而达到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观念是尤为重要的。当前,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物质成果越来越充裕,人们的物质需求实现更加便捷和高效,人们对个人利益的张扬愈发呈现为向精神文明领域转移,渴望精神上的充实和富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要在与日俱增。故而,新时代中学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使命就是要在思政育人实践中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价值意蕴,并结合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和青少年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创新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发挥好红色文化资源在中学思政课育人实践中的实际效用,科学地指导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觀。
2.帮助学生筑牢信念
世界是发展的,新时代有新形势,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着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同样,中学思政课的育人环境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观照现实,西方思潮不断涌入,诸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观在青少年群体中滋生蔓延,主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在青少年学生的脑海中并存激荡,对心智还不成熟且处于科学价值观塑造期的青少年学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故而,中学思政课教师要立足思政育人实践的需要,正确理解和认识红色文化育人功能的机制问题研究,深刻体悟“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因此,我们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来落实”[1]。那么,在当下的思政育人环境中,就应当帮助青少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而将红色文化资源所俱含的忠诚坚定、吃苦耐劳、不怕牺牲、果敢担当以及为了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等精神特质转化为对青少年学生的品德教育则是十分必要的。将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学思政课教学实践的经典素材,就是要使红色文化及其价值意蕴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得到不断彰显,并在促进青少年的综合素养提升中发挥价值引导。“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中学思政课教师应当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担负起为国育才的使命,做到潜心育人、以文化人,通过挖掘和发挥好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优势来上好思政课,使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成长为堪当国家发展大任的时代新人。
3.遵循教育规律
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能否在中学思政课中发挥效用,除去其自身因素以外,还要将遵循教育规律、发挥思政课教师关键作用和尊重学生主体性进行有机统一。历史经验证明,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改造、重塑和发展自身的思维意识能力,以形成愈加稳定成熟的理性思维意识和日趋完善的教育体系来促进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发展及人类社会的整体向前发展。事实上,人本身拥有着使自身完善的能力,主要通过学习的方式对前人在劳动实践中形成的各种理性资源进行不断地继承和创新丰富。红色文化资源是在革命年代由先进共产党人和劳苦大众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是一种精神成果,是一种理性资源,是后代人发展所拥有的资源宝库,不断对其发掘、探究、运用,是合乎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
将红色文化资源这种理性资源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中,是青少年学生通过学习从中获得自身成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文化渠道,是以科学态度对前人创造并世代累积的理性资源进行继承和创新以达成在现实中持续向好发展,是合乎规律的,是科学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其科学性、革命性、斗争性在新时代迸发出催人奋进的价值导向功能,与学校思政教育的价值追求具有内在同一性。将其融入到中学思政课的育人实践中就是通过传扬红色文化及其精神帮助青少年学生坚定信念,使他们在任何阶段都能讲吃苦、讲奉献、讲团结、讲奋斗。因此,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学思政教育,必须紧紧围绕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为核心来开展,帮助他们在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匮乏的时期筑牢思想根基,是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探求实现人生价值的科学路径选择,使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蓬勃有力量。
在中学思政课教学中传承红色文化,发扬红色精神,激活红色基因,是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青少年学生面临的成长环境日益复杂多变,惟有坚定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追求,才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巨大精神力量,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才不会迷失方向。中学思政课教师应结合具体实际,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育心优势,并围绕社会发展、时代形势不断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保证它的生机与活力,使以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得到彰显。
二、红色文化资源思政育人正效应的实现路径
新时代,中学思政课教师就要发挥好思政课教学中的关键作用,发掘和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积极探索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育人的实践路径。
1.红色资源发掘与价值意蕴探究相统一
作为中学思政课教师必须以高度理论修养来滋养使命担当,不能因育人对象的变化而放松对科研的要求,要积极发掘地方红色资源,增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理论研究的专业性、系统性、实效性,全面提升自身的理论功底和知识素养,做到在给学生一碗水时,自己拥有一潭水。中学思政课育人实践中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效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因此,要做到教研相长,以求真、严谨的科研态度将红色文化资源及其蕴含的精神价值研究透彻,做到学术研究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并学以致用,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把红色文化资源创造性地转化为锤炼学生品德的资源,将红色文化、红色精神融入教案、带进课堂,带进学生头脑,引导青少年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
2.继承传扬和创新转化相统一
红色文化资源是前人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理性资源,是后世之人所拥有的资源宝库,将其融入到中学思政课教学实践时,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围绕着青少年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客观实际,做到继承传扬与创新转化相统一。既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用科学理论来指导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论及价值研究,做到中学思政教育有深度;还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时代脉搏,做到中学思政教育有高度。在中学思政课育人实践蓬勃开展时,要结合青少年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客观实际紧密结合,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以简洁明晰的方式为青少年学生答疑解惑,帮助他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为此,中学思政课教师不能采用机械灌输的方式向学生宣讲历史、阐释理论,要与时俱进地创新融合方式,把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涵及精神价值与时代要求、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等结合。将青少年学生身边的社会热点、现实生活、人民关切等鲜活的事例用在教学中,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道理讲明白,坚持用事实说话,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在对社会现实的审思明辨中不断体悟红色精神的科学性、真理性。
3.课上教育和课下实践相统一
中學思政课教学要坚持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对青少年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激发学生主体的内生活力,以确保思政育人取得实效。课上教育,教师要将红色文化资源创新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生动平实的教学素材,通过讲好故事、阐明精神、展现风貌,让学生深化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增进对红色精神的感悟,筑就正确的“三观”。当然,学校思政育人效能最大化发挥,仅仅依靠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开辟课下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体悟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因此,中学思政课建设要围绕学生主体创新实践教学,植根现实生活,用好用活地方资源,使红色精神“活”起来,使学生切实感受红色精神的伟力,以实现锤炼学生的品格、拓宽学生的视野、夯实综合素养的目标。例如开展体验式教学,带领学生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举行小义工活动、服务敬老院、服务社区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人民生活中去体悟生活,获得自我认可与价值认同,获取人民的智慧力量;开展主题辩论、历史情境剧表演、观看影像资料等实践教学等,来帮助青少年学生感悟红色精神的价值激励作用。
4.发挥媒介作用与拓宽思政场域相统一
而今,人们身处信息时代,不断革新着人们的认知、实践方法与手段,数字技术的发展,使青少年学生学习、求知、交流、表达情感的平台、途径变得更加多元和多样。中学思政课教师要结合青少年学生的喜好和认知特点,发挥数字技术优势,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加强线上互动,将红色文化资源以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新颖方式高效传播,以拓展思政教学的时空场域;加强线下沟通,及时高效地为学生答疑解惑、推介网络平台中正能量的文化资源,让正能量被传播得更强劲,让主旋律被弘扬得更高昂。
在新时代,中学思政课教学要注重传承红色文化、发扬红色精神、激活红色基因,帮助青少年学生要品味红色文化、体悟红色精神,以达于激发内生动力,成长为担当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走好建设美丽中国的新长征路。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10-23(02).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曾志诚(1986-),男,河南商城人,商丘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曾艳(1976-),女,河南商城人,河南省商城县第一中学,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 郑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