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师生沟通问题研究

2020-11-20余萍杜尚荣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生时代

余萍 杜尚荣

摘   要

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师生沟通是立足于信息化背景,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与师生沟通的深度融合。其主要包含泛在沟通、混合沟通、社群沟通、定制沟通、人机沟通等类型,表现出跨越时空转向、兼顾闲暇交流、融合信息技术、共存益处与风险等特征。引领师生沟通本质的优化、实现信息化师生关系的建构、触发师生信息化思维的开启、助推智慧教学的有效开展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师生沟通的价值诉求。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师生沟通的实现路径中,需要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创设和谐共生的沟通语境、构建信息技术支持的新型“双师型”环境、推动智能沟通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推进信息化环境下沟通的精准化管理。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2.0  师生沟通  信息技术

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强调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这在一定程度上掀起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研究的新高潮。

一、教育信息化2.0时代师生沟通的本真阐释

1.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下师生沟通的本质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行动,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师生沟通将立足于信息化背景,强调信息技术与师生沟通的深度融合,关注师生沟通与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产品之间的协调配合,达成师生间智能、快捷、便利而有效的沟通,实现全体师生在新时代里与时俱进发展的旨归。

据此,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师生沟通在本质上指向了四个方面:第一,在沟通背景上以新时期的信息化环境为支撑,充分适应和促进新时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第二,在师生沟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中,信息技术已然超越了其作为工具的外部器物层面,全方位地内渗于师生沟通,成为内蕴构成师生沟通的内生要素[1];第三,在师生沟通的体系结构上改变了过去师生沟通的过程和方式,引发了师生沟通中包括主体、媒介、场域、流程等的体系重构;第四,在沟通的有效性层面上,从沟通效果上呈现多元主体相结合的局面,提升了沟通的深度和广度;从沟通效率上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参与作用,以尽可能少的沟通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沟通产出;从沟通效益上与新时代信息化环境以及信息化环境下师生个人的沟通需求高度吻合。

2.教育信息化2.0时代师生沟通的类型

师生沟通中,作为沟通主体的教师不仅是现实中面对面沟通的教师,也包含了各种社交网络中的网络教师以及人工智能下的智能机器人教师,在沟通中呈现多元主体相结合的局面。综合当前师生沟通中运用的关键技术及其发挥的作用来看,信息化环境下的师生沟通主要有五种类型,如表1所示。

3.教育信息化2.0时代师生沟通的特征

(1)沟通目标:强调信息素养的形成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基本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推动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这就要求,在信息化教学中,其教学目标中必须强调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因此,师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沟通的这一过程亦体现了师生信息意识、知识、能力、伦理等方面的素养的形成和发挥。同时,在沟通过程中对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也鞭策着师生对自我信息素养的提升,以便更好地適应信息化环境下的师生沟通。

(2)沟通内容:兼顾闲暇交流

随着智慧教育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得到提升,师生间拥有的闲暇时间相应增多。与学习沟通不同,师生间的闲暇沟通更侧重于对闲暇生活的充实,以及丰富师生的个体性体验。沟通中,一方面,学生通过运用社交软件与现实中的教师进行闲暇沟通,可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看直播平台,与平台上的优秀教师进行沟通、参加网络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知识,增长见闻;再一方面,学生通过与智能机器人导师进行闲暇内容的沟通,从而增加闲暇生活的趣味性。

(3)沟通方式:融合信息技术

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师生沟通具有显著的融合性,即沟通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师生沟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带来的不仅是沟通方式上的革新,更是在多种场域中弥补了师生沟通中各要素存在的缺陷。如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利用科大讯飞“听见语音转写系统”来为听障学生进行授课,该系统将老师的讲课声音实时识别为文字,实现师生间的无障碍沟通[2]。

(4)沟通场域:交流跨越时空

信息技术的融合形成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形式。在该形式中,学生既能和现实中人类教师进行沟通,亦可和智能的机器人教师沟通;既可以面对面地与教师沟通,亦可以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等的方式与教师沟通。信息技术的使用完全将师生沟通的时空围墙打破,多样化的沟通形态让师生沟通变得更加智能、自主和自由。

(5)沟通过程:益处与风险共存

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让师生沟通实现时空的跨越、兼顾闲暇内容的沟通、弥补传统沟通的不足的同时,其沟通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第一,从师生沟通的模式来看,信息技术的技术化和程式化会固化师生的交往模式、窄化交往空间[3];第二,就师生关系的建立而言,部分信息化的沟通将产生师生间的信任危机;第三,在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上,当学生缺乏一定的自制力、信息筛选能力等时,将会使其沉迷于技术使用或是接收到不良信息。

二、教育信息化2.0时代师生沟通的价值诉求

1.引领师生沟通本质的优化

(1)沟通主体走向多元互补

在信息化环境下,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学生以外,还增加了人工智能机器人教师、网络教师的参与。在与人工智能机器人教师的沟通中,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在课堂教学中,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扮演导师的角色,与人类教师共同在课堂中承担教学工作[4];二是在非上学期间,学生可以在家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的沟通。在与网络教师的沟通中,当前较多的是以网络直播的形式。无论是与智能机器人教师还是与网络教师的沟通,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学生的沟通空间和沟通选择范围,让沟通更能贴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不仅弥补了面对面的师生沟通的不足,更是实现多元沟通主体之间的优势互补。

(2)沟通环境转向开放自由

信息化的融合让沟通环境从课堂中心走向多元开放的环境,让师生可以自由切换沟通的对象、内容、形式、场景,真正满足师生间的沟通需要。此外,在开放自由的沟通环境中,师生沟通可以由现实空间跨向虚拟空间,由固定的沟通场所转向更为开放自由的网络空间。在网络沟通中,师生不再被束缚于师生主体结构之下,师生间的沟通可以不用再按照既有的结构框架去进行[5],师生关系中体现的虚假权力和权威将被弱化,教师和学生更愿意以一种舒适、开放的心態去释放情感。

(3)沟通质量指向深广并存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辅助下,师生间的沟通呈现了课堂内外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的趋势,从沟通的深度和广度上确保了师生沟通的质量。在沟通的深度上,一是师生可以通过运用社交软件在课堂外保持沟通,继续探讨课堂内沟通不足的方面;二是学生可以通过与直播平台、智能机器人教师等进行沟通,弥补与现实中教师沟通的不足。在沟通的广度上,多样化的沟通让师生间的沟通形式变得自由而广泛,沟通内容兼顾学习、休闲、娱乐,让沟通的广度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拓展。

2.实现信息化师生关系的建构

(1)基于现实环境的信息化师生关系建构

基于现实环境下的信息化师生关系是指在现实环境中,通过信息技术辅助师生沟通而建构的师生关系。当前,师生之间已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交流和学习的内容转移到了网络社交媒体上。以信息化为纽带的师生沟通在打开师生间交流的话匣,并将沟通内容拓展到更加丰富和多样的主题中的同时,也相应地构建起充满信息化特色的师生关系。

(2)基于虚拟环境的信息化师生关系建构

在虚拟技术支持下,学生可以自由地与网络教师、人工智能机器人教师等虚拟教师进行沟通,并建立基于虚拟环境下的师生关系。基于虚拟环境下的信息化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网生型”师生关系,所谓的网生型,是指现实中无关联,通过互联网相互认识、交流互动而形成的关系[6];另一种是“人机型”师生关系,即通过学生与机器人导师之间的沟通而建立的师生关系。在人工智能的开发和使用中,人工智能机器人已由单一的工具使用转化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导师、同伴。

3.促进师生信息化思维的生成

(1)信息化思维的形成

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已逐渐成为人脑思维的辅助工具,部分地代替了人的智力活动,改变了人类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和途径。可以说,它们已经成为新时代人的主体思维方式[7]。通过信息化环境下的师生沟通,将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师生信息化思维的形成。首先是形成使用技术的理念,即师生在通沟中肯定信息技术的价值,形成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和学的理念;其次是养成基于数据进行思维的习惯,即在沟通中学会借助大数据分析来实现决策、管理、评价等的科学化、精准化;其三是训练开放性思维,即学会走出桎梏,运用多种形式思考问题;其四是增强共享共赢的思维意识,即既要学会在他人分享的信息中汲取精华,又要学会与人分享信息。

(2)运用信息化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信息化环境下,师生要学会运用信息化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运用信息化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求师生要结合信息技术,在开放多元的信息化环境中寻求多方面的解决途径,多视角、多维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合理恰当、高效便捷地处理问题。总而言之,在信息化环境下,师生不仅是学会使用技术,更重要的是让信息思维成为师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思维。

4.助推智慧教学的有效开展

(1)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智能

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师生沟通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和辅助下实现的:一方面是让沟通的过程变得简单快捷;另一方面是让沟通的类型更加多样,让师生可以在同一场域同时进行多种类型的沟通;再一方面是让沟通的内容更加精准。由此,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支撑和辅助师生沟通顺利、高效地进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其在技术方面的智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智慧教育的开展。

(2)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

在智慧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没教师智慧的发挥是无可替代的,而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师生沟通正是充分发挥了人类教师的智慧。教师智慧的发挥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教师通过在沟通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拓展其获取资讯的途径,拓宽问题思考的视野,从而启迪教师的智慧;二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来减少教师在基础教学中的精力,将更多的智慧应用于利于学生发展的其他方面,诸如情感表达、创造力培养等。

三、教育信息化2.0时代师生沟通的实现路径

1.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

为了更好地开展和实现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师生沟通,师生应主动提升自我的信息素养。在信息意识上,师生要通过学习、训练等,自觉地了解更多的信息源、合理地分析和甄别信息价值、敏锐地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全面增强自我的信息意识;在信息知识上,师生要学习信息技术的原理和知识,掌握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管理、评价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等,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在信息能力上,师生要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掌握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利用、创造等基本方法,强化运用信息知识、操作信息活动的实践能力;在信息伦理上,师生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都要遵循信息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正确地获取、开发和传播信息,自觉遵守信息化环境中的信息伦理。

2.创设和谐共生的沟通语境

信息技术手段为师生沟通带来便捷和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传播伦理困境与失范的现象。因此,为保证教育信息化2.0时代师生沟通的规范合理,应在沟通中创设和谐共生的沟通语境。在此过程中,需遵循四个方面的原则:一是权利与义务结合的原则。在沟通中,师生间都享有平等、自由地进行对话、交往的权利,但与此同时,师生间亦需要遵守相应的信息伦理,履行相应的传播义务等;二是自由与自律相依的原则。信息技术支持的现代化与虚拟化让师生间的言论更加自由,但这种言论的自由并非滥用言论。因此,师生在言论自由的同时也需言论自律;三是尊重与批判并存的原则。尊重一直是人际沟通中所倡导的基本原则,但师生对彼此的尊重不是一味地认同,对于不当言论,师生间应持批判的态度;四是差异与理解共生的原则。信息技术的运用让师生沟通的时空更加多维,内容更加多元,与之伴随的差异也更加明显。此时,则需要师生间互相理解彼此差异。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师生时代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