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周期理论下班级管理的质效提升策略
2020-11-20王璇刘佳
王璇 刘佳
摘 要
班级作为学校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如同生命一样具有产生、成熟、发展、衰弱的周期性。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征需要采取不同策略,以实现管理成效的提升。从生命周期视角看,班级管理的成员需要遵循身心成长的阶段性,班级环境需要遵照认同融入的递进性,班级组织呈现出时松时紧的离散性。现代班级管理的发展,必须以班级生命周期为基础,系统化提高管理质效。要根据班级成长阶段不同,以适应性管理、认知性管理、自主性管理、服务性管理、规划性管理为手段,有侧重地开展班级管理。要根据教育发展阶段不同,有重点地设定管理目标,科学制定班级的长期目标,合理确定班级的阶段目标,细化实化班级的个性目标,有序推进目标绩效评估。要根据班级成员的成长周期,开展学生成长的特色管理、管理阶段的叠加处理,有策略地进行个性管理。
关键词
生命周期理论 班级管理 管理质效
促进组织的成长和发展是管理学的重要导向。在教育组织体系中,学校是主体,而班级是基层小微单元,是直接面对学生群体、传输和消耗资源、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组织。管理学的动态概念中,班级组织也会如同生命个体一样具有成长的历程和生命的周期。一般而言,都要有形成、成长、成熟、虚弱、衰败等环节。如果以此塑造班级管理的系统过程,可以按照学生的素养高低分为适应期、认知期、惯性期、规划期。也可以按照班级组织的凝聚力大小分为分散、聚合、融合、分散等不同阶段。还可以按照班级环境的要素作用分为外部主导、内部主导、合力推动、内部为主外部为辅等阶段。综合来看,生命周期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要遵循对象、目标、措施三个方面的周期规律,要从班级管理的不同内涵出发,真正促进班级建设周期与学生成长周期、教育发展周期的趋同发展[1]。
一、生命周期视角下班级管理的内涵
在教育发展的生态系统中,班级是一个有机整体,遵循小循环的生命周期规律。一般可以将班级按照内部成员组成、整体环境约束、组织机制建设来进行管理。班级成員作为鲜活的学生个体,具有个体的潜能与个性,自主人格有其逐渐完善健全的过程。班级环境作为教师开展教育活动、学生进行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与学生的契合度有一个逐渐融入的过程。班级组织从新生入学的组建,到不同阶段的磨合成熟,有其分散到集中又分散的过程。具体来说,生命周期视角下班级管理有三重内涵。
1.班级成员具有身心成长的阶段性
在班级管理的概念中,班级成员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学校管理人员、社会行业辅助人员、家庭教育协助人员等,但主要成员是学生群体。新生的班级被命名豆丁班,学生的心智和身体都不成熟,对班级的理解大多以直观感受为主。中阶段班级则被称为希望之星班,学生的基本常识和知识不断增多,对事物具有一定的质疑度和判断,对自我价值有较强的认知。高阶段的班级则变成腾飞班,学生从初步了解进化到完整的认知,科学知识的基本健全,导致他们能够对自我的优缺点进行相对细化的审视,能够对班级管理活动的原理和机制进行统筹性较强的学习和操作[2]。
2.班级环境具有认同融入的递进性
班级是一个集体,班级成员要在班级管理中经过一个环境适应到融入的过程。这个进程中,学生要改变个体的随意性和自由性,让渡给公共利益和集体价值,在从个体到集体的融入中,逐渐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对教育资源进行吸收应用,与班级的环境进行相互作用。
3.班级组织呈现时松时紧的离散性
在班级管理的进程中,班级组织也如生命体一样,与学生成员同样具有成长发展的阶段性。实践来看,从学生入学班级组建到学生离校班级实体撤销,班级组织从分散到集聚再到分散,经历了时松时紧的离散过程。比如,新学生由于对学校、教学、教师、同学的不熟悉,对未来的发展目标不清晰,只能单纯按照学校制定好的班级管理方向进行,更多的是落实上级的教育政策、完成既定的教学计划,这种阶段的独立目标几乎不存在,班级组织的功能和定位相对弱化。
二、以班级生命周期为依据完善管理质效的系统化策略
在生命周期理论的视角下,班级管理需要教育工作者对班级的整个组织形式进行重新审视,结合班级组织在不同阶段的差异性,聚焦班级的环境融入、组织发展、成员成长,在管理措施上、目标设定上、个性管理上不断调整,进行系统化的优化改造,最终提高管理质效。
1.根据不同融入程度,有侧重地开展班级管理
人与环境的契合度对组织生长效率具有决定性作用。在班级的生命周期中,以环境而论,班级成员与集体的适应程度关系到班级管理的成效。因此,教师要立足这一点,从环境完善的周期出发,有侧重分阶段开展管理。
(1)要以适应性管理为起点,确保不出错
学生刚进入校门、步入班级时,仍然保持着原生家庭的烙印、成长背景的特征,带有一定的看待事物的滤镜和评判标准。因此低年级时期的班级管理主要在于适应,引导学生尽快和同桌、同组、同班的伙伴认识,建立相对稳定的同学关系,让学生对学校的构造、班级的组成有浅显的认知,要逐步熟悉班级内的环境和设施,要对班级内的人数、学生特点、教学计划、作息时间、生活规律等软件资源认清读懂。在此基础上进行班委干部的临时设定,通过在入学面试、初始印象中表现出的素养选择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做到少出错、不出错[3]。
(2)要以认知性管理为过程,确保通情理
在学生对班级环境基本了解后,就要有序推进学生融入集体生活。一方面要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学习习惯,按时复习,按时完成作业,及时开展预习,能够将班级中的知识进行程式化的吸收,形成惯例。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班级活动,通过召开班会、制定班训班规,吸引学生的关注点,让大家从个体的所得所想转移到班级的集体荣誉感上来。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辩论赛、体育比赛,鼓励班级成员开展广泛合作,在相互磨合中实现对班级的认知,在后续的管理活动中做到通情理。
(3)要以自主性管理为重点,做到多引导
在班级的环境要素相对完备、班级成员的认知程度相对较深后,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有了较大提升,对学习的态度、对班级的认知都有新的想法,学习生活开始遵从习得惯性有序发展,不需要教师再每天耳提面命地督导。这个阶段,教师要组织好班委群体,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加大引导频次,鼓励学生在独立自主的管理模式中快速实现自我价值。
(4)要以规划性管理为导向,画好省略号
在班级发展的高年级终极阶段,各类资源要素极大充分,来源渠道十分明确且稳定有序,班级成员的学习成绩逐渐分层,学生的个性特点更加明确,在班级的定位相对精准,能够妥善处理与同学、教师的各种关系。这个阶段,班级环境要素不再是进行管理,也不再是让学生进行自主治理,而是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意识的基础上,结合外部环境的改变,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进行综合性规划。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现实情况,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相应规划策略,明确相应努力方向,避免在毕业之前学生由于处于前景不明、心情低落、视野不清而导致班级管理成效的断崖式下滑[4]。
2.根据不同发展阶段,有重点地设定管理目标
相比学校组织的成熟壮大,班级具有很强的周期性。班级作为管理组织的一种,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可以从管理目标中得到全面体现。只有设定恰当合理的管理目标,才能真正实现班级组织的周期性管理。
(1)科学制定班级的长期目标
一个班级的发展,并非是完全独立自主的。作为学校组织的组成部分,需要服从学校整体发展的规划框架,遵从学校教育管理的规则要求,落实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纲要。在这个过程中,班级管理的首要目标就是确定班级的发展方向,以此作为开展后续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及时搜集参与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将学校的教学特色吸收进来,将各方的教育资源吸纳进来,对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及时学习并转化为班级管理的前沿导向。另一方面,教师要会同班委会干部、学科代表等人员,广泛搜集学生对班级的发展建议,掌握学生心中的班级、学生眼中的管理是什么样的,以此作为基准细化班级管理的各个领域让学生参与进来,确保班级目标的持续性。
(2)合理确定班级的阶段目标
如果说班级的长期目标是所有学年的总体任务,那么不同成长阶段的年度目标可以视为班级发展任务的分割细化。只有设定好阶段性的小目标,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实现班级的总体目标。比如,在初始阶段,班级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优秀的生活学习习惯,以此作为主题班会、班级文化墙的核心内容。在中年级,班级要着重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塑造,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与现实、个体与集体,教授学生更多科学方法论,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以此为内容在班级活动的新技术运用、形式创新上体现出来。在高年级,则更需要着重对学生的生命潜能进行发掘,对他们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对学生的情商进行提高,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社会的环境、社会的制度规则、社会的人文特点[5]。
(3)细化实化班级的个性目标
不同于传统班级管理对所有班级的“一刀切”和标准化要求,现代教育体制下,班级管理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学校管理者也希望在各个层面、多个领域都能够百花齐放、百舸争流。如果说班级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是按照时间轴的发展来设定,那么个性目标就应当按照学生实际发展、教师创新思路来开展,要将班级在一定阶段的努力方向进行精简和压缩,防止多点发力、过于分散。必须对班级的自身优势熟记在心,根据班级成员的不同特点,一个时间段就聚焦一个重点任务进行攻坚,确保取得实效。
3.根据成长周期不同,有策略地进行个性管理
当前班级管理的关键元素可以简单分为学生成员的个性化、管理阶段的特色化、教师成员的作用三类,其核心和重点在于学生成员的管理,但个体的特色、集体的成长,仍然需要进行分类施策,确保策略可行性较强,能够与各类成员在成长中的周期相匹配。
(1)要做好学生成长的特色管理
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成员,既是管理的主体之一,也是管理的对象。学生进入班级的初衷是为了得到知识、获得素养的全面提升,但教师在班级管理中需要考虑除此之外的多主体之间的协调推进问题、不同矛盾之间的关系处理等。要立足于对学生诉求的科学满足,针对学生身体发育、心理成长、知识完善的个性诉求,对他们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定位,综合该阶段的整体解决策略,关照他们个体的诉求满足,以此达成班级公共成长与个人成长的有序结合。要用好用足新媒体手段,针对学生好奇心重、接受能力强的特点,及时运用微信、自媒体等APP,创新管理手段,疏通管理路径。
(2)要做好管理阶段的叠加处理
虽然按照班級环境的适应程度可以分为多个阶段,按照班级组织成长也可以分为多重目标,但班级成员是主观能动、动态变化的个体,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有可能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快速变化。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必须重视这种趋势,将学生的成长阶段进行相对笼统的划分,特别关注不同阶段之间的交叉地带,防止学生由于成长跃迁而造成基础不扎实,影响班级管理整体成效。要抓住两个阶段的交集,比如,在班级成员融入班级环境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见多识广、善于与人交往,能够及时快速适应新生活,这部分学生就直接跳过了适应阶段进入认知期,一旦教师对他们所处的阶段不能准确定位,就容易让这部分学生产生厌倦之感。要抓住高级阶段的元素预设工作,将成长更高级阶段的元素提前传授给学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熏陶,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让学生适当早接触更多信息。在中年级学生的成长管理中,并非绝对没有社会实践的知识,而是有所侧重,要尽可能丰富地提供班级管理方案和样本,让学生能够有效选择。
参考文献
[1] 卢家楣,王俊山,刘伟.中小学班级氛围、班主任情感素质对青少年学生情感素质的影响:基于多层线性分析[J].心理科学,2014(05).
[2] 刘丙元.让学生成为班级微环境的塑造者[J].中国教育学刊,2014(09).
[3] 冯建军.学校公共生活的建构[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
[4] 汪明,张睦楚.“五观”端正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0).
[5] 曹正善.论班级管理中的“减法智慧”[J].上海教育科研,2006(05).
[作者:王璇(1982-),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硕士生,讲师;刘佳(1984-),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
【责任编辑 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