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教师素养及其养成路径
2020-11-20王丽娟王谦
王丽娟 王谦
摘要
时代不断进步,乡村教育环境不断变化,乡村教师的素养也应该不断更新和完善。如今,大数据和“互联网+”以及核心素养教育理论在教育领域掀起了巨大波澜,乡村振兴战略使得乡村教师面临更复杂的工作任务。乡村教师素养包括教育教学素养、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研究意识等。乡村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身素养,提高工作岗位胜任力。考虑到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际,乡村教师素养养成路径有打牢教师职前基础、提升教师培训质量、丰富教育生活实践、继续优化本土培养。
关键词
乡村教师 教师素养 教师培训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它的“新”在于不同时代对乡村教师素养的诉求不一样。乡村教师素养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实际和乡村教育实际,关照乡村学生的生活世界。
一、社会发展对乡村教师提出新要求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以来,乡村教师的整体素养有了提升,但仍不能满足新时代对乡村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1.大数据技术对乡村教师提出新要求
大数据技术带来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也易使师生陷入复杂的信息流之中。乡村教师陷入其中易导致其在教育教学资源搜集中失去自我;乡村学生在处理自身与信息资源的关系时常面临困难。乡村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筛选能力,筛选出满足自己需要的以及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信息,教会学生鉴别信息、提取信息的技巧和常识等等。
2.“互联网+”网络信息技术对乡村教师提出新要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网络资源涌入乡村。“互联网+教育”激活乡村教育的活力,有助于教育信息化的更好实现。然而,乡村学校可否顺利从“互联网+教育”中获益?“互联网+乡村教育”能否顺利实现?其关键在于乡村教师。如何正确利用互联网促进乡村教师发展,“互联网+乡村教师培养”如何发挥作用值得关注。
3.核心素养教育理论对乡村教师提出新要求
“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的提出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核心素养教育也成为研究热点。核心素养教育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教育理念与技能。相对于城市而言,乡村教育更多地侧重于基础知识教育,轻视其他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乡村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面临新挑战。
4.乡村振兴理念对乡村教师提出新要求
乡村教育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一部分,也是鄉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振兴中的关键要素。以往的乡村教育过分关注升学,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应该扭转这种思维,要兼顾“离农”与“为农”。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教师在助力乡村少年升学之外,还承担培养热爱乡村、善于学习乡土知识等重任。
社会发展中类似上述的变化还有很多,它们对乡村教师提出了很多新要求。乡村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现实的素养。
二、适应社会发展现实的乡村教师素养
借鉴国内外学者对教师知识结构的分析,为了应对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实现“教得好”的目标,新时代乡村教师应具备如下素养。
1.教育教学素养
(1)丰富的教学知识
教师教学中的知识分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1]。“通过接受教育跳出农门”仍是乡村孩子改变生活现状的主要途径。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应该随着教材的变化进行更新。条件性知识可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理应得到扩展。实践性知识是乡村教师在教学中逐渐探索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独特的、与乡村教学实际密切相连的经验性知识。
(2)精湛的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包括教学前期的备课技能、教学实施中的讲课技能、可能用到的教育技术技能以及提高教学效果的学法指导技能、教学研究技能。从现实的教学状况来看,乡村教师的教学技能似乎能满足目前的教学需求,但很不全面,应以长远的眼光来看,积极提升教学技能,以扎实的学识和技能助推乡村教育蓬勃发展。
(3)科学的评价素养
评价素养主要是评价者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时所须具备的素养。教师作为主要的评价者,其评价素养关系到评价的实效。斯蒂金斯对教师评价素养的归纳涵盖了教师开展评价的全过程和应遵守的基本原则[2]。新时代乡村教师应该能够遵守评价原则,合理使用评价方式,理性看待评价结果,促进乡村学生多元发展。
(4)灵活的教育机智
范梅南认为教育机智表现为克制、对孩子的体验的理解、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润物细无声”、对情境的自信、临场的天赋[3]。赫尔巴认为教育机智要在“身体力行”中形成[4]。乡村教师应能从自己的或别人的经验中生成自己的教育机智,在处理教学突发事件和非教学活动中的障碍时灵活地施展教育机智,并敏于发现相关的问题,善于解决问题。
2.社会适应能力
新时代的乡村教师应具有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教育亦不例外。乡村教师作为乡村儿童的培养者之一,应既能适应乡村与乡村学校的变化,也能适应乡村外世界的变化,并且为乡村学生传播外界的教育信息和社会变化。对于乡村,乡村教师应该了解乡村的风土人情,能够适应乡村的变化;对于乡村学校,乡村教师应该了解学校发展概貌,能够探寻本校本科目的特色;对于乡村外的世界,乡村教师应该放开眼界,引得进来,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带领学生探索外界的发展变化。
3.创新研究意识
无论是教育教学中还是日常生活中,乡村教师都应该具有创新研究意识。在教育教学中,创新研究意识可以让学生体验非同寻常的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开展创新研究既可以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还可以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可以增进同事之间的互动。前面提到的教学研究技能、教育机智的培养和运用都不是简单地模仿,需要乡村教师主动对其开展研究,探索适合自己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乡村教师的创新研究意识不仅体现在开发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手段上,还体现在对生活环境的改造。缺乏创新意识的乡村教师很难在岗位上取得进步。
三、新时代乡村教师素养的养成路径
教师的素养是在专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的。考虑到乡村教师素养结构及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新时代乡村教师素养的养成路径如下。
1.打牢教师职前基础
教育教学素养中的教学知识、教学技能、评价素养主要在职前培养阶段获得,必须抓好“供给侧”培养。师范专业毕业生的职前学习主要是在高校和实习基地完成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的职前学习主要是在考取教师资格证的过程中完成的,存在“根基不牢”的情况。学校和教师应为学生进入师范行列提供便利,如开设师范类选修课。师范院校作为乡村教师的主要供给方,应依据乡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创新乡村教师培养模式,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全科型教师[5]。师范院校对未来教师的培养还应考虑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对农村的情感教育以及为农业农村服务的意识,应引导学生研究教师职业,认识到乡村教育的困境和发展前景。
2.提升教师培训质量
在所有促进乡村教师素质提高的措施中,培训无疑是最普遍的。乡村教师经过多年的积淀,逐漸成长为“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智慧型教师”[6]。但目前乡村教师培训内容远离农村实际教学需要的现象仍然存在,这样的培训对于教师教学的帮助微乎其微。教师培训模式应该依据对象的不同而更改,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参加培训时,乡村教师已有的教学知识、教学技能、评价素养等等都能得到检验,教育态度得到修正并深化,教育机智逐渐形成。职业情感大多在这一阶段生发,在这一阶段后期及下一阶段发挥作用。培训内容不能拘泥于某一方面,应涉及教学理念的形成、教学技能的修正、评价素养的落地、教育机智的生成、教育情感的升华,即理念和现实的融合。
3.丰富教育生活实践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多元性,乡村教师向学生传授的谋生技能和手段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乡村教育与乡村师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教育生活中的各种质料是将生活和教育连接起来的纽带,盘活这些质料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为乡村教师的工作提供了便利。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乡村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教育生活实践能力。另外,大数据时代,由于教育技术与乡土资源相结合、网络资源与乡村学校实际相结合,因此能够极大地丰富乡村教师的教育生活实践。有研究表明,乡村教师职业情怀对扼制乡村教师流失有重要的作用[7]。因此,丰富乡村教师的教育生活实践还要照顾到乡村教师所需,注重教师情怀培养,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职后培养,都应培养教师爱家、爱乡、爱乡村教育的情怀。
4.优化本土培养
诸多研究表明,乡村教师的缺口还会持续,准乡村教师的培养任重道远。在诸多乡村教师培养的措施中,尽管本土培养具有两面性,但是其优势是毋庸置疑的。首先,继续落实定向培养政策。如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公费师范生政策等,有些师范院校还推出了定点培养、对口培养、“直供”培养。其次,关注定向培养特殊性。本土培养模式下成长起来的乡村教师更容易“下得去、留得住”,职前阶段、初职阶段、成熟时期三个阶段的教师培养都不应摒弃乡村教育的独特性。最后,注重本土培养的本土性。适时实施本土培养并不意味着乡村教师的培养与其他教师的培养完全分离,而是在共同基础上实施的独特的目标和培养模式。
新时代乡村教师素养的丰富和完善可为乡村教育发展和学生个人的发展奠定基础,在促进教育公平和乡村振兴中有特殊作用,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参考文献
[1] 温鲁普,范德瑞尔,梅尔.教师知识和教学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01).
[2] 郑东辉.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3] 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 彭韬,林凌.教育机智:赫尔巴特的实践智慧及其历史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2018(06).
[5] 龚宝成,程敏.全科型教师消解乡村学校教育生态失衡的价值选择[J].教学与管理,2018(25).
[6] 陈桂生.师道实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 谢焕庭.当代乡村教师职业情怀的把脉及提振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8.
[作者:王丽娟(1990-),女,河南周口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王谦(1990-),女,山东济南人,泰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助教,硕士。]
【责任编辑 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