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模式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

2020-11-20张卓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规划评价

摘   要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育人模式,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目前,学校教育更多强调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传统的教学组织管理已经很难适应育人发展趋势,选课走班模式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选课走班模式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个体需求,然而在实际的选课走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茫然、教师参与度不高、学校管理难度增大、教学评价复杂化等困境。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加强学生人生发展规划指导、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學校管理策略、构建综合性教学评价体系等途径寻求出路。

关键词

选课走班  教学管理  普通高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有序推进选课走班,因地制宜、有序实施选课走班,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国务院关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中鼓励普通高中实行“选课制”“走班制”,开设多样优质的选修课程。显而易见,选课走班已经成为普通高中教学改革创新的趋势。选课走班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能凸显学生个性化表现,这种育人模式改变了传统“固定走”教学形式,取而代之以“灵活走”教学。选课走班模式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分析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模式中面临的困境及寻求对策的过程中,进一步探析如何提高选课走班模式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既有助于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也有利于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一、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模式面临的困境

在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的实施意见》大背景下,选课走班成为高中教学管理改革探索的新模式[1]。选课走班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选课走班涉及范围广、师生流动性大,使学校教学管理难度增大;家长重视成绩的传统观念、专业型教师数量不足、学生不自觉选择等问题都对选课走班模式提出了巨大挑战。

1.选课走班中学生存在茫然性

选课走班模式是在尊重学生主体性基础上,根据学生自身优势长处、职业规划发展前景等特点,让学生自愿选择课程进行学习。然而在现实情况中,学生在年龄及成熟度上存在差异,这往往导致学生对选课走班认识及理解不够,使学生在选择课程中存在很大茫然性,而学生茫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大部分学生对如何选课还处于盲目状态,他们不清楚什么课程适合自己,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有效性指导及帮助[2];在学校缺乏相关指导规划专业老师情况下,部分学生可能达不到选课走班的预期效果。其次,部分学生选课存在“随大流”的心态,他们会将大部分同学选择的课程以及一些人的说词作为自身选课判断依据,从而忽略自身内心真实想法和实际需求。最后,有些学生在选课走班过程中通过最优选择理论来筛选既简单易学又轻松拿分的课程科目,这种做法会造成学生忽视真正感兴趣的学科及导致难度较大课程无人问津的现象。

2.选课走班中教师参与度不高

选课走班模式的复杂性给教师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使得教师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时间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而教师由于较大压力往往导致选课走班参与度不高。首先,选课走班模式作为新高考改革的产物,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学生在这种新模式培养下是否取得有效成功还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这在无形中给教师带来较大的外界期望压力。其次,选课走班模式使教师需要面对教学课程宽度变多、学生管理难度增大、班级管理幅度扩大、教学过程及方式深度转变等问题的挑战[3]。选课走班模式使班级处于灵活、不固定状态,与传统固定班级管理相比,教师需要承担多种工作角色,这给教师带来更多的内部教学压力。最后,教师对于选课走班模式的态度及观念直接影响其参与选课走班的积极性。部分教师未能及时转变传统班级授课模式中的教学及管理思维,依然运用传统教学方式而不能很好适应新模式的冲突、对选课走班缺乏系统的认识与自身能力不足双重困境、教师如何从传统教育育人观“全面发展”到“全面而有个性”理念转变,这些问题常常使教师产生心理及情绪上的压力。

3.选课走班中学校管理难度增大

在选课走班模式下学生选课范围扩大及走班流动性加大,学生常常处于无固定、分散性的教学环境中,这使得学校教学管理难度明显增大。首先,在班级管理层面,选课走班模式使班级管理更加复杂(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由于学生在不同教学班级流动,这使得行政班学生的团队精神建设和人际关系稳定性大大削弱,也使得临时组建的教学班管理功能有限。而两类班级中的辅导、教师间沟通、班级考核等问题尤为突出。其次,在教学管理层面,教师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规划及建设、教学观念及方法等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构建差异性的教学形式。教师在流动性班级进行授课只能临时与学生搭建交流对话的平台,往往会造成师生关系的生疏。在选课走班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管理常常处于零碎式、间断性、短暂性的状态[4],使学生德育管理存在不系统、不全面等缺陷。最后,在学校管理层面,部分学校因缺少教育资源(资金投入、教师引进、软硬件设施等)很难顺利开展选课走班模式。选课走班模式中学生活动范围扩大,这对教室空间和学校整体布局提出更高的要求。

4.选课走班中教学评价复杂化

选课走班模式下教学评价呈现出复杂化特点,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类型课程,每位学生有着适合自己的专属课程表。即使来自相同教学班的学生也可能来自不同的行政班;同一年级的学生也未必选择相同的课程;即便学生选择相同的课程,而课程的难度会根据学生水平能力不同而具有差异性。选课走班实施以后,教师不再固定管理某一个行政班,有些教师可能要承担不同班级的教学任务;有些教师可能要身兼多种角色(行政班班主任、教学班负责人、道德教育者等);有的教师在同一教学团队但未能平行地教同一课程。选课走班模式对如何评价教师对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工作效果以及学生对教师教学满意度等方面都提出巨大挑战。选课走班教学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形成比较全面系统的评价体系。目前,选课走班面对的教学评价方式单一、评价注重结果性、如何细化评价学生学习成效以及教师教学绩效等教学评价复杂性问题仍然突出。

二、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模式困境的起因

对高中选课走班模式的困境起因分析可以对该模式的困境有更深刻全面的认识,使现实困境和出路对策更好地衔接,更是进一步为如何突破选课走班模式的困境作出积极准备。只有对困境成因深入分析,把握其中关键性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1.学生缺少未来发展规划指导

选课走班模式体现了学校尊重学生个体需要、关注每位学生差异化发展、鼓励学生发挥优势长处、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但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出现“我应该选几门课程”“到底什么课程真正适合我”“我选择的课程与未来职业发展关联程度如何”“我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等一些困惑性问题[5]。这反映出选课走班模式下学生需要把未来发展规划作为首要思考,也需要清楚地将自身的优势特点向人生发展规划方向发展。然而在现实中,大部分学生缺少未来发展规划而导致选课走班迷茫是学校相关人生发展规划及引导制定不理想和实施不到位等因素造成的。学生缺少未来发展规划主要是因为有些学校未开设相关人生规划引导课程;有些学校虽然开设相关课程,但课程设计主要是理论教学,相关实践课程较少;一些学校未能真正关注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往往停留在形式化的发展规划指导上;部分学校缺少生涯发展规划的专业教师团队以及相应的教学资源及设施,使得学生未来发展规划引导效果难以真正落实保障。

2.学科教师结构比例失衡

选课走班模式强调关注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同时也对学校师资队伍数量是否充足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学生多样化的课程需求、选课人数不固定、科目分类细化、学生选择课程组合形式不同,往往会导致班级数量的增多,使得传统固定班级中教师数量难以维持选课走班模式的教学任务量,也会出现某些热门学科与冷门学科教师比列失调现象[6];有些学生会根据教师教学能力、教学风格等特点差异,偏好性选择教师的课程,更会造成一些课程教师数量充足而一些科目教师短缺的现象。在选课走班模式中,行政班的学生流入不同教学班进行上课,而行政班班主任数量有限和教学班老师复杂局面导致班主任很难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部分教师不能很好适应选课走班模式,通常表现为不能很好处理自身与学校、家长等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自身综合能力提升不足,快速调整教学环境的变化能力弱等,这就很难满足选课走班模式对教师资源的需求量。

3.学校管理制度及观念滞后

在选课走班模式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面临着“如何变、怎么变、变什么”问题的思考。选课走班模式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鼓励学生按照自身优势发展,最大可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传统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是围绕学生成绩如何最大化提升,忽视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学校管理制度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往往以追求升学率为目标,把教师看作“生产线上的工人”,把学生当作“生产线上的产品”,强调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传统学校教学管理中只关注应试科目的选择,不重视其他非考试科目的培养,不符合选课走班模式倡导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优势发展理念。传统教学评价标准过于功利化——“唯分数”,认为分数是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尺度,这与选课走班模式中尊重学生差异性发展理念相矛盾,也在无形当中给学生更大的学业压力。在传统学生管理制度中班主任主要负责学生道德教育工作,而授课教师只关注知识传授,但因选课走班模式下学生流动分散性较大,班主任很少能够及时发现学生身心发展问题,这就容易造成学生管理上的失范。

三、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模式困境的有效出路

选课走班模式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也是高中教学发展趋势。虽然目前选课走班模式中存在着各种困境以及需要不断完善的方面,但在学生、教师、家长、学校多方协作努力下,积极做到加强学生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学校管理、多元综合评价等,必然可以全面推动其有效运行。

1.加强学生发展规划指导

科学引导学生未来发展规划,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从而有效地选择适合的课程。第一,要对学生人生发展规划定位有全新的认识。学生人生规划发展首要任务是学生学业生涯发展,其次是人生规划发展,这是学生现实能力与未来预期相结合的动态过程,也是学生与多种主体相适应调整的结果。高中阶段人生发展规划目标需要全面的、综合的、系统的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学业前景”,清楚认识到“未来发展方向”,有效明白“选择什么适合的发展道路”。学生未来发展规划需要教育利益相关者(家长、教师、社会等)协同引导,培养学生自身发展规划习惯意识,使学生能够持续保持对自身发展的审视反思[7]。第二,丰富人生发展规划指导的形式。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资源,开设人生规划课程并加大力度进行宣传;定期开设家长咨询会和学生指导会,加强学生及家长对人生规划的重视度;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以讲座、交流会等形式进行选课指导;开展职业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职业有初步的认识,形成良好的就业观;建立人生规划机构,专门负责学生发展规划指导和帮助解答学生职业发展困惑。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选课走班顺利开展的首要前提,也是提高教师参与选课走班积极性的重要保障。第一,充足的师资数量是选课走班的关键。学校需要根据学生选课走班的情况,合理配置相关课程教师,既要保证基本教师数量充足又要加大力度引进优质教师和促进教师间流动。第二,提升教师综合素养能力是基础。选课走班模式下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更高的标准,为了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学校应积极对校内教师进行“走出去”学习培训和“引进来”相关领域的专家定期开展座谈交流活动;为教师交流合作搭建平台,加强开展教师间心得分享、专业探讨、教学互助等活动;组织教师参观学习成功学校經验,充分利用区域间、校际间教育资源,发挥优秀教师帮助新手教师快速成长的作用,使不同水平的教师共同进步。学校鼓励教师积极为选课走班模式不断完善进行深入研究,达到以教学研究推动教学实践进步的效果。第三,教师需要聆听学生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反馈,形成师生双向互动的交流学习新形式,以便教师及时完善并适应选课走班模式。

3.创新学校管理模式

为了更好适应选课走班模式,提高选课走班实施的效率,创新学校管理制度显得十分重要。在班级管理层面,需要实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双重管理模式。明确行政班班主任与教学班任课教师的职责,实现精准管理、团队化管理。班主任主要负责学生教育和班级管理活动,需要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日常动态变化;任课教师负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困惑并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在学校管理理念层面,需要从传统垂直化管理理念向扁平化理念转变,树立“学校管理靠大家”“人人都是管理者”的新观念。学校中每位成员应以主人公态度面对选课走班形式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寻找解决对策。通过运用互联网+教育的管理形态,构建网络化、全方位、动态化的学校管理机制,从而提升学校管理效益。在学校事务工作层面,需要打造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四位一体”的学校管理共同体。选课走班模式灵活性、多样性、变化性等特点[8],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学校管理。

教师通过与学生协作、互动交流的形式,营造良好的师生学习进步的氛围。学生主动思考并与教师分享学习感悟,及时给教师积极的学习反馈,使教师能够达到“越教越想教”“越教越自信”的状态。教师要将道德教育工作渗透到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通过故事分享、案列讲解、实践活动等形式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家长要建立双向动态互动的關系,学校组建家校合作会、家长教师共治组织等,畅通学校与家长之间合作对接,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当中,为家长与教师搭建沟通对话、实时互动、及时交流的平台,以便学校、家长、教师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为学校管理创造更完善的发展空间。

4.构建综合性教学评价体系

构建综合性教学评价体系是完善选课走班模式的必要条件,综合性教学评价体系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两个主要部分。在教师评价方面,优化教师评价体系需要从多层次、全方位、多维度等角度进行综合评价。改变传统以学生成绩优劣来评价教师的形式,而是以动态化、发展化、循环化的视角来关注教师教学形式、学生对教师满意度、学生对课程参与度等指标。在教师评价主体上,将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学校评价有机结合,综合全面看待教师表现;在教师评价方式上,可以采用阶段性评价、反馈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以及集体性评价等多样化形式[9],注重教师“隐性”教学努力,借助学生对教师阶段性测评以及学生阶段性成绩,帮助教师发现教学问题并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式。教师团队间的相互测评,主要针对不同学科中关于教师集体研究成果的评价,使各个教师并肩作战、共同进步。

在学生评价方面,学生综合化评价体系要求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将分数作为学生评价的最终标准。过程性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作业完成度、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对策,为学生良好学习提供最优化的条件;学生增值性评价是对学生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成绩进行分析,以动态眼光审视学生学习进步状况;学生档案袋评价体系是将学生在不同学期内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内容以材料形式收集汇总,以记录学生知识理论、实践技能、素质修养等方面的表现;终结性评价方式侧重于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现,根据学生成绩作出教学调整,为教学决策制定提供有效依据。

参考文献

[1] 杜文军,王彩凤.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困境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9(09).

[2] 王明娣.普通高中如何有序推进新型的选课走班教学组织方式[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9,11(04).

[3] 李军靠,丁一鑫,赵丹.新高考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困境与跨越[J].中国教育学刊,2018(01).

[4] 刘长海.选课走班背景下的学生管理创新[J].人民教育,2019(06).

[5] 薛庆水,李凤英.我国走班制教学文献分析(2000-2017年):困境与发展[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04).

[6] 王润,章全武.选课走班背景下高中教师教学转变及其应对[J].中国教育学刊,2018(06).

[7] 董莉.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J].中国教师,2016(12).

[8] 孔令鹏.“选课走班”如何破冰前行?[J].中小学管理,2012(08).

[9] 周常稳.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5(16).

[作者:张卓(1996-),男,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生。]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规划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迎接“十三五”规划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普通高中教育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