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微”校园建设的基本标准和整体设计

2020-11-20董苏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终端校园数字化

摘   要

当前,很多地区和学校都在大力推进数字校园建设,提升学校信息化发展水平,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近年来,随着无线网络、4G和5G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迅速崛起,以苹果iPad、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终端逐渐普及,基于移动终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学校传统的信息化应用系统主要基于C/S或B/S,也就是PC电脑的客户端或WEB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基于移动终端的应用系统层出不穷,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带来诸多便利,线上的移动“微”校园也应运而生。本文重点阐述数字化“微”校园的概念、建设的基本标准和整体设计体系,旨在形成更具规范性和标准化的数字化“微”校园建设方案,为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数字化  “微”校园  基本标准  整体设计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也有力推动了教育变革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因應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1]。2018年,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到2022年,要实现“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2]。当前,很多地区和学校都在大力建设数字校园,提升学校信息化发展水平,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随着无线网络、4G和5G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迅速崛起,以苹果iPad、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终端逐渐普及,基于移动终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学校传统的信息化应用系统主要基于C/S或B/S,也就是PC电脑的客户端或WEB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基于移动终端的应用系统层出不穷,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带来诸多便利,线上的移动“微”校园也应运而生。

数字化“微”校园是指以数字化手段支撑的、微缩的、线上的校园,它主要在Android或IOS等操作系统下运行,以微信公众平台、APP软件等为主要载体,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访问的学校信息化应用系统。数字化“微”校园在一定程度上包含实体校园所具有的功能与内容,在快捷性、交互性、丰富性、开拓性、人本性等方面又一定程度上超越实体校园。

一、数字化“微”校园建设的基本标准

很多学校在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基于移动终端的应用系统建设是数字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或多或少都在建设数字化“微”校园,它是数字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数字化“微”校园应该如何来建设?它应该基于什么样的标准?这个标准是数字化“微”校园建设的前提。下面从功能要求、技术标准、技术工具和应用成效四方面对数字化“微”校园建设的基本标准进行阐述。

1.数字化“微”校园建设的功能要求

数字化“微”校园主要是以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为载体,以微信公众号、APP为入口,实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功能,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撑。因其侧重移动端的属性特点,其功能应主要具备两类属性:一是便于线上交互的各类功能;二是便于在手机及PAD上进行操作和交互的功能(轻录入的交互功能,以及便于显示的各类功能)。“微”校园的功能通常区别于传统的按学校业务条线分类,更倾向于按用户、按场景来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6个应用场景,每个应用场景都有相应的功能要求。

(1)信息发布类场景功能

信息发布是数字化“微”校园的基本功能,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发布具有更及时、更便捷、更精准的特点。主要包括:宣传类信息发布,如校园新闻、学校介绍等功能;通知类信息发布,如活动通知、家校互动等功能;特色类信息发布,如分层阅读、安全教育等。

(2)教育管理类场景功能

在移动端提供各类常规的校园管理功能,辅助完成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通过移动端的功能来提升学校的管理效率,实现管理精细化、决策科学化。主要包括:教务管理类,如代课调课、请假审批等;安全管理类,如校园监控的远程查看、校园安全事件预警等功能;就餐管理类,如每周食谱、在线订餐等功能;办公管理类,如每周日程、工作计划等功能;评价管理类,如绩效考核、评教评学等功能;招生管理类,如招生简章、在线报名等功能;考勤管理类,如校园考勤、数据看板等功能。

(3)学生学习类场景功能

学校提供的各种学生学习场景的功能和服务,如英语口语练习、语文阅读训练、数学计算练习等。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学习,后台自动汇总学生学习的相关行为数据,如学习时长、完成情况等。通过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分析学生学习状况,并给予个性化的评价和指导。

(4)教师教学类场景功能

提供基于移动终端的教学类功能,包括在线备课、协同备课、作业布置、作业批改、在线辅导等,与PC端以及线下的教学相互协同和补充。

(5)校内协同服务类场景功能

在移动端提供校内各项工作协同及服务的功能,提高校内工作沟通、协调、协作的效率,减负增效。主要包括:报修类功能,如校内设备报修、设备巡检等;资源预定类功能,如教室预约、设备远程控制等;活动类功能,如活动签到、即时互动等。

(6)家校互动场景功能

基于微信或APP,面向家长提供教育公共服务,实现家校沟通和互动。主要包括:调查问卷、意见反馈、班级相册、育儿课堂、亲子阅读、报名缴费等功能。

2.数字化“微”校园建设的技术标准

(1)数字化“微”校园技术架构体系

统一用户认证体系:建设统一认证平台,实现不同接入设备访问统一用户认证,统一鉴权。

系统安全体系:建设系统安全体系,包括URL拦截、加密连接、消息体加密、HTTP攻击屏蔽、URL重定向等,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系统权限管理体系:基于用户角色和系统资源的管理权限体系,对每一个模块、每一个功能点、每一条数据都有详细的权限分配,避免越权查看的现象。

系统日志体系:建立统一的日志管理体系,对系统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有详细的日志,包括用户的登录信息、所有的操作信息、增删改查信息、系统运行状况监控等内容。

系统消息体系:建立消息管理体系,包括移动端发来的消息处理,以及消息推送处理。提供消息处理接口,提供给各个应用模块使用。

数据存储体系:实现数据存储的统一接口访问,对底层分布式数据库采用分库分表的方式进行存储,满足大数据量高并发、高性能的访问。

系统接口体系:对各应用模块以及应用系统之间的接口进行统一管理,包括消息转换、消息路由、服务注册、服务编排、服务的MetaData管理,传输服务管理、中介管理、多服务集成、服务和事件管理支持等。

(2)数字化“微”校园系统性能要求

先进性: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核心,以先进、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支持课堂教学、数据、语音、视频等多媒体应用。

实用性:方案设计符合国际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设计简洁,操作方便,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使用户实现各种功能。

并发性:系统应该能支持如选课、调查问卷等高并发场景的需要,应采用支持高并发的互联网架构方式,采用互联网先进的分布式架构的思路,通过负载均衡,前后端分离,分布式结构,动静分离,CDN缓存,基于内存访问的Redis缓存、消息队列、异步处理等方式来提高系统的并发能力和稳定性。

稳定性:选用产品和技术经过广泛检验,充分考虑系统在程序运行时的应变能力和容错能力,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兼容性:支持Andriod、IOS等各种操作系统终端,甚至是不同操作系统的终端混合使用。

扩展性:系统架构设计合理,考虑对于未来的发展,设计充分考虑今后扩展的要求。包括与其他应用系统之间的互联以及系统的扩容能力等,在满足现有系统互联的前提下,能够很好地适应未来信息系统增长的需要。

安全性:在系统软设计与建设中,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包括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传输安全、管理安全等。

3.数字化“微”校园建设的技术工具

数字化“微”校园平台主要运行在移动终端,因此可以依托于APP或各种超级APP所构建的生态,如微信和钉钉等工具,把它们作为数字化“微”校园的入口和载体。

(1)APP

运行在IOS或Android系统上,支持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运行。其优点是比较独立,且扩展能力较强,尤其是需要与移动端设备能力进行交互的应用场景,APP可无限制实现。但其缺点是开发过程复杂、开发成本高、维护要求高,实施需要用户下载APP客户端,而且单一场景的应用用户粘性不强的话,容易被用户放弃。

(2)微信

腾讯公司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小程序和企业微信,都提供了强大的应用开发能力及用户接入能力。从公众号、小程序及腾讯企业微信的适用场景上来说,企业微信的微信插件应用模式是目前最适宜承载数字化“微”校园的移动端工具,企业微信平台提供了强大的开发能力,而数字化“微”校园的用户与微信用户高度重合。用户只需通过扫码关注学校的企业微信,即可使用数字化“微”校园提供的各类功能服务。通过企业微信,数字化“微”校园的开发成本相对较低,实施容易,维护便捷。但因为“微”校园的应用需要基于企业微信开发,开发时多要遵循微信制定的规则,在部分功能的实现上可能会受到限制。

(3)钉钉

钉钉是由阿里巴巴公司开发的、基于互联网的企业协同应用平台,目前在国内企业协同应用市场中居于领先地位。同企业微信一样,钉钉也提供了强大的开发能力,可以基于钉钉平台开发数字化“微”校园的应用,其优点是开发实现成本相对较低,但其缺点是钉钉主要是企业员工使用较多,覆盖人群密度相对比较低,数字化“微”校园用户需单独下载钉钉APP,通过钉钉APP来使用相关功能和服務,对于很多非企业用户来说,缺少使用习惯和粘性。

4.数字化“微”校园建设的应用成效

数字化“微”校园的各项功能与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和管理制度相互支撑,通过线上线下配合协同,提高学校的教育、科研、管理和服务水平,便教利学、减负增效。数字化“微”校园在应用成效上应达到以下的基本要求。

(1)信息沟通更流畅

移动端信息沟通的及时性优势,应使得校内各类信息的沟通、交互更及时、更方便、更流畅,避免出现信息传递不及时和不对称带来的高成本和低效率。

(2)校内协作更便捷

简便的报修操作、及时的维修响应,方便的维修工作统计,通过数字微校园提供的各类校内协作功能服务,应能够使得校内协作的各项工作更简单、方便,充分体现移动化、数字化协作带来的好处。

(3)校园管理更高效

通过数字化“微”校园提供的各类功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学校各类管理事务,通过数据看板,及时掌握学校运行动态,通过学校各类管理数据的分析,为科学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4)教师发展更专业

数字化“微”校园应能提供各类辅助教学的资源和工具,方便教师的教学,同时通过对教师的个性化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

(5)学生成长更全面

数字化“微”校园应能提供各种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提供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的功能,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及结果的分析,智能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从而做到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能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养提升。

二、基础教育各学段学校数字化“微”校园的整体设计

基础教育领域内,不同学段的学校拥有各自不同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基于此,对于数字化“微”校园建设必须按照不同的学段有所区分。结合各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程度与需求,围绕数字化“微”校园的价值理念、体系框架、内容版块、交互方式及功能定位等方面进行研究,形成适合不同学段的数字化“微”校园建设整体方案。

1.各学段数字化“微”校园设计架构图

2.各学段数字化“微”校园整体设计体系表(表1)

数字化“微”校园的建设和应用仍在继续发展和推进,新的技术、新的应用层出不穷,在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应用方向,比如基于“企业微信”“微信小程序”“头条号”的应用等等。但不论应用系统和应用模式如何变化,总体来看,数字化“微”校园的发展趋势是由PC端发展到移动终端,由单项传输发展到多向互动,由标准化发展到个性化,由应用中心发展到用户中心。良好的用户体验始终是检验数字化“微”校园建设和应用的重要标准,以用户为中心的系统将会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习近平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2015-05-23].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5/23/c_1115383959.htm.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Z].教技〔2018〕6号,2018.

[作者:董苏(1979-),男,安徽淮北人,南京市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教育技术处,主任,中学信息技术教研员。]

猜你喜欢

终端校园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多功能北斗船载终端的开发应用
数字化制胜
ABB Elastimold 10kV电缆终端及中间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