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配合中药代茶饮治疗糖调节受损的临床研究
2020-11-20夏粉仙李晶晶徐百兴谢罗军
夏粉仙,李晶晶,徐百兴,谢罗军
(杭州市富阳区中医院,杭州 311400)
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又称糖尿病前期,是指患者血糖检验指标偏高,但未达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病理阶段[1],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糖耐量异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或两者兼有。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IGR患病率逐年上升,2008年我国的 1项大样本调查研究[2]显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99标准,IGR患病率为15.5%,若未及时干预,可能进一步向糖尿病状态发展,并大大增加心血管病变发生的风险[3]。目前,一般诊疗指南认为生活方式干预是治疗 IGR的主要手段[4],但该病病程久,对患者自律性要求高,患者往往依从性较差,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中医学对该病其实早有论述,认为IGR属“脾瘅”范畴。《医学衷中参西录》:“消渴一证,古有上中下之分,其证皆起于中焦而极于上下。”认为该病的病机主要在于脾失转输,清浊失司,故治脾为治疗的关键。基于此,本研究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采用穴位埋线配合中药代茶饮治疗 IGR,观察其对临床检验指标及IGR转归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例IGR患者均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杭州富阳区中医院针灸科、内分泌科门诊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100例。治疗组在治疗期间脱落和剔除17例,对照组脱落和剔除15例,最终共168例患者纳入统计。治疗组83例中男41例,女42例;平均年龄为(47±11)岁;平均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5.47±5.71)kg/m2;IFG 35 例,IGT 63 例,同时具有IFG和IGT 17例。对照组85例中男38例,女47例;平均年龄为(49±12)岁;平均 BMI为(26.84±7.06)kg/m2;IFG 37例,IGT 67例,同时具有 IFG和IGT 1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及IGR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5]中糖尿病分类诊断标准。根据 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tolerance test,OGTT)确诊IGR,即静脉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在 6.1~7.0 mmol/L为IFG,静脉餐后2 h血糖(2 hours plasma glucose,2 h PG)在7.8~11.1 mmol/L为IGT。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为 25~70岁,性别不限;③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及恶性肿瘤等疾病者;②哺乳或妊娠期妇女;③对已知药物存在过敏或过敏体质者;④近3个月使用过降糖药物者;⑤精神病患者或依从性极差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单纯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患者参加由杭州市富阳区中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中心的健康教育课程,包括健康教育、控制饮食和运动治疗。所有患者均通过参加糖尿病健康教育课程,首先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身高计算BMI,根据BMI指导其合理控制总热能摄入,限制脂肪摄入,戒烟戒酒,减少单糖和双糖的摄入,要求达到或维持理想体质量。同时,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身体状况指导患者规律参加有氧运动锻炼。教育及治疗效果由杭州市富阳区中医院内分泌科记录和评价,实施效果不良者及时反馈信息。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穴位埋线配合中药代茶饮治疗。
2.2.1 穴位埋线
取双侧脾俞、胃脘下俞、肾俞、三阴交穴。常规消毒后,选用0.90 mm×38 mm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为针头,0.40 mm×50 mm针灸针为针芯,将2-0号PGLA缝线(上海浦东金环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穿入针头后接针芯,医者左手拇食指分别放在相关腧穴两侧,使局部皮肤绷紧,右手持针快速刺入皮肤并缓慢推至所需深度,出现针感后,边退针管,边推送针芯,使2-0号PGLA缝线埋植在皮下组织或肌层内,然后出针并在针孔处贴医用创可贴。每隔15 d治疗1次,女性经期不作治疗,共治疗12个月。
2.2.2 中药代茶饮治疗
中药代茶饮采用绞股蓝15 g、红景天8 g、玉米须5 g泡服,每日1剂(分2包,早晚分服)以代茶饮用,共治疗12个月。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实验室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OGTT餐后2 h血糖(2-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其中 FBG采用静脉血葡萄糖氧化酶法,HbA1c测定采用高压液相法,以上检验均由杭州市富阳区中医院检验科进行。
3.1.2 IGR转归
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75 g OGTT,根据结果计算患者 IGR向糖尿病或正常糖耐量(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转化的转归率。
3.2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指标比较
由表1可见,两组治疗前各项实验室指标(FPG、2 h PG、Hb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显著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 h P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指标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FPG(mmol/L) 2 h PG(mmol/L) HbA1c(%)治疗组 83 治疗前 6.09±0.87 8.58±1.77 5.68±0.74治疗后 5.38±0.831) 7.18±1.841)2) 4.97±0.741)对照组 85 治疗前 6.11±0.76 8.64±1.71 5.72±0.68治疗后 5.64±0.891) 7.74±1.611) 5.18±0.791)
3.3.2 两组治疗后NGT逆转率比较
由表2可见,治疗组治疗后NGT逆转率为61.4%,对照组为 3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后NGT逆转率比较 (例)
4 讨论
糖调节受损包括IFG和IGT,这两种状态既能独立存在,也可同时存在,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1]。随着当代社会人们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环境的影响,IGR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我国2013年依据ADA 2010标准对18岁以上人群进行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6]时发现,IGR发病率高达35.7%,且每年有5%~10%的IGR患者转为糖尿病。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其并发症主要包括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及大血管病变(如冠心病、脑卒中、肢体血管病变),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糖尿病患者残疾和死亡[7]。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关键在于对 IGR患者进行积极干预,使其逆转为正常糖代谢,从而在根本上减少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但该病疗程久,患者依从性较差,单纯依靠生活方式干预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目前药物治疗主要为二甲双胍和(或)α-糖苷酶抑制剂[8],但由于 IGR患者血糖水平不高,使用降糖药物有诱发低血糖的风险,并易产生胃肠道不良反应,临床疗效亦不理想。
IGR属中医学“脾瘅”范畴,“脾瘅”这一病名始载于《素问·奇病论》中“病有口甘者,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临证指南医案》:“口甘一症,内经谓之脾瘅,此甘非甘美之甘,瘅即热之谓也。”认为“脾瘅”形成的机理在于嗜食肥甘,中满内热。中医学治疗IGR目前多集中于中药方剂治疗,针刺治疗和物理疗法相对较少。穴位埋线属于针刺疗法的一种,其疗效的持续时间长、治疗频次低,相对于传统针刺更适合 IGR患者的治疗[9]。本研究选取脾俞、胃脘下俞、肾俞及三阴交进行穴位埋线治疗,其中脾俞旨在健脾和胃、化湿消滞,为治疗“脾瘅”之主穴;胃脘下俞是治疗胰腺疾病的经外奇穴,能调理内分泌功能,从而达到减轻胰岛素抵抗及调节血糖的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两者互促互助,故而选取肾俞以先天温养激发后天;三阴交是足三阴经气血交会之处,三阴交埋线有健脾益气、调肝补肾、祛痰化瘀之功。此外,相关实验研究表明,电针胰俞、脾俞、肾俞穴可通过抑制 MST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以及抑制MST1的活化和β细胞凋亡,促进β细胞合成胰岛素能力,进而发挥调节血糖、血脂代谢的作用[10]。
中药代茶饮作为汤剂的一种替代疗法,无传统中药汤剂煎煮的繁琐,更易被IGR患者所接受[11-13]。本研究中药代茶饮的药物组成为绞股蓝、红景天、玉米须,其中绞股蓝、红景天均归脾、肺两经,功在益气健脾。药理学显示绞股蓝可显著降低机体血脂并改善血液流变学[14];红景天能改善心脑血管系统功能,提高细胞耐缺氧能力[15]。玉米须可利水消肿,其中玉米须多糖能明显对抗肾上腺素所引起的血糖升高[16-18]。3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祛痰化瘀、清热利尿之功。
本研究结果表明,穴位埋线配合中药代茶饮疗法对IGR患者FBG、P2 h PG、HbA1c均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优于单纯生活方式干预,其中对P2 h PG的影响更为显著(P<0.05)。此外,治疗组治疗后NGT逆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穴位埋线配合中药代茶饮治疗IGR疗效确切,能提高患者NGT逆转率。然而需注意的是,本研究受试人群均集中于杭州富阳地区,考虑到地区气候环境及饮食结构的差异,有必要进一步开展临床多中心疗效研究以进一步明确穴位埋线配合中药代茶饮疗法对IGR患者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