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

2020-11-20刘洋周鹏飞姜亚欣姜楠刘翔刘佃温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关元天枢中脘

刘洋,周鹏飞,姜亚欣,姜楠,刘翔,刘佃温

(1.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 450016;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郑州 450008)

功能性便秘具有排便不畅、腹胀及排便时间延长等症状,本病病程较长,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和生活节奏的不断改变,功能性便秘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高的趋势。西医治疗以各类型泻药为主,但长期服用泻药不仅会造成药物依赖性,同时也会增加药物对肠道损害的潜在风险。非药物治疗中的手术疗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粪菌移植技术也存在安全性和伦理性问题,至今尚不能全面普及[1]。随着中医药传承和研究的不断推进,中医药在治疗慢性难治性疾病方面凸显优势。对于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不论是中药治疗,还是针灸、推拿等疗法,均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前景[2-3]。其中埋线疗法作为一种物理疗法,具有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及疗效显著等诸多优势[4]。故笔者采用刘佃温教授临床常用的脐周三穴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30例,并与相同穴位针刺治疗30例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均为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肛肠科门诊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1岁,平均(40±12)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40个月,平均(70.60±71.47)个月。对照组中男 12例,女 18例;年龄最小 19岁,最大 64岁,平均(41±1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00个月,平均(65.23±69.57)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便秘罗马Ⅲ诊断标准;②患者目前不愿接受药物及手术治疗;③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对埋线所采用的器具过敏或拒绝接受针刺治疗者;②患有糖尿病或精神疾病者;③治疗中途放弃或自行口服其他药物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取脐三穴(天枢、关元和中脘)。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周围皮肤常规消毒后,将1~1.5 mm可吸收羊肠线浸泡在 75%乙醇中,将羊肠线放入套管针的前端后接针芯,医者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穴位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刺入穴位,行提插捻转,当患者感受到针感后,推针芯并同时退针管,将羊肠线分别埋置于穴位皮下组织或肌肉层中,出针后可用无菌棉球按压止血。共治疗1次。

2.2 对照组

取穴同治疗组。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采用0.35 mm×50 mm毫针行舒张进针法进针,得气后留针20 min。每日1次,共治疗30 d。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 d、15 d、30 d后采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拟定的排便障碍症状积分表进行评分[5]。排便障碍症状积分表包括3项,①排便通畅度,顺畅计0分;排便不畅,稍感费力计2分;排便较费力计4分;排便费力,需其他辅助手段排便计 6分。②排便时间,<10 min/次计 0分;10~15 min/次计2分;16~25分/次计4分;>30 min/次计6分。③腹胀症状,轻度腹胀计0分;间断发作腹胀,不影响工作和休息计2分;胀满可忍受,间断发作计4分;胀满较重,发作频繁计6分。

3.2 疗效标准

显效:所有症状基本消失。

有效:症状明显改善,症状发病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

3.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1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4.2 两组不同时间点排便障碍症状积分表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

由表 2可见,两组治疗前排便障碍症状积分表各项评分(排便通畅度、排便时间、腹胀症状)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5 d、30 d后排便障碍症状积分表各项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0 d后排便障碍症状积分表各项评分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排便障碍症状积分表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排便障碍症状积分表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排便通畅度 排便时间 腹胀症状 总分治疗前 5.60±0.81 5.53±0.86 5.46±0.89 5.53±0.85治疗组 30治疗7 d后 5.33±0.96 5.13±1.01 5.20±0.99 5.22±0.98治疗15 d后 2.73±1.531) 3.00±1.641) 3.13±1.871) 2.95±1.67治疗30 d后 1.27±1.231)2) 1.20±0.991)2) 1.47±0.991)2) 1.31±1.052)治疗前 5.67±0.76 5.47±0.89 5.40±0.93 5.51±0.86对照组 30治疗7 d后 5.40±0.93 5.13±1.00 4.87±1.001) 5.02±1.01治疗15 d后 3.00±1.361) 2.87±1.251) 2.80±0.991) 2.89±1.20治疗30 d后 2.07±1.931) 1.73±1.721) 2.00±1.171) 1.93±1.63

4 讨论

便秘是临床常见疾病,除了表现为排便困难外,还包括大便干结、排便次数减少等症状。有研究报道,便秘发病率为1.4%~32.9%[6]。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便秘人群越来越多。西医治疗便秘以泻药作为其主要手段,虽在一定程度上可短期缓解患者便秘症状,但同时存在导致结肠黑变[7-8]和诱导增生结肠直肠息肉的风险[9-10]。穴位埋线方式治疗便秘具有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已逐渐受到患者的认可。《黄帝内经》称便秘为“大便难”“后不利”“秘结”,认为便秘的发生与脾胃、小肠等脏腑密切相关[11]。关元为小肠之募穴,中脘为胃之募穴,采用穴位埋线可以起到调和患者脏腑气血的功效[12]。穴位埋线融合了机械刺激和生物学刺激,同时还包括化学刺激,能进行多方面复合治疗,通过在患者体内埋线,可刺激并激发经络系统,提高患者机体自身调节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由于可吸收线在患者体内保留时间较长,可以起到长期持续刺激穴位的效果[13]。李祯祥[14]通过选取患者天枢等穴位进行埋线治疗气虚型慢传输型便秘,总有效率为 94.1%;黄斌等[15]选取天枢等穴位进行埋线配合服用中药治疗脾虚型便秘患者,总有效率为92.3%;上述研究均表明穴位埋线在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本研究选取天枢、关元、中脘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研究结果表明脐三穴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排便通畅度,缩短排便时间、减轻患者腹胀程度,且疗效持久,中远期疗效优于针刺治疗。天枢为大肠之募穴,别名“长溪”“谷门”“补元”等。有研究报道,针刺天枢可对大肠运动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抑制空肠运动,又能促进结肠运动[16]。相关研究表明,刺激天枢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浆中精氨酸、3-羟基丁酸、甘氨酸和α-葡萄糖的含量,升高极低密度脂蛋白、脯氨酸代谢物及丙氨酸含量[17]。孟肖蒙等[18]采用天枢穴水针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认为经穴位和药物的共同刺激,可调理胃肠功能紊乱,恢复大肠传导功能。关元别名“三结交”“下纪”“丹田”等。相关研究报道,刺激关元可显著增加小鼠自然杀伤细胞[19],提高小鼠自身免疫力,调节大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0],提高中枢及异位内膜组织中强啡肽与β-内啡肽的含量,从而缓解疼痛[21-22]。刺激关元可调节胃肠蠕动,改善便秘患者排便通畅度和腹胀症状[23]。中脘属任脉,八会穴之腑会,位于“上脘下一寸,脐上四寸,居心蔽骨与脐之中”,别名“上纪”“太仓”等,主治脾胃疾病和肝胆不利。有研究表明,针刺中脘可以调整胃肠作用[24],补脾益气,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胃肠蠕动,进一步促进排便。秦会帮等[25]认为针刺中脘穴对治疗便秘有良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脐三穴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作为功能性便秘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能与其他疗法相结合治疗功能性便秘。但本研究也存在部分不足之处,如本研究的研究周期较短,未进行长期的疗效跟踪随访,同时本研究所纳入的符合标准的病例较少,未进行大样本的数据汇总分析。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本课题组将会对脐三穴的治疗效果进行大样本的统计分析,并对远期有效性与安全性等问题进行重点研究。

猜你喜欢

关元天枢中脘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穴位贴敷良附丸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尊敬
尊 敬
长寿名穴保健康
蒋天枢:无偿完成老师的托付
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
夏秋之交 灸关元壮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