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方针刺治疗气虚质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观察
2020-11-20洪秋阳刘晓静李焕芹王世广杨怡姚金
洪秋阳,刘晓静,李焕芹,王世广,杨怡,姚金
(1.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北京 10130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 100010)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以身体出现慢性疲劳症状为特征的一组功能紊乱症候群,包括持续疲劳、记忆力减退、肌肉酸痛、失眠、咽痛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涉及多系统、多脏器病变。CF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文献报道多从免疫系统、内分泌代谢、病毒感染、精神心理因素、基因遗传等方面进行探讨[1-3]。目前临床尚无确切的治疗手段,主要有抗病毒、抗抑郁、免疫疗法、营养支持、心理疗法和运动疗法等,但效果有限。中医治疗CFS具有突出的优势,尤其是针灸治疗方法多样,具有全身调节作用,在CFS治疗中应用广泛,对疲劳症状、精神症状和睡眠质量的改善有显著的效果[4]。笔者采用国家级名老中医周德安教授的“补中益气方”针刺治疗气虚质CFS,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疲劳症状的改善情况及部分作用机制,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4例气虚质CFS患者来源于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针灸科和治未病科,按照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中男8例,女24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56岁,平均(37±7)岁;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24个月,平均(15.9±5.3)个月。对照组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57岁,平均(35±8)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23个月,平均(15.4±5.2)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18SKKY10-02)。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4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制定的CFS诊断标准[5],符合以下两项标准者,即可诊断。①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疲劳症状在休息后无实质性缓解,持续时间超过 6个月,根据相关检查排除引起类似症状的其他疾病。②下述症状中同时出现4种或以上,且这些症状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6个月以上,a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力减退;b淋巴结肿痛;c肌肉疼痛;d多关节的疼痛,不伴有关节红肿;e新发头痛;f睡眠质量差;g运动疲劳持续24 h以上;h咽痛。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6],通过回答体质分类判定表的问题,将各个条目分值相加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转化分=[(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若转化分≥40分,即可诊断气虚质。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 CFS的诊断标准及气虚质体质分类者;②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③经检查无器质性疾病者;④坚持按方案完成治疗者;⑤阅读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由原发病引起的慢性疲劳者;②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妄想症、神经性厌食症等精神神经性疾病者;③畏惧针灸或晕针等不能配合治疗者;④治疗过程中接受其他方法治疗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5 脱落标准
①依从性差,受试者未能按照治疗方案治疗者;②受试者治疗期间病情变化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宜继续接受治疗者;③未能完成疗程而中途自行退出者。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针刺组方为医院名老中医经验方“补中益气方”,百会、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太渊(双)、中脘、气海。患者仰卧位,选用0.30 mm×25~40 mm一次性针灸针,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百会斜刺,针体与头皮成 15°刺入帽状腱膜下,足三里、三阴交、太渊、中脘、气海直刺,针刺得气后均行提插捻转补法,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周六、日休息),共治疗4周。
2.2 对照组
假针刺治疗,采用非穴位点浅刺,取百会、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太渊(双)、中脘、气海外侧旁开1 cm处,选用长0.30 mm×25 mm一次性针灸针,刺入皮肤 1~2 mm,不行任何手法,留针 30 min。每日 1次,每周5次(周六、日休息)。共治疗4周。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临床症状量表评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评定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根据CFS临床症状程度分为轻、中、重3级,其中以疲劳为主症,无疲劳感为0分;轻度疲劳,能坚持正常工作活动,计2分;中度疲劳,只能从事轻度工作活动,计4分;重度疲劳,难以坚持正常工作活动,计6分;其他兼症按轻中重程度分别计1、2、3分,包括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力减退、淋巴结肿痛、肌肉疼痛、多关节的疼痛、新发头痛、睡眠障碍、运动疲劳持续24 h以上、咽痛等。
3.1.2 疲劳量表-14(fatigue scale-14,FS-14)[8]
用于患者疲劳症状的评估,由14个条目组成,前8个条目反映躯体疲劳,总分为8分,后6个条目反映脑力疲劳,总分为6分,总分值为脑力疲劳积分和躯体疲劳积分之和,分值越高,反映疲劳症状越严重。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对观察指标进行评价。
3.1.3 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FN-γ、IL-6水平,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完成具体操作步骤。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对血清指标各测定1次。
3.1.4 安全性指标
不良事件记录和处理,包括晕针、过敏、皮下血肿、感染、滞针、腧穴处疼痛等其他不适感,对不良事件的程度和结果、以及与针灸治疗的因果关系进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
3.2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9]制定CFS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临床主要症状和兼症消失,适应正常的工作节奏和生活。
显效:临床主症和兼症消失2/3以上。
有效:临床主症及兼症消失大于1/3、小于2/3。
无效:临床主症和兼症消失不足1/3或无改善。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自身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过判定,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 90.6%,对照组为 21.9%,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组间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表2 两组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比较2)P<0.01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后差值观察组 32 14.79±2.85 4.86±2.721)2) 9.93±3.162)对照组 32 14.63±3.01 11.49±2.93 3.14±2.45
3.4.3 两组治疗前后FS-14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FS-1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治疗后FS-14躯体疲劳、脑力疲劳和总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 FS-14躯体疲劳、脑力疲劳和总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FS-14躯体疲劳、脑力疲劳和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针刺周氏补中益气方治疗能改善气虚质CFS患者的FS-14评分。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FS-14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FS-14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比较2)P<0.01
组别 例数 躯体疲劳评分 脑力疲劳评分 总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2 5.35±1.31 3.09±1.011)2) 3.41±1.22 1.94±0.801)2) 8.52±1.15 5.03±1.231)2)对照组 32 5.49±1.17 5.13±1.13 3.17±1.05 2.89±1.06 8.40±0.99 7.97±1.12
3.4.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FN-γ、IL-6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FN-γ、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组间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治疗后血清IFN-γ、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FN-γ、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在治疗后血清IFN-γ、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FN-γ、IL-6水平比较 (±s,pg/mL)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FN-γ、IL-6水平比较 (±s,pg/m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比较2)P<0.01
组别 例数 IFN-γ IL-6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2 42.61±4.83 30.02±4.751)2) 40.29±3.72 32.54±4.081)2)对照组 32 41.17±4.92 39.93±4.81 39.11±3.56 38.35±3.32
3.5 安全性评价
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针刺后局部疼痛,无感染,第2天好转。
4 讨论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特点是原因不明的持续且明显的疲劳感,亦名肌痛性脑脊髓炎[10]。随着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学习与工作,CFS的人数呈迅速增加的趋势,人们除了表现疲劳,同时伴有焦虑、头痛、睡眠障碍、肌肉关节酸痛、记忆力减退和认知等躯体精神症状[11],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CFS属于中医学“虚劳”“百合病”“郁证”等范畴,病因主要有劳逸失度、情志不遂、饮食不节、禀赋薄弱等,病机则与心脾气虚、肝郁气滞、肾精亏虚等有关,本虚标实,以本虚多见。刘庆等[12]研究 CFS患者与中医体质的关系,发现体质辨识以气虚质占比最高,故而本研究选取气虚质CFS患者。中医是以五脏为中心、结合辨证论治以及整体观治疗疾病。针灸具有调理气血阴阳、调整脏腑功能等作用,通过针刺刺激穴位双向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13],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免疫紊乱,对身心起到良性调节作用。有研究发现疲劳感的产生、睡眠以及抑郁均与5-HT神经递质有关[14],CFS动物实验表明大鼠中枢 5-HT含量减少,而外周 5-HT增加,针灸对5-HT可起到双向调节作用[15],使5-HT在中枢与外周保持正常水平,进而对CFS患者起到治疗作用。
国家级名老中医周德安教授推崇气虚血瘀理论,重补中益气之法。周老推崇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法和王清任的气虚血瘀理论,气血循行于经络,针刺可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从而治疗疾病。柳鸿志[16]通过补中益气汤治疗CFS患者,能改善疲劳症状以及提高血清IgM、IgA、IgG的含量。周老根据古代医家的学术思想以及补中益气的组方原则,结合金针王乐亭“老十针方”,创立了“补中益气方”针灸处方。本研究根据CFS患者的特性和气虚质体质的特点选取补中益气方组穴,以补益中气、补气活血。百会为手足三阳经及督脉交会穴,益气升阳、气帅血行,黄伟等[17]对急性缺血大鼠予以针刺百会、水沟,能抑制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细胞核因子-κB等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起到减少脑缺血损伤的效果。气海为任脉穴,《医宗金鉴》:“主治一切气疾”,补一身元气,补气理气,补益下焦,培元固本。中脘为胃之募穴,后天水谷之精来源于胃,调理脾胃,补益后天气血之意。三阴交为肾、脾、肝三经交会穴,益气健脾、滋阴补肾养血[18]。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补益气血、调理脾胃,有研究报道,针刺足三里、肾俞能对 CFS的症状起到减轻的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足三里是历代治疗虚劳羸瘦的强壮要穴[19]。太渊为肺经原穴,同时也是八会穴之脉会,血行脉中,肺主一身之气,气血并重,益气活血、通行经脉。以上诸穴合用可以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IFN-γ是 Th1细胞介导免疫反应的标记性细胞因子,在免疫应答以及内分泌神经调节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IL-6是内源性致热源,属于促炎细胞因子,不仅参与机体睡眠、发热、摄食等生理调节,还诱导疲劳感、情感、抑郁等精神症状[20]。有研究报道CFS患者IFN-γ、IL-6水平高于正常人,说明CFS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以及具有炎性状态的可能[21]。周氏补中益气方针刺能使患者血清IFN-γ、IL-6水平下降,因此针刺周氏补中益气方有可能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抑制炎性反应,从而治疗CFS。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刺周氏补中益气方治疗气虚质 CFS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起到一定的补虚作用,能改善患者的躯体疲劳、脑力疲劳症状及潜在症状,且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应用。今后可在本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周氏补中益气方治疗其他虚证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