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学习习近平劳动思想

2020-11-19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劳力农家异化

■李 婧/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劳动一词在古希腊被认为是“会说话的工具”——奴隶的专用名词。早在亚里士多德时期,人就被定义为政治性的动物,即人是生活在政治、伦理等领域的动物,而劳动仅仅是奴隶应该去从事的。在这里,劳动是卑微的,只有不被称其为人的奴隶才可以去做,而正常的人是不能去参加劳动的。这种轻视且不尊重劳动的观念一直到近代西方社会才得以改观。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劳动逐渐成为为社会创造财富的重要手段,从而被作为一个经济学的概念而提出,把创造财富与劳画上等号。直到黑格尔的出现,才把劳动从经济学领域拓展到哲学领域。认为劳动是神赋予人的独有力量。马克思的出现才真正揭开劳动的神秘面纱,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已经不是一个经济学的、人类学的或生物学意义上的概念,而是一个存在论的范畴,需要我们在存在论的视域中来加以认识和把握,从人的生命活动、人的存在方式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马克思劳动观的基础上,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劳动的内容,提出赋予时代内涵的新的劳动观。

一、习近平劳动观形成的理论基础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习近平劳动观的形成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任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习近平的劳动观也不例外。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劳动美德,勤于劳动被视为社会成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伦理道德。先秦诸子百家的典籍中包含有很多关于赞美劳动的句子,如《诗经》、《论语》、《孟子》等著作中都有所体现。依照《孟子》书中记载,战国时期,以许行为代表的农家人物提出“贤者与民并耕而食,膺飨而治”[1]的观点,主张统治者应该和普通老百姓一起参加体力劳动。“圣贤者、君主应该与普通人民一样进行农业耕作以养活自己,自己做早晚饭、自己治理国家、处理国事。”[2]农家还坚决反对社会存在“劳心者”和“劳力者”之间的划分,许行也提到“今也腾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3]直面抨击了“劳心者”对“劳力者”的剥削与压榨的社会现实,体现了“劳力者”不平等的社会处境。农家所向往的国家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依靠自己的劳动自食其力的理想社会。他们推崇体力劳动,反对社会分工。但是农家反对社会分工的思想,遭到了孟子的强烈批判。孟子认为社会分工对一个国家的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社会进步必不可少的条件。他提出“劳心者”和“劳力者”在社会中要各有所侧重,对于统治者而言,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治理好国家,而对“劳力者”来说,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生产劳动,养活“劳心者”。他以尧、舜、禹为例抨击了农家推崇体力劳动的思想,在他看来,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活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也并没有贵贱之分,可以看出孟子只是不赞同农家所倡导的不分“劳心”和“劳力”的思想,并没有反对和贬低体力劳动,在他的劳动思想中甚至存有明显的“苦行”观,如他提出,上天要安排重大的任务给一个人时,必须要让他承受筋骨的劳累、身体的饥饿,这样才能形成别人所不具备的才能。可以发现,无论是农家还是儒家,他们都很重视劳动。

(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对习近平劳动观形成具有根本性的作用

首先,马克思提到劳动本质论,他认为劳动是建立自然与人之间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人可以通过劳动改造自然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同时人类所有劳动都是必须依靠自然界为其提供物质基础,离开了自然界人类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总的来说人类劳动的过程就是人与自然界物质交换的过程;其次,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哲学手稿》中进一步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异化劳动。提到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相异化、人的生命活动的异化、人同人相异化。马克思认为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与自己的生命活动相异化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人从人那里异化。第三,马克思还提到劳动价值论,他对使用价值和价值进行了分析,指出劳动产品转变为商品之后,其就具有了商品所独有的属性——可以被使用的价值,即商品的使用价值。同时,人们在进行商品生产时必须包含两个方面的劳动,一是,人们对人们体力、精力的耗费;最后,马克思说提到劳动解放论,他认为劳动出自于人本能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人通过劳动可以升华自我,使生命活动变成为个体意识对象化的一个过程,从而使人从动物界解放出来。

二、习近平劳动观的主要内容

(一)劳动主体观

人作为劳动的主体,无论任何形式的劳动都离不开人。所以关心、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能够推动社会劳动不断向上向好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近年来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要关心、关爱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肯定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劳动成果。2014年4 月3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工作时接见当地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对他们的工作现状表示关心,并强调,当前,因为加快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整、化解过剩产能等原因一些企业和职工遇到了种种困难。2015 年“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习近平又一次关于劳动者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各级党委要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贯彻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各方面”。[4]

(二)劳动价值观

劳动作为实现个体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早在西方社会就已被认可。之所以到目前为止,劳动依然成为人们乐此不疲的话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劳动可以创造财富。这也是它一直是人们赞美和倡导的重要原因。习近平同志早在延安当知青的时候就已经深刻体会到这一点,在后来的实践中他也非常重视将这一重要思想在全社会推广。2013 年4 月2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就曾强调:“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5]紧接着,2015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的明天。”[6]

(三)劳动教育观

劳动作为人类特有的活动,不仅可以为人类生存发展创造物质基础,同时也可以不断正确认识劳动的过程中去规训和认识自己。通过一系列的劳动模范来引导和激励人们不断去依靠劳动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提高劳动者素质,使劳动者掌握更高水平的劳动技能。习近平历来重视通过劳动去教育和引导人积极向上。早在他上山下乡的时候,他就善于教育当地好吃懒做的人,通过引导他们参与生产劳动去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在后期的实践中,他更是强调要重视劳动教育。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 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引导广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 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

猜你喜欢

劳力农家异化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西江月·农家早春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农家旅社半夜惊魂
农家望晴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做第四种人
亲情的异化:《斯卡伯勒的婚约》中长幼关系的文化诠释
课堂教学的劳心与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