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父母心
2020-11-19章国梅
■章国梅
荆州市妇幼保健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对所辖八个县市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业务指导,是荆州市400 万妇女儿童的保护神。这里原本不是“抗疫”的主战场,但医院领导班子未雨绸缪,层层动员,号召大家做好打疫情战的准备,既抽调精兵强将准备驰援,又紧锣密鼓地改建隔离病房准备随时收治病人。随着疫情的扩散,荆州也成了重灾区,荆州市妇幼保健院也成了定点医院,陆续有确诊或疑似的病人送过来。医院上下合力正式打响了这场特殊的抗疫战争。
麻醉师肖磊
肖磊是一名麻醉师,更是一名共产党员,连续二十年无偿献血,是湖北省第一例骨髓捐献者,曾为一名白血病患者先后两次捐献骨髓,成功地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于他,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人生使命便是救死扶伤,无论以哪种方式。肖磊的妻子张晓娟是科室的护理骨干,也是这次抗新冠肺炎护理小组成员之一。按理说,张晓娟已经上了前线,肖磊就可以不上了。可是肖磊仍然主动请缨,与妻子并肩作战。
明天肖磊夫妇就要进入主战场,肖磊给女儿发了条微信:我们医院也成为定点医院了,以后确诊的孕妇都要送到医院来。爸爸妈妈时刻都有被感染的危险,也许已经是一个潜伏期的患者了。你自己要好好照顾自己,加强锻炼,加强营养。你列一个清单,我一次买齐给你送来。我只送到门口,你自己拿。我送过来的东西,你都要用酒精擦一下。根据女儿发给他的购物清单,肖磊买了几大袋日常用品,全副武装地走进南环路上楚都御苑小区,那里某栋楼的某间房里,有他们夫妻的宝贝女儿。女儿19 岁,是大学一年级学生。女儿放假回来,因夫妻俩都是医务工作者,为安全起见,他们没让女儿进家门,而是将女儿隔离在此。肖磊把东西放在门口,转身就走。边下楼边给女儿打电话打,要她出来拿东西。挂掉电话,他加快脚步,他怕女儿追出来。他对女儿是想念,女儿对他,更多的是担心。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剖腹产,可谓惊心动魄。
剖腹产,本来不算什么大手术。可这台剖腹产,无论麻醉还是手术,都要比平时多花一倍的时间。戴着三双手套,把手绑得紧紧的,手指都是麻木的,难免有些笨拙,动作就要比平常慢半拍。慢就慢吧,可是做到一半时,出现了特殊情况。在隔离病房时,产妇戴着口罩,进手术室时,产妇也戴着口罩。由于手术时腹腔的牵拉,产妇出现了呕吐症状。作为麻醉师,肖磊的目光一直紧盯着产妇的脸,严密观察产妇的情况,以便及时处理。如果不摘下产妇的口罩,产妇有可能因呕吐物回流到食道、气管而窒息导致生命危险。如果摘下产妇的口罩,产妇的呕吐物中产生的气溶胶可能会导致做手术的医护被感染。一个平常看来如此简单的事,因为新冠肺炎而变得如此艰难。可是,守护这位特殊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自己和做这台手术的医护,进手术室就知道是要担风险的啊。犹疑片刻,肖磊摘下了产妇的口罩。在替产妇擦嘴角的分泌物时,他竟然有些悲壮,不知道自己和同事是否会被感染。事后,肖磊对同事们说,你们不会怪我吧?同事们说,哪能呢!隔离就是战争,是战争,哪能没有风险?
这台特殊的手术后,肖磊一家三口分居三地。女儿一个人隔离在楚都御苑小区,肖磊在医院统一安排的地方自我隔离。肖磊的妻子张晓娟,还坚守在对那个产妇的护理工作中。在隔离的日子里,除了读书,就是在室内锻炼,增强免疫力,也是避免感染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肖磊一边祈祷自己和家人都平安,一边时刻准备着,14 天隔离期一旦解除,立即投入到抗疫的战争中。
妇产科护士长杨亚荣
护士长杨亚荣今年47 岁,丈夫因心梗前年才做过心脏搭桥手术,身体不大好,平常大多靠她照顾。平常出个短差,丈夫都嘀嘀咕咕的,而这次请缨去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隔离病房,可不是一天两天。丈夫说,医院领导知道我们家的情况特殊,又没有命令你去,你为什么非去不可呢?杨亚荣说,我是共产党员,在党旗下宣过誓的,关键时刻怎么能退缩?丈夫知道自己劝不下她,就给双方的父母打了电话。杨亚荣收拾必备衣物时,70 多岁的老母亲打来电话,电话那头是母亲和妹妹的哭声。母亲说,儿呀,你都奔50 了,干嘛还要去那么危险的地方呢,还要我和你父亲为你,为你们家担心?杨亚荣心一软,差点掉下泪来。因为自己要照顾生病的丈夫,父母亲一直跟妹妹一家住在一起,自己从来没有在他们身边尽孝,反而让父母亲为自己担心,她几乎就要答应母亲,不去了。可是转头一想,我不去,总要有人去,他或者她,不也是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国难当头,忠孝不能两全!她咬咬牙,平静一下心绪,对母亲说,您和爸爸还有妹妹都放心吧,家里有儿子呢,他放假在家,会好好照顾他爸爸的。我呢,会好好保护自己的……
就这样,共产党员杨亚荣,责无旁贷地第一个冲向前线。可是,冲在最前面并不代表不害怕。第一次穿防护服时,她真有一种端着枪上战场的感觉,前面等着的不知是生或者死。心率一下子就快了。心慌,喘不过来气。她估计自己的心率得在120 以上。她开始害怕,害怕自己的心就这样一直狂跳下去,反而要同事抢救她!她有一刹那的冲动:脱下防护服,回家,回家陪丈夫和儿子。
心里虽然这么想,脚步却并没有停住。走进隔离病房,看到躺在病床上的新冠肺炎病人,她的心一下子平静下来。她知道,自己不会退缩。当自己的医院还不是定点医院时,她就报了名,要参加驰援定点医院的突击队,现在自己的医院成了定点医院,熟悉的环境熟悉的同事、领导,有什么好怕的呢!
隔离病房,就是一座孤岛。所有的一切,都与外界隔离开来。杨亚荣和另外几个同事,值班时在隔离病房,下班后就在隔离病房旁边的一个房间里休息。最开始,她们两班倒,一个人值班12 小时。这12 小时,她们的防护服不能脱下,也不能吃饭喝水。12 个小时,护目镜会把耳朵压出水泡来,水泡周边痒痒的,恨不得把护目镜摘下来挠挠痒痒,也只是想想罢了。最难受的是N95口罩。这类口罩密封性很强,多戴一会就会呼吸困难。憋得实在难受时,有种想抓掉护目镜和口罩的冲动。可是不能,哪怕松开几秒,都有可能被感染。没有谁会为了一时的难受,冒被感染的风险。上卫生间就要脱下防护服,为了避免感染,为了节约防护服,她们上班前就兜着一个成人尿不湿,尽量少喝水甚至不喝水。虽然很不习惯很难受,可除此以外,又能怎样?
较之当年的非典,新冠肺炎更让人闻之色变。外聘的保洁员,谁也不敢也不肯靠近隔离病房。杨亚荣和她的同事们便身兼数职:她们既是护士,给病人做治疗和护理,也是保洁员,整个隔离病区的清洁卫生,垃圾分类,全由她们完成。她们更是产妇的亲人,不仅在生活上照顾她,更要为她做心理疏导,从某种意义来说,她们也是心里医生。
新生儿科护士长郑华容
收到医院成为定点医院的通知,新生儿科的护士长郑华容便向医院递交了请战书,做好随时上战场的准备。那天晚上,她做饭花的时间特别长。做了两个火锅,煎了几条鱼,还有丈夫、女儿喜欢吃的蔬菜,琳琅满目的一桌。吃饭时,女儿说,三个人做这么多菜干嘛?郑华容深深地看了女儿一眼,没有吭声。郑华容的丈夫是本院的一名放射科医生,同样也在一线工作。丈夫担忧地看着妻子,最终却什么都没说。知妻莫若夫,他怎么会不知道她心里想什么?又怎么会不知道她准备干什么呢?如果,他不在医院工作,他也许会阻拦,甚至会吵闹。但是,他也是医务人员。换句话说,放射科也是高危人员。指不定,就会遇见一个来拍片的新冠状肺炎病人。妻子的所做所想,他都能理解。他能做的,就是饭后主动去洗碗,让她早点休息。而平常,他是从来不洗碗的。
第二天,医院得到市卫健委的指挥调度:江陵县有一例新生儿疑似病例需要转院救治。郑华容和科室的主任一起,随医院的新生儿专用转运车去江陵。
郑华容今年50 岁,还有5 年就该退休了。好多人到她这个年龄,就转到二线岗位省心省力去了。唯她,不仅在新生儿危重病房坚守,危急时刻又冲到了最前面。
从城区到江陵,因为封城后路上的车很少,一个小时就到了江陵县医院。见到那个刚出生一天的男婴,她心疼的不行。才一天啊,就已经有肺部感染。而其父母都已经确诊,在县医院隔离,生死未卜。
县城医院没有专门的新生儿科,穿刺技术也乏善可陈。将新生儿转运到本院后,郑华容立马就投入到治疗和护理中。患儿静脉条件不是很好,郑华容便选择为其做了PICC。每一次侵入性的操作,对操作者而言都是一次风险。可郑华容为了减少患儿的痛苦,没有丝毫犹豫。上班时,她在隔离病房里。实在累了,就在相邻的房间里休息一会。她三天没有洗澡,直到患儿的病情稳定下来,才电话丈夫给她送衣服,洗了个澡。
医院救治一名新生儿疑似病例的事,很快被新闻推送。远在广州的弟弟和母亲终是知道了,已七十多岁的母亲打来电话,声音发颤,说了几句,竟在电话那头哭了。郑华容的父亲一年多前因病去世,母亲一直神情郁郁。对于父母,郑华容一直是愧疚的。父亲病时,曾在荆州中心医院住院。整个住院期间,郑华容没去陪护一天。有几次,说好了去陪护。可总有事!要么,是科室有重病人抢救;要么,是送重病人转诊到武汉。父亲走的那天晚上,本来说好了做饭送去的,结果科室又有事。一直到医院电话她父亲大出血,等她赶过去送父亲去手术室,父亲却再也没有醒来。她向医院递交请战书那天,就多次叮嘱丈夫和女儿,不要将此事告诉母亲。她不希望母亲为自己担心。可是,母亲还是在电视里看到了她,看到了她的危险与付出!
如今,该患儿的核酸测定虽然是阴性,可是因其父母都是确诊病例,没有过隔离期,患儿仍在隔离病房治疗。郑华容也继续在隔离病房坚守。从大年三十到现在,她每天都在医院里。几年前,母亲曾对她说,一生都没有去过北京,想到北京看看。可每年的春节,都是医院最忙的时候。她说给母亲报旅行团,让母亲随团去。母亲巴巴地对她说,我这个岁数了,还有几年好活啊,你就不能陪我去一趟北京吗?
现在,想到母亲巴巴的眼神,郑华容下定决心,待这场抗疫战争结束后,她一定要休一次长假,陪母亲去一趟北京。
对!为国尽了忠,该为母亲尽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