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阳光照不到的角落
2020-11-19■胡瑛
■胡 瑛
谨以此文致敬那些在疫情之中默默付出,无论生死,不计报酬的凡人英雄。
武汉疫情连续几天维持低位,3 月16 日,武汉新增病例为4 例,随着方舱医院全部休舱,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也陆续开始病患清零的工作,终于看到曙光了,50 多天越绷越紧的神经在不断发布的好消息中渐渐开始松弛,每个人都想把心里提着的那口气早点吐出去。
大学密友有一个微信群,回头翻一下我们的聊天,就像这个城市的记录本。12 月31 日,群里草草的讨论了一下“华南海鲜市场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新闻,便开始制定旅行计划,交流购物清单。我们正如大多数的武汉市民一样沉浸在辞旧迎新的氛围之中,对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一切毫无知觉。再次讨论到肺炎的话题,日历已经翻到1月20 日了,各种流言层出不穷,紧张的情绪在我们之间,在城市之间开始弥漫。下午,去了好几家药店,口罩脱销,酒精脱销,我们就这样懵着圈的卷入这场疫情之中。
直到封城令下,这座城市每个人都处在了风暴的中心,无一例外。大家被告诫如无特殊需求不要外出,昔日繁华庸扰的街道突然寂静无声,一位在老家休假,1 月23 日紧急回汉执行任务的警察用“恐怖”来形容当时看到的萧瑟景象。
接下来的几天,病毒离我越来越近,身边的一些亲人、朋友陆续被确诊,患者、医院不断发出的求助信息拥塞网络,医院超负荷运转,几近崩溃。除夕原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一位急诊科医生崩溃咆哮的视频在网上疯传。尽管政府通告里强调“目前,武汉市大宗商品、食品、医疗防护用品等储备充分、供应顺畅。请广大市民不用恐慌,不必囤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但是超市里依然人满为患,货架被一扫而空。加油站排起了长队。
恐慌比病毒的传染速度更快,封城几日,武汉市民的不安不断加重。没有想到是,在这样的大惶怖中却插进了一段全城接力“武汉加油”的声浪。1 月27 日晚上,我正陪着儿子在看书,隔窗隐约听到小区里人声沸沸,心里一紧,莫不是出了什么紧急情况?赶紧跑到阳台上,竟听到附近所有的楼房里此起彼伏的传出“武汉加油”的呐喊,儿子跑到阳台上也加入到接力之中,有人起头唱起了国歌和《我和我的祖国》,几分钟之后归于寂静。儿子唱完歌便奔回屋里,留我独自在阳台上良久。没有人知道疫情会走向何方,每个人都在惶恐之中,此起彼伏的呐喊和歌声传递着每一个人对于生命的信念和渴望。城市里的各个阶层,在这一刻有了交集,没有人想独善其身,同气连枝,相呴相济。钟南山在1 月28 日的采访中提到这个接力时哽咽了,他说武汉是个英雄的城市,大家帮忙,武汉市能过关的。
真是大家帮忙,全国各地驰援武汉的医疗队除夕开始便陆续抵达,新闻里晒出的请愿书写着“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和火神山医院的云直播一样成为大家过关的信念和信心。
四川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年初一抵达武汉,队长是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的医生雷波,与名字相反,他是一个安静少言的谦谦君子,热爱音乐和文学,擅书法。他们对口支援的武汉红十字会医院几近瘫痪,很多医务人员被感染或者隔离,在岗的医护实行24小时两个小组轮班制,精疲力尽。川军的到来给了他们极大的支撑,雷波带着队友们整合医疗资源,建立规范的诊疗流程,让医院在最短时间内进入有序的运转之中,确保每个患者都能得到高质量的治疗与护理。
他说医疗手段是一方面,还要注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建立信心。有一个重症患者,母亲被感染去世,自己也被感染,病情严重。他为这位患者治疗的时候,发现他已经陷入完全的绝望之中,眼神都不聚焦了。同胞所正在经历的苦难,让他觉得每天工作所承受的压力和疲惫根本不算什么,如果他们的坚守能护佑民众平安,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他在朋友圈里写到:有人问我们来武汉是渡劫吗?答曰不是渡劫,是渡众生。他说,人一辈子,国家能有几次会需要你,这个时候你不站出来就是懦夫。如果没有疫情的时候他只是一个下班后沉浸在诗与远方里的文艺青年,来到武汉穿上白衣便是挽民于水火的英雄。
2 月上旬之前民间的求助依然不绝于耳,医疗物资用媒体的语言说是“紧平衡”,医院自己发出的捐赠请求却字字艰辛。封城之后,无论是遏制疫情的措施还是民生及医疗保障似乎都有些滞后和不完善。政府捉襟见肘的同时民间的志愿者们和志愿者团队们迅速壮大。
有一个由一些微商自发组成的志愿者团队,1 月20 日起他们便停下了手头的生意,开始在全国全世界购买武汉急缺的医疗物资,捐赠给发出求助信息的医院,也有个人或者公司通过他们捐赠物资,由他们负责运送。队员里年级大的已经快五十岁了,一样每天奔忙十几个小时。他们经手的防护物资很多,但是从来舍不得自己用,都捐给了医院。发起人“小熊”一个普通口罩带很多天了都舍不得换,医生们实在是过意不去,说外面疫情这么严重你们也要顾着点自己,在捐赠的物资当中分出一些硬塞给她和她的队友们。
中南一路的化隆牛肉面馆是回族的马氏兄弟所开,颇受附近居民的欢迎。遇见他们的时候,我正在医院,看着他们搬了几箱牛肉面,饺子进来,以为是医院订餐,便向他们打听价格。马家兄弟说,怎么会收医生的钱呢,都是免费的。一上午他们已经送出去一百多份了。1 月23 日他们就开始免费为医生送餐,他们一定没有计算过每天所付出的代价和成本。
商人本为逐利,也同样有人义薄云天,扶危济困。
我们湖北省文联和央视电影频道一起做了一档节目《战役故事》,因为工作关系认识了楼威辰,他是浙江安吉人。大年初一跑遍安吉买了4000 个口罩开着车奔赴武汉便在没有回去。他在朋友圈里留言:有人逃离湖北,就该有人跨过长江。这次跨过长江的是一个25 岁的少年郎。最初到武汉的时候他每天睡在车里,后来有一个志愿者收留他,便有了个临时的落脚地。他和24岁的内蒙姑娘李旋一起组建了一个网络志愿者团队:萤火援助志愿群,群里多是些和他们差不多大90 后,00 后的孩子。他们像这个城市的清道夫一样四处搜寻被忽略的人群为他们提供帮助。无法出门的独居老人,需要帮助的残障人士,生活困难的新冠肺炎患者,父母确诊独自在家的孩子,低保户,滞留在汉的衣食无着的外地人。李旋每天睡得很少,她负责团队的线上管理。有一天,她在朋友圈里举旗投降:今天我不是病了,而是累了,我只想睡会儿。几个小时之后她又活跃在线上。到目前为止这个群里只有小楼是唯一固定的线下志愿者。
“我们一家四口,爸爸因为病毒性肺炎去世,妈妈确诊新冠肺炎已经病危,我们姐弟两个人也出现了症状。我和弟弟相依为命,我不能再让我们中间任何一个人出事。”收到“秀秀”的求助信息,小楼开始照顾姐弟两人的生活,一直到姐姐住院,弟弟去了隔离点,他还在为他们送一些生活用品,也帮他们给住院的妈妈送药。情人节,小楼给秀秀送了一枝小雏菊,留下了一张纸条“别害怕孤单,全世界都在爱你,希望下一次见到的花,是你出院后去看武汉的樱花。”
为一些老人买药买菜时,遇见手头拮据的老人,小楼便不忍心收他们的钱,又怕他们心里有负担,就说政府对他们这些志愿者是有补贴的。他说,他跟着奶奶一起生活,所以看到老年人便格外的想要照顾好他们。
在武汉小楼还交到一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小安”,“小安”是上海人,也是个90 后,和小楼一样封城后来到武汉。他像“地老鼠”一样在武汉的一些旧城区里四处打探低收入家庭的住址,收集孤寡老人的信息,像个孤胆英雄一独自拖起了一百多户人家的生计,现在还有三个因为疫情无人照料的孩子跟着他一起生活。
忙的时候,小楼每天要开车在外面要跑十几个小时,现在他对武汉的道路比安吉还要熟悉,小楼调侃自己说原来在家的时候一吃泡面就吐,在这儿吃了一个多月也没什么反应。
小楼的工作也丢了,在武汉大约已经花了3、4 万,他说疫情结束后最想干的事是挣钱还债。
小楼,李旋,小安他们有着和年纪不相符的成熟和悲悯心,他们在所有人的焦点之下寻找到被遗忘的角落,承担着超出他们承受能力的责任,竭尽全力。他们是这个悲情城市的摆渡人,是暗夜之中的点点星光,当他们这样的人更加强大之后,相信我们的世界一定会更加的美好。
也是因为工作结识了几个基层的警察。社区警务室的韩警官,因为口音重和纳于言辞,最终导演组没有选择他作为采访对象。他的辖区是城中村开放式社区,困难人口多,很多租住的外来务工人员,封城之后,没有了生活来源,日渐困顿。韩警官尽其所能的提供帮助,给他们送防护用品,把无家可归的滞留人员安置在辖区的定点酒店,小婴儿生病了无法治疗,焦急的母亲也只能求助于他。这几天,阳光正好,他带着理发师傅来到辖区,给居民们理发,队伍排得老长,有人打趣他说,老韩,你也来练个手帮我们剪哈子撒,老韩不好意思的说我哪里会这个咧。我说,您真是好人,他说人民警察为人民。他当得起这句话。
文章开头的那位1 月23 日紧急回汉的易警官,一直负责运送社区的疑似及确诊的患者。接送病人的车辆就是他们平时出警时的警车,前排与后排的座位之间加装了一个简易的隔板,隔板上再罩上两层一次性的塑料薄膜,简单而有效的防护。易警官因为一张背患者下楼的照片被多家媒体报道。他对我说,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记者要采访我,这就是我每天干的工作啊,我觉得很不好意思。
这座城市进行的是一场无人发起的战争,是一场平凡人的战争,每一个关节上的每一个人都是战士,负重前行,胜利是好好的活着,看见春天的繁花盛开。
新增病例的清零指日可待,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下一个春天。那些再也团圆不了的家庭,伤痛不是清零的数字所能抹平的,那些幸存下来的多少鳏寡孤独,需要的照拂不是疫情结束就可以结束的。
死亡人数3204,每一个数字背后都埋葬了多少岁月静好的幸福。一个老邻居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之前也没有等来当时紧缺的床位,一位老友在医院孤独离世,还有很多认识不认识的人都无声的成为了黑色的数字,还有那些倒在防疫一线岗位上的人,他们都是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的牺牲者。铭记这些牺牲,警醒后世,莫覆前辙。
灾后城市重建,经济恢复,体制的改革恐怕是一场比战疫更加持久而艰难的战役。
在中国疫情向好之时,世界却开始沦陷。全球化的时代中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危机中幸免于难,无论是疫情的蔓延,还是经济的连锁反应。我们也给予更多的人道主义关怀于那些正在罹难的国家吧,而不是嘲讽挖苦和幸灾乐祸。
历经劫难,但愿人间没有阳光照不见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