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职业精神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0-11-19吴伟强黄冈艺术学校

长江丛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中职职业精神

■吴伟强/黄冈艺术学校

一、前言

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用人单位逐渐重视员工的综合素质。中职院校也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所以,新时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备岗位职业能力,还应该具备被社会所认可的职业精神。但这一方面的问题也是当前中职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如果不进行调整,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终生发展。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职业精神缺失问题表现

职业精神以学生所学专业的职业要求为基础,包括学生今后就业时应该具有的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其基本内容也以专业要求为主,具有理论内涵与实践内涵。但是,目前的职业教育过程中,对于职业精神相关的内容却并未落实到位,无法实现德育教育与职业精神的渗透,未能让学生感知教育者想要传递的思想。

(一)语文学科职业精神渗透的重视不足

中职院校也越来越重视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通过专业课程、德育课程、职业指导课程等多种方式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来强化职业精神的学习。例如专业课程会通过实训渗透体现有关职业精神的内容,也让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不断地提升个人素养。但语文学科本身并不是学生的专业课程,而是基础性课程的组成部分,对语文教材中的职业精神研究工作显然存在缺陷,如爱岗敬业、服务精神、诚实守信、职业道德问题等都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与渗透,违背了新的教学纲要中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要求。

(二)职业精神教育途径单一

语文教师在职业精神教育的途径上比较单一。虽然学生会得到能力和经验的培养,但无法快速掌握较大的信息量,忽视自身的观察和感受。实际上,学生的职业精神应该立足于基础的习惯养成,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日常行为的培养与职业精神教育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如果教师片面地认为语文教学是为了保障学生的基础知识,也就无法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教育与职业精神教育。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对于教师,都应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体系来进行全面深刻的职业规划。

(三)职业精神与教学评价的脱节

教学评价利用专业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学过程的结果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符合学生发展的价值要求,同时对学生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系统描述。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一方面可以考核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给教师、学生反馈信息,有效地改进现有的学习进程。然而现有的语文教学评价中未能融入团队协作、积极拼搏、服务奉献等多个角度的职业精神内容,失去了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特色,也不利于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责任等基本要素失去了基本的约束。

三、职业精神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的渗透方法

(一)文章讲解中的职业精神渗透

文章的阅读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和文本之间进行对话,教师通过课文内容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从中进行拓展。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年龄上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生变化的阶段,教师应该让他们通过文章阅读来培养独立思考与工作能力,能够独立地完成学业任务。现代社会竞争非常激烈,他们的就业形势也比较严峻,在面对学习、生活的困难时,也应该从学过的文章中得到启示。

例如,在学习到林清玄的《好雪片片》时,就可以让学生对其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讨论,了解“流浪老人”的衣着形象以及他的行为。通过阅读理解后,可以了解到即便老人生活窘迫,他也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息。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也不要害怕,应该勇敢地面对困难,消除恐惧的办法就是面对恐惧,坚持就是胜利。学生从类似的文章中,可以具备积极乐观和拼搏向上的生活精神,也是文章主旨的一种延伸。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讨论和研究,分析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融入职业精神,又如何将职业精神的优势最大化,学会面对其它困难和挫折时如何正确应对,从而具备社会适应能力,满足岗位需求。

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应该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在语文阅读学习目标的设定方面也要注意读写能力和听说能力的结合,让具有不同爱好、兴趣的特长得到发挥,以差异化的学习目标渗透自信教育。分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可以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目标,在“最近发展区域”得到良好发展。

(二)课外实践活动与职业精神教育

中职院校的实践课程占比较大,他们也有充分的实践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结合语文教学的相关要求,以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为基础的内容都可以支持语文学习,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他们了解到自身的价值。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形式并不固定,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当前的专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结合语文综合实践的要求来开展一些公益活动或服务性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感受社会能力的组成部分,从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感知职业精神。例如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将企业文化引入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提升语文学科的职业内涵,对于职业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效果。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社会价值观,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学生要想具备发展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就需要学会如何在企业文化下开展各项工作,完成个人奋斗目标,从而帮助他们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

(三)教学评价过程渗透职业精神教育

教学评价可以确保教学效果,所以评价内容也应体现出激励和导向功能,在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展开评价的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评价和职业精神渗透。在对学生展开教学评价时,要基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激励性的评语展开定性评价,让学生意识到努力就会有收获,努力就会取得成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将良好的习惯带入以后的岗位工作当中。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教学评价也可以更具有灵活性,发挥岗位能力评价在职业精神渗透过程中的作用,遵循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要求,不仅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技能掌握和职业素养形成,以现有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职业精神提升。

(四)语文学科与职业规划教育

职业规划是学生应该具备的思维意识,良好的职业规划习惯可以督促他们自我进步,自我发展,为了达到奋斗目标而形成主动的学习倾向。在新的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到,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养成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是未来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渗透职业精神的重要策略。职业规划教育与语文学科的融合,可以借助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以个人的职业精神来影响学生并指导学生,从言行举止、价值观、情感、为人处世等各个角度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现代社会所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要具有丰富的知识,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语文教学作为人文性学科,教育工作者在实践工作中也应注重德育意义和职业精神的研究,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展开探讨,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实现职业教育的精神渗透,也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中职职业精神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职业写作
拿出精神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