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弗洛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中的异化思想探讨

2020-11-19张浩炜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0期
关键词:弗洛姆人本主义异化

■张浩炜/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为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弗洛姆阐述了他认为的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概念,把“异化”理论在自己的逻辑框架内展开。要了解弗洛姆言说的“异化”思想,必须先了解马克思的异化概念的历史逻辑演进,进而探讨弗洛姆如何重新解释了“异化”概念,最后怎样消除异化和实现人的复归。

一、青年马克思“异化”的思想的发展

“异化”一词来源自拉丁文,包含着转让、脱离等基本含义。在近代西方“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异化”获得了社会历史领域的规定性,通常指人处于与生存现实相背离的状态。

(一)青年马克思“异化”思想来源

关于“异化”思想的演进的有一点得到了公认:黑格尔自觉地使用“异化”作为自己哲学的中心范畴,开创了具有经典异化理论。他把绝对精神作为主体讨论,现实的对象世界是绝对精神用以实现自身的自我异化。绝对精神在对对象性的超越中向着主体回复,并在人的自我意识中实现复归。在黑格尔这里的异化是指精神主体的异化,现实人的活动是暂时性和过渡性过程,精神主体的异化、扬弃、复归是内在的发展过程。黑格尔的异化理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费尔巴哈则从其逻辑结构窠臼中跳脱出来,他用人的类本质概念取代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把人的历史置于人本身之中,绝对精神的异化复归变成了人的本质的异化复归。同时,异化与对象化也被费尔巴哈出区分开,这直接影响了青年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观念。

(二)青年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集中体现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站立在无产阶级立场,从费尔巴哈式的类本质思想出发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劳动。马克思提出劳动是人内在的生命活动,是人的类生活,但是身处资本主义社会的人的劳动变为了异化劳动,成为奴役人、与人对立类本质的一种存在。青年马克思认为要想实现人的解放,就要实现工人的解放,进而必须实现对异化劳动的扬弃、实现对私有财产的扬弃。要扬弃私有财产就要在共产主义中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的解放的一个必然环节。

青年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极具批判性,但仍没有跳出异化史观的逻辑,仍是在悬设的人的类本质前提下的异化复归逻辑,并且为弗洛姆所“重构”和发展。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中的异化理论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一书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英译本的一部导论,弗洛姆在书中把青年马克思人本主义倾向的异化观念加以新弗洛伊德式主义的阐述注解,以主体性哲学讨论了人的本质和异化

(一)弗洛姆对青年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阐述

人与创造力的疏远。弗洛姆认为青年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强调了资本主义条件下进行劳动会导致人的创造力与主体疏远,符合马克思所表述的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相异化的规定性。弗洛姆认为青年马克思表达了人的本质在于“未异化”的劳动,在这种未异化的劳动中人的全部本性方能实现。但是资本主义的异化劳动使得人的本性遭到破坏,人的劳动成为异己的力量,人越劳动人就越是与自己的创造力相疏离,人就越不能回归本性。

劳动对象对主体的奴役。“人自己的劳动对象变成了异化的存在,最后对他实行统治”①即人的劳动对象异化成支配人的存在,这符合于马克思认为的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的观点。弗洛姆指出,马克思在《手稿》中表述了异化劳动产生的事实,作为主体的人劳动创造的产品脱离对人的依赖,成为异己物与劳动者对立。劳动产品本是固定存在于对象中的劳动,是有别于异化的对象化形式,但是在资本主义的现实条件下对象化也不可避免的表现为异化的状态。

类本质及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异化了的人不仅同其他人异化;他还在自己的自然品质和精神品质方面跟人类本质、跟自己的族类存在异化。”②弗洛姆阐述了青年马克思笔下人与人类本质相异化、人同他人之间相异化的劳动关系异化现象,他对青年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认识与解释围绕其四项规定性展开,就其结论阐释来看弗洛姆把青年马克思异化劳动的基本意思正确阐述了,但他在其中表现出了强调个人心理的新人本主义特色,并且用此来“重构”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二)弗洛姆对青年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新人本主义“重构”

“异化”即生产性的否定。弗洛姆在本书的“异化”一章中开宗明义抛出了他对异化概念的解释:“关于生产性的否定的概念,即异化的概念。”③他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生产性的,人本质的异化就是对生产性的否定,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现实存在的劳动不是能动的、连续的、未异化的劳动。但是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自我异化到费尔巴哈的人的类本质异化,再到青年马克思的劳动异化都是强调主体产生的对象对主体的统治,在青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也主要并不是生产性的否定,而是主体与其对象的关系被倒置了,异化关系其实还是生产的。而弗洛姆的异化概念解释则强调一种主观体验,并非经典异化逻辑强调的主体对象关系的颠倒。

“异化”表征了一种心理的形式。弗洛姆认为,异化是一种主观体验的方式,是一种对人心理形式的表征。他把马克思的劳动异化概念“重构”为新人本主义色彩的心理形式。在异化劳动的规定性上马克思从劳动关系层面讨论异化,弗洛姆用“精神品质”等心理层面的词来衔接新人本主义。他认为异化导致关于人的一切价值都被贬低了:人对经济领域追求的欲望增加了,道德、良心都在异化中沉沦了,人的潜能无法能动的发挥。这些观点是对异化做出了主观感受与伦理价值的批判。

三、异化的消除与人的复归

弗洛姆在第五章“异化”后的第六章接着探讨了社会主义的问题,在他看来社会主义就是对异化的消除,社会主义就是要使人的存在复归于人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中异化的消除

社会主义中生产异化的消除。弗洛姆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中人会必然走向异化,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蕴含着人异化的因素,人们以一种竞争的方式来进行着生产,使得生产脱离人的控制而成为一种统治着人类的盲目力量。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异化被消除掉了,人实现了生产民主,每个人都能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劳动生产中去。社会主义消除了生产异化的条件,人不再是把生产谋生手段作为主要活动进行,人可以开始真正的生活。

社会主义中消费异化的消除。身处20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弗洛姆的确面临着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在他看来这是一种全社会的多方面异化,其中现代人的消费异化尤为显著。他认为现代的消费活动异化为了虚化的消费,消费不再是考虑对对象真实属性的占有,而是对其外溢的幻想的渴望。消费从手段成为了目的并且占有着人的时间。弗洛姆在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消费异化也将被消除,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无法意识到自身真实的需要,势必追求虚幻的需要;在社会主义中,人的本性被认识和被发挥,人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并且进行生产来满足人的需求,由此达到了消费异化的消除。

(二)社会主义中人的本质复归

弗洛姆认为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将克服异化,实现人本质的复归。社会主义将创造新的生产形式与社会组织,人以联合的方式积极开展生产;人独立自主地生活,发展着属于生活目的的事物,创造着自己的文化。社会主义为人自由发展提供条件、为人的真实需求提供服务;社会主义实现了“善良社会”的恢复。总之,弗洛姆认为社会主义就是消除人的异化,复归人的本质。

弗洛姆以一种浪漫主义的想象描绘了社会主义的图景,人克服了异化状态,复归了人的本质,带有浓郁的人本主义色彩。他在文中批评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但也并没有具体提出现实的革命道路。他在本书中的异化理论与他的新人本主义思想一脉相承,其写作目的仍是以此篇作为理论武器,重新构建新人本主义框架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西方马克思主义面临的现实问题服务。

注释:

①②③马克思.西方学者论《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猜你喜欢

弗洛姆人本主义异化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走过独木桥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论爱之人:弗洛姆
亲情的异化:《斯卡伯勒的婚约》中长幼关系的文化诠释
不乐多冤
科学管理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在某互联网公司的运用
从精神生态学角度看《白噪音》中后现代人的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