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思考
2020-11-19■
■
一、前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展阶段以来,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提升公民社会认同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高校来说,高校是意识形态传播与基奠的主阵地,以政治思想课堂作为媒介,通过重视思想教育工作、转变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等方式,引导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能够切实结合时代发展趋向,在保证内涵、深度以及方向性的同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历史性发展。
二、十九大思想基本内涵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会议正式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央委员为针对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工作做出了陈词报告,同时,大会上也一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相关决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所阐述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上可以以“五个定位”来进行具体阐述:其一,聚焦历史赋予新时代的使命,在社会主义历史导向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理清新时代的历史脉络和发展方向;其二,明确新时代历史任务,对社会发展进行全方位统筹部署,解决发展难题、找准发展矛盾,打破当前的发展困境;其三,强调新时达的发展定位,明确新时代发展目标,并将人民百姓作为第一发展要义;其四,凝聚发展动力,以饱满昂扬的竞争状态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目标不懈努力,基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积极主动探索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路径;其五,提升国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强调大国的责任、担当以及情怀,在保证国际影响力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新时代发展舞台[1]。
三、新时代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活动的基本要求
立足于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各大高校必须要响应政策号召,基于政策引导下积极探索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发展路径。以“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发展趋势、把握历史进程必然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党远大理想建设付出奋斗,正视自身的时代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中国梦’与‘青春梦’的融合与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以教育目的、价值引导和道德素养提升作为教育入手点。
从教育目的层面来说,高校思政教学应以提升学生对新时代主流思想认识,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为基础,在思政教育中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结合十九大思想理念,“以意识形态决定文化道路与发展方向”[2]。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在潜移默化感染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定感,让当代大学生意识到自身在新时代的社会扮演决策,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牢记责任使命,承担祖国未来的建设任务,并坚定政治判断与政治原则,在新时代意识形态的引导下成就自我,成就国家希望。
从价值引导层面来说,高校的思政教育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引导学生,树立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在保证学生自我人格的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作为教育教学基础,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社会人民共同追求、高于政治教学课堂,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身的行为习惯,形成自我的感情认同。同时,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又直接影响着社会整体的价值观念发展,因而,高校也要重视学生价值观导向问题,培养更优秀的新时代青年。
从道德素养提升层面来说,高校的思政教育课堂要以建设学生美好道德素养作为基础。道德建设的落脚点在于提升学生的行为规范、思想教化以及人文情怀等,但随着社会经济的成熟以及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西方文化思想不断侵入我国,引起了社会整体思想道德意识的滑坡。因而,当代大学生必须要紧握思政教育课堂的学习机会,在“以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下,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奠基石,增强大学生的精神底色,将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纵横到底[3]。
四、新时代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找准思政教育的定位与方向
从教育事业角度来说,高职院校通常都有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职能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但经过高校体制改革以后,民营高校准入门槛降低,尤其在监管不力的情况下,市场上难免存在着一些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高等教育根本目的的学校,影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尤其是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方面,必须要紧密联系政策更新及社会发展现状,以社会问题作为学生理解感知政策内容的桥梁,这就需要高校注重教育与时代特征的结合。同时,将以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围绕教学育人的核心管理目标,从高校的实际管理情况出发,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要凸显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观念灌输、间接渗透等方法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品质素养和价值观念形成,紧跟新时代政策的宣传理念,在思政教学中不断开拓进取,提升教学质量。
(二)在教育4.0模式下实现理实结合
实际上,“体验式教学”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行业中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认知情况及思维方式,因而在教学课堂改进和优化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而思政教育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有着莫大的联系,教师在采用体验式教学模
式时,可以以生命发展阶段、普世人生观等作为依托,将学生的命运与外部历史环境联系在一起,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地了解社会与自身生活的密切关联,也更有利于学生在享受中接受学习内容。同时,思政教育课堂也要拓宽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功能,采用VR、直播、微视频等方式,转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关系,实现“粉笔”、“黑板”、“ppt展示”与“慕课”等环节的有机结合,实现教育4.0[4]。在课堂之外,高校也应当大肆宣扬思想政治及十九大思想的主旋律,在校园中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基础。通过课堂教学与课下宣传,能够让学生身处思政教学的氛围当中,实现全方位教学理念。
(三)推进研究型教育模式的应用
高校是对社会输出人才的舞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奠基,为了让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高校的教师应当承担起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的任务,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传教式”向“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升级。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应当把握好思政教育课堂的根本目的、基本内涵和教育方向,以提升学生道德素养为研究教学的核心内容,即提升思政教育和教学的亲和力、感染力以及包容性。一方面,让思政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挥思想教育在学生行为、判断以及选择方面的指导作用,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与精神面貌,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学生中找到获得感。此外,研究型教学模式往往以提出问题作为导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十九大精神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当中,必须要紧跟新时代的步伐,准确把握十九大思想内涵,明确思政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间的关联。在为社会培养知识型人才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找准教学定位、推进理实结合以及转变教学模式等方式,提升思政教育教学的质量,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