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解释”素养视角下的高三历史课堂史料教学优化策略

2020-11-19黄雪芳福建省石狮市石光中学

长江丛刊 2020年29期
关键词:历史解释史料高三

黄雪芳/福建省石狮市石光中学

“历史解释”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后,产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历史史实进行分析与评论,通过启发总结结论。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用客观、辩证的眼光看待社会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培养深层感悟能力。

基于“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进行史料实证,史料作为对某一时期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还原的重要资料,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推动下,高中历史的课后习题以及考试内容也逐渐由固定的知识考查转变为对历史材料的分析与感悟,因此史料教学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要融入历史史料,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与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历史解释核心素养,促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全面提升。

一、高三历史学科教学现状

(一)教师所采用的复习教学模式过于落后

现阶段,虽然说素质教育理念已经在高中各学科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的落实,但依然有一小部分高三历史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相对比较落后,老师们会选择在课堂上为学生们直接灌输课程内容,要求学生进行记忆为主的复习。可以说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一味地要求学生强行记忆知识点,而忽视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进一步启发,进而导致学生对于历史复习课程失去热情,不利于学习效率地提升。

(二)学生对高三复习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

历史学科复习所包含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学习,高三学生本身就面临着极为繁重的学习压力,往往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探索更有效复习方法,而是选择强行去背诵知识点,自然学科兴趣就提不起来,更不利于提升高考成绩。再加上历史教师使用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化,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自然高三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高三教师过多使用历史史料

对于高三历史教师而言,虽然他们已经认识到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史料的重要性,但对于史料内容的选择依然存在诸多局限,导致史料的现有价值与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例如部分教师完全将史料实证视为教学主体,为学生大量地讲述史料内容,增加复习教学的冗杂性,学生对于重难点知识很难做到有效把握,进而不利于历史成绩的提升;另外,还有部分教师选择的史料内容不够严谨,过于追求教学的趣味性,盲目地搜集一些历史人物的八卦,甚至是风流韵事,这种史料使用可能对于学生的当前乃至日后的学习造成不利影响。

二、高三历史教学中优化史料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作为学生学知识最好的老师,能够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有效调动,有利于学习效率的全面提升。高三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运用史料内容,可以为学生们讲述包括真实历史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内容以及人物等,既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使学生的知识储备得以丰富,最终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历史感悟与探究能力

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讲授基础的理论知识,尤其需要加强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学生不仅可以从教材中学习到基础知识,还要通过基础知识去挖掘历史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史为鉴,这才是历史学习的最终归宿。另外,通过在教学中运用史料,能够推动学生更好地对历史内容进行研究与了解,促进思维的深度发散,避免对历史知识生搬硬套现象的发生。

(三)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历史研究过程

由于受到篇幅以及自身认识等因素的影响,教材的编写者无法做到深入细致地阐述部分历史观念,经常导致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时存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史料教学进行补充,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全面地认知,进而促进学生记忆力与理解能力的提升。同时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历史观念及结论,有助于提升学生历史研究与分析等能力。

三、高三历史教学中有效优化史料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科学合理选择最佳的史料内容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史料内容汗牛充栋,但并不是所有的史料都适合在教学中运用。对于高三历史教师而言,在选择复习史料内容之前,必须要与复习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复习需求相结合,选择最佳的史料内容。从而使其能够发挥出有效的复习教学辅助作用,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复习兴趣,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思考,增强对历史知识的更深度理解。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对《义和团运动》这一章节课程进行复习时,对于义和团所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学生们仅从教材上出发无法产生深刻地理解,尤其是在“灭洋”这部分,学生往往将其简单地理解为是消灭外国侵略者,此时教师便可以将清末义和团所开展的一系列运动,包括拆铁路、破坏外国轮船等与“洋”事物相关史料向学生进行讲述,使学生们能够认识到“灭洋”不仅仅是消灭外国侵略者,同时还包括一切外来事物,从而增强学生对义和团运动这一民族性质的全面理解。

(二)借助史料内容构建生动的历史情境

借助史料内容构建生动、形象的历史情境,能够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效率的提升。历史史料内容按照形式划分,主要由文字、图片以及影响等形式所组成。在高三历史教学中,基于复习时间紧促,选择最合适的史料才能为教学提供更有效地帮助。首先教师可以对于历史教材相关的史料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其次可以借助史料内容来创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浓郁的历史氛围中产生情感共鸣;再次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这一章节教学时,可以利用网络渠道搜集、整理那一时期社会经济萧条的图片以及影像资料,为学生进行播放,从而促使学生能够直观、形象、科学地认识到经济危机给社会所造成的巨大影响。同时,对于危机蕴含着“危害”和“机会”这一论断可以有更辩证的解析。

(三)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加以有效补充

高三历史教学本身包含着极为繁琐的知识内容,学生在学习与记忆时会存在诸多困难。然而历史学科本身就需要学生大量地记忆,只凭借教师单纯的口头讲授与学生的死记硬背,所取得的学习效果不会太理想。针对这一情况,高三历史教师可以教材内容为出发点,使用史料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补充,这不但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全面增强理解与学习能力。比如说教师在开展《百家争鸣》这一章节教学时,可以从网上搜集关于诸子百家的信息资料,促使学生能够对诸子百家的学术主张、思想以及其时代背景做到全面地认知与理解,知其然同时知其所以然,有助于帮助高三学子深度理解历史唯物主义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大大提升复习效率,从而提高高考成绩。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发展步伐地不断加快,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认识到选择科学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在高三复习教学工作中,对现存的问题进行深入而又细致地分析,将史料内容合理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中。通过合理运用史料,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与探究能力。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搜集历史史料,在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基础上,使其能够养成良好的历史解释能力,为学生实现长远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猜你喜欢

历史解释史料高三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史料二则
高三·共鸣篇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从官商关系角度解读民族资本主义兴衰
我们解释一个奇迹的时候,不必害怕奇迹失踪
我把高三写成诗
从未知到已知: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