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

2020-11-18麻少杰

关键词:减负增效初中语文策略

麻少杰

摘 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生“减负”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义务教育的重点科目,语文课堂的“减负”就显得十分重要。减负不等于降低教育水准,而是合理的利用时间和作业进行高效学习。本文就如何实现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减负增效”进行探讨,并提出实现“减负增效”的相关策略,为语文课堂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策略

初中语文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初中的教育主要是为了给青少年打下一定的语文基础,让其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面临着一定的升学压力,在课堂教学、课后练习等方面,都与小学的教学有很大的差异,许多学生的课后练习时间长达5个小时。在新课改的要求和众多家长的呼吁下,“减负”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且减负的同时教学质量仍要保持在原本水平甚至是变得更好,即“减负增效”。如何做到这样的课堂效果,可以从备课、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课后作业这几个方面开始提高。

一、“减负增效”的含义

部分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给学生安排了大量的课后练习,实行题海战术。这样做不仅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成绩,还会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影响学生的休息。“减负”指的是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减去冗余的部分,增加教学的高效性。而减负的同时,也要注意教学质量的要求,减少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的健康、学习应该都有进步。语文课堂的减负增效应从教资的备课、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课后背诵和联系上进行,改善课堂质量。

二、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问题

(一)学习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兴趣

初中语文课堂涉及较多古诗词、文言文、散文等课程,内容晦涩难懂,且大部分要求全文背诵。这不仅加大了学生掌握该知识的难度,还降低了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使学生逃避语文课程的学习。

(二)填鸭式教学仍盛行,教师素养有待提升

部分语文老师对自己的职业缺乏敬畏之心,降低课堂要求,想着反正学生不爱学,我又何必认真教,上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丝毫不注重语文教学的质量性和初中生的接受程度,我行我素想到啥就教啥。从而使得初中语文课变成了背书课和一言堂,学生只能闷头看书和听课做笔记,老师在上面进行填鸭教学,逐字逐句进行讲课,看起来严肃认真但压抑了初中生原本活泼的天性,从而使得课堂死气沉沉,进而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降低。

(三)学生语文学习表面化、形式化

在新课改中,强调了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的地位,让学生主导课堂,老师进行答疑解惑的这种教学观念。但在实际实施中,部分教师没有把握好度,使得学生没能积极自主,而是放任自流,学生自行看书想看哪儿就看哪儿,提出的问题也容易天马行空,老师无法把握课堂节奏,使得课改要求的自主性学习成为一句空话。

三、初中语文教学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所谓“减负”,就是减去课前、课堂、课后中不必要的、重复的、机械性学习的内容,并转变为高效性、积极性的课程,这就是“增效”。许多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即多又无效,学生看似练习了很多遍,但实际是机械性的重复知识,并未将知识化为己有,几天后就会遗忘。且课后习题数量的增加,会诱发学生不完成作业、、乱完成作业甚至是抄袭等不良习惯,这是得不偿失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高效教学,杜绝填鸭式教育模式,让学生学习更主动、更高效。下面就如何进行课堂高效教学进行论述:

(一)以学生为本,进行引导式教学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秉持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活动中要体现出学生是主体,以学生为根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展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从旁进行引导式教学。就如同在海洋中前进的船只,学生负责船舵的方向,而教师则是航海地图,在关键是给与学生指引。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宗旨,能够更加全面的保证学生的个性化,让学生能自主选择。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发挥自身多样性,发挥主导作用。可借助先进的技术,让教学课程可以更好的适应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学生。区别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以学生为本,进行引导式教学,能做到引领学生自由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好、更有效的进行“增效”的实施。

(二)从教材入手,把握初中生需求

为了切实落实加强对初中生的语文教育,追求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师要从初中生层面思考问题,根据大部分初中生的实际需求,追求趣味性和活跃的课堂,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率。如发掘思维导图这种新形式的教学方法,营造出相对宽松自由的课堂环境。考虑到初中生的天性和观察力,为此,需要先从初中生的需求出发,使用它们感兴趣的文章。如在《西游记》这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课文段落的《西游记》的电视剧片段,达到吸引初中生进行深入阅读的效果,从而激发初中生的思想,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率教学。这不仅实现了“减负”即从学生需求出发,减少无效学习量,达到减负;而且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高效学习,事半功倍,达到“增效”的目的。

(三)结合多媒体手段创建高效课堂

为了活跃语文课堂,避免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只限于书本和口头传授,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技能,应采用灵活的教育手段,可以在教学时,制作一些ppt,或者播放视频,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就是很好的阅读素材,教师可以在观看节目后选取适当的截图,通过彩色打印的方式打印下来,并在课堂上展示出来,相当多的学生在收看后即使有部分不懂,也会在心底留下印象。此时再拿出刚才的节目截图,对应他们看到的内容,让他们把看到的内容结合教师的截图,用自己的方式描绘出来,可以口述可以画图,教师只引领,让学生自己搞清楚文章的来龙去脉。采用这些手段来替代原本的口述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和感悟,同时,教学的速度和质量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四)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性格和智力等天然因素的差别,学生对于语文这一学科掌握程度有差异。部分同学能轻松的背完必备课文、能准确的把握文章作者的情感表达、能合理运用所学事例进行作文写作,初中课程中的知识学习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较为简单;而还可能存在部分同学不擅长记忆文字,对文章把握不牢靠,不能很好的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面对这样的差异时,教师应突出教学重点,合理设置课后练习,如将练习题分为必做和选做,鼓励基礎好的同学完成选做部分;充分发挥差异,可进行学生分组,让知识技能良好的同学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实现双方进步。除此外,教师在进行课堂知识讲解时要做到“因材施教”,对知识掌握良好的同学,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对知识掌握不佳的同学,进行知识复讲。如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可进行相关通假字的知识拓展;教师可制作各部分知识总结归纳,让知识掌握不牢的同学可以课后进行学习,这都能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加充分的把握已学的知识。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的。

四、结束语

初中语文课堂要完成好“减负增效”的新教学方式,就要摒弃题海战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减少无意义的课程内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做到一定程度上的“减负增效”,使学生能快乐、高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则立. 初中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的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2019,5(16):238.

[2]杨忠,樊文娟. 减负增效,高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 亚太教育,2019,(05):32.

[3]王婧. 提升作文教学实效的探究[J]. 基础教育研究,2018,(16):72+74.

[4]吴丹. “三三课堂”实现“减负增效”[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3):28.

猜你喜欢

减负增效初中语文策略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轻摆渡,济江川
初中作文教学分层分组策略探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