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2020-11-18唐天赋

关键词:发展对策规范现状

唐天赋

摘 要: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汉语,汉语的研究一般会在探索语言和文字关系的过程中来进行。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各个民族和各个地区都拥有用来交流沟通的语言或者方言,少数民族的日常交流过程中除了语言差异之外,部分民族还具有文字差异。文字是语言书面语的存在形式,是语言的主要构成要素,语言是文字的基础表达。规范通用语言在促进民族交流的同时对促进中外文化接轨有积极性作用。本次研究主要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推广现状为依据,进行优化发展对策的措施探讨,希望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做出贡献。

关键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现状;发展对策

在时代的發展过程中,语言文字是文化发展进步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文化发展传承的重要载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不仅能够加强国家内部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而且对于培养公民的家国情怀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有积极性作用。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发展过程中,学校作为推广主要阵地,知识教学和技能教学便是教授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要手段。而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载体,对学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引导、规范和纠正的作用。但是因为各个民族和地区教育环境、教学方式以及学校所选用地方教材的差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推广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我们要以现存问题为基础依据,通过针对性解决现存问题来进行效率优化。

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概念和推广必要性

(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概念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明确,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除此之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还规定了“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通过汉语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所谓普通话,《辞海》将其定义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并指出,普通话不等于北京话,因为它还吸收了其他方言以及古代汉语和其他民族语言中的成分,比任何方言更丰富、更完善。由此可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法律义务。在进行国家通用语言的确定过程中以汉语标准普通话和汉字作为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的主要原因就是使用人数,汉字在汉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现阶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主要是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尤其是中小学阶段的教育对汉字的重视程度较高,语文教学、教材的内容都是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为主。

(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必要性

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拥有广阔疆域的同时,因为地区、民族文化、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在交流沟通过程出现了民族语言和具有区域特色的方言。在进行异地交流的过程中,方言或者民族语言的差异性尤其是语言思维的差异性会给不同民族或地区间人们的交流沟通带来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促进民族交流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且对国家政策推广和地区经济发展交流有着一定的阻碍。因此在国家区域内通过规范语言和文字不仅能够促进相关政策的推广和政令的传达,而且对于促进民族交流融合和国家经济发展有积极性作用。除此之外,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将有力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与此同时,对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发展科学文化、提高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增进各地区民族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大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力度。

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的现状

(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推广力度不足

1.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应用面窄。现阶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应用主要集中在对相关职业的从业要求和教育培训方面。例如: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和认定需要达到一定的国家普通话的等级,公务员考试或者面试对普通话等级有相应的要求,以及法律规定“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但在日常生活中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主要还是倡导,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因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视程度低,尤其是“三区三州”和中西部省份在教学和工作生活中较少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由此导致这部分区域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应用规范化水平不高。

2.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渠道单一。现阶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要推广渠道是学校教育,学校这个推广渠道的推广主体主要是学生,但是因为时代因素的影响,部分中老年人受到专业语言文字教育的概率较低,因此在生活中对于地区方言和本民族语言的依赖程度较高,对自身的日常交流有较大的阻碍。随着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延伸和全民终身学习是现阶段主要的教育趋势,很多中老年人为了提升自身的能力和对外界信息的接受,会自主自发地进行一些技能学习,形成良性学习环境的主要原因是在学习过程中有成熟的学习渠道。因此现阶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推广和规范过程中的各项工作效率待提升的主要原因是渠道单一,且面向群体有一定的局限性。面对这种情况不能盲目地进行渠道拓宽,要对本地居民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进行调查,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为后期渠道拓宽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

(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推广的重视程度待提升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2001年1月1日正式实施,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规范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具体的各项实施部门对于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处于待提升状态。其主要体现在,因为地区差异和民族聚居、风俗习惯的影响,不同地区在规范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会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此为依据进行相关措施的制定,其他地区的相关措施只能做参考作用,不能完全照搬。与此同时,在进行相关教育方法的制定过程中,也要从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教学需求出发。现阶段在推广传播过程中主要的问题和重视度不高的体现是:教育教学方式和规范推广方式趋向于一致性;对于存在问题的分析度低;相关的措施趋向于一致性。例如在新疆等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教学过程中和云南等少数民族的教学过程中因为民族语言存在差异,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具体问题,在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的原则,其他的解决方法只能用作参考。

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的发展对策

(一)拓宽推广渠道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对人们的交流方式和学习方式有一定的影响。在2020年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为了降低疫情对各个阶段学生学习进度的影响,大部分学校都采取了网络直播教学的方式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在此之前,继续教育,考研、资格考试等各种考试辅导也通过网上授课的方式来进行知识传授。因此,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和推广的过程中也要与时俱进,通过互联网课或者互联网信息传播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教学,并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重要性的宣传。同时,还应加强“互联网+”语言文字服务,建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资源的信息化平台,为少数民族语言地区和方言地区人民群众提供科学、权威的知识服务,保证能够“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如此,在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和传播渠道规范的同时,还可有效提升传播效率。

(二)提升重视程度

想要在中国整个疆域做好国家语言文字的推广传播,首先要提升相关部门对于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对相关部门的任务目标都进行了明确的责任分工。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在工作过程中不要以应付差事的态度推进工作,在进行相关工作的推进过程中首先要对本工作区域的实际需求进行了解,然后以此为依据进行相关措施的针对性制定,让针对性的措施成为相关方案的基础保障。

(三)加强学校语言文字教育

1. 强化相关规范推广工作的组织领导。组织领导是推进具体工作的保障。学校应高度重视,将该项工作视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工作切实推进。例如:在小学国家通用语言和文字的教育过程中,学校负责人要根据实际的情况组织教学活动,在组织过程中不能盲目地固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要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理解能力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基础进行组织,要符合此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

2. 在推广过程中树立行动自觉。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学校引导教职工当好主力军,人人讲普通话,以一点一滴的行动为学生树立讲普通话的榜样,让学生感受到普通话的美感,自觉学普通话、说普通话,使普通话在全校师生中普及;在文字规范化书写及应用方面,教学中注重落实法定职责,结合小学生实际,推出了书法教育系列课程,教育辅导师生加强书写技能训练,規范汉字书写,讲究字体美观。为了提高汉字规范化的实效,学校应将书法教育纳入办学指导思想,推出了汉字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校本课程,确定了各年级具体书写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提笔就练字”的思想,在日常学习中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这样既规范了文字书写与使用,又增强了育人效果。

3. 营造良好的氛围。良好的氛围对人具有强大的影响作用。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要利用各种方式创造浓厚的氛围,使规范使用语言变成广大师生的一种理性自觉。因此在进行教学推广的过程中要全员讲普通话,倡导家长将普通话,给予学生良好的语言氛围。

(四)发挥教材育人优势

新时代,国家对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推广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在语言文字教育方面更是强调,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研究、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和出版支持力度”。2020年1月,教育部印发的“一个规划、四个办法”(《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也对教材建设和出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面向少数民族地区的教材在教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应用知识的同时,还应承载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加强家国情怀、爱国主义、中华民族共同体等方面的教育,从而增强学生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同感,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和规范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不可急功近利,要尊重客观的发展原则。在推广和规范的过程中拒绝样板化的措施,要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作为相关工作开展的出发点。

参考文献:

[1]娄利杰. 新疆维吾尔族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研究--以和田县第二小学为例[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19(3):48-53.

[2]崔文淑,俞永虎. 朝鲜族幼儿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程建设的探索——以吉林省延吉市新苗幼儿园为例[J]. 中国民族教育,2019(6):43-45.

[3]房风文,郭艳芹. 新疆喀什与和田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人培训调查分析[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19(3):43-47.

[4]钟彩虹. 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探究[J]. 好家长,2019(47):214.

[5]成园园. 基于CIPP评估模型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分析——以新疆和田县小学生为例[J]. 语言文字应用,2018,111(03):40-47.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规范现状
规范汉字书写优秀作品
规范汉字书写
从创新探索到立法规范
规范汉字书写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