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成语教学的有效模式探析
2020-11-18郑玉蓉
郑玉蓉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成语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部分教师只是单纯地将成语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成语的含义,掌握成语故事,再让学生死记硬背将其记忆。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学到的都是死知识。鉴于此,本文从意义、方法两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小学语文成语教学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成语教学;有效模式
成语教学,简单来说就是成语故事、含义、应用的讲解。因为成语经历了历史的迁移与变迁,是古代文学中的精髓,具有表现力强、精辟简短、思想内涵丰富的特点。成语学习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升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将成语教学重视起来。但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教师只是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成语,再让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掌握知识,这使成语教学变得十分枯燥乏味,丧失了原本成语承载着的故事色彩、文化气息。所以,教师要改变数学方式。
一、成语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成语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语言精髓,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内容丰富,还具有表现力强、精辟简短等特点。学生掌握的成语越多,运用的成语越灵活、越熟练,就意味着学生的语文素养越高[1]。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成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教师要将其重视起来。
二、成语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方法
(一)朗讀成语,把握韵律
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尚小,无法在课堂上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所以部分教师会降低教学标准,让学生只要掌握成语的读音就可以了。殊不知,这样的教学理念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让学生树立了这样的观念:我年龄还小,所以有些知识不需要掌握得太过透彻,只要长大了能学会就可以了。教师要想改善这样的现状,就需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成语,把握其韵律[2]。
例如,在教学成语“汹涌澎湃、雷霆万钧、一泻千里”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洪亮的声音、高昂的情感去朗读;在教学成语“波光粼粼”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去朗读;在教学成语“海底捞针、水中捞月”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这一切都是幻影,并在朗读时要体现出无奈感。这样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成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记忆、认识成语,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成语含义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在带领学生朗读成语的时候,自身也要根据成语的含义而变化语气,从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成语中蕴含着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二)生动传授成语的意义
成语本身是具有一定的含义的。教师若是在教学成语时将其串联起来阅读,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成语的印象,让学生快速地理解、掌握成语,还可以让学生对成语学习产生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成语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成语的意思将“藏之名山、鸿篇巨制、大笔如椽、忍辱含垢、不白之冤、飞来横祸、犯颜极谏、博闻强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关于司马迁的历史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司马迁的生平事迹以及与司马迁相关的成语故事进行简单的叙述,从而让学生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学习成语。在教师讲到司马迁代替将军去进谏,结果自己却遭受了冤屈,锒铛入狱的时候,学生可以联想到以下几个成语:“不白之冤、飞来横祸、犯颜极谏”。在教师讲解这三个成语意思的时候,学生可以快速地理解,快速地掌握。由此可见,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成语的含义,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有效地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质量。
(三)联系生活,感受成语
知识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成语经历了千锤百炼以及长时间的使用,但其与生活之间仍旧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是忽视了成语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则学生不仅无法快速地理解成语含义,也无法快速地掌握成语[3]。鉴于此,教师在教学成语的时候,要遵循成语教学的规律,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从而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成语的含义,快速掌握成语。
例如,在教授成语“春暖花开”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明确,这个成语的本意是春天到来,天气变得十分暖和,花也争先开放。教师可以将春天的图片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将“春暖花开”这个成语标注在上面,让学生通过直接的观看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成语的字面意义猜测这个成语的含义,明白这个成语的用法。又如,在教学成语“山崩地裂”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写出这四个字,然后询问学生看到这个成语后想到了什么。学生在听到这个问题后会快速地观察这个成语,并联系生活实际想到了地震,因为地震时山和地都裂开了。又如,在教学成语“飘飘欲仙”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成语的字面意思进行想象。鉴于成语中有“飘飘”和“仙”这三个字,所以学生会联想到飞起来的感觉。由此可见,在教学成语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让学生根据对成语的第一感觉,真正地感受到成语的含义,从而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运用成语。
(四)很好地运用成语
教师要明白,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记忆成语并不是最终的教学目标。因为这时学生学到的都是死知识,无法将其转变成自己的资源。而只有将知识转变成学生自己的资源,才意味着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那么,教师要如何开展成语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成语呢?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去运用成语,并分辨该成语运用得是否合理。
例如,在教学成语“耿耿于怀、不足为训、颐指气使、安步当车”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简单地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成语的含义有一定的了解。在学生掌握了成语的含义后,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并空出一些位置,让学生将刚刚学到的成语填到空白处。比如:小王的家境很好,所以小王从小就觉得自己高别人一等,比其他人更加的优越。即便小王生病了,需要别人照顾,他也还是盛气凌人、( )。在出完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每个成语意思的理解进行补充,使句子变得更加的完整。通过思考,大部分学生会在空白处填下“颐指气使”,因为颐指气使是指用表情、面部表示指使他人,一般用来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他人时的傲慢态度。联系句子中提到的小王的背景来看,这里用“颐指气使”要更合适一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出一些判断题,直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成语的理解对句子进行判断。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不知不觉间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比如:“犯点小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也是不足为训的,关键是要吸取教训。”“别人不小心踩了他一脚,他就耿耿于怀的,硬生生地念叨了一个星期。”“孝琪的行为虽然安步当车,然而他的思想也有独到之处。”为了加深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让其更好地运用成语,教师可以让学生作出判断后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判断。如果有学生说第一个句子是对的,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觉得成语用得对。为了避免学生浪费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句子要表达的意思以及成语的意思入手。在学生说某句话不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原因,然后尝试用一个对的词进行修改。这样一来,教师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成语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受到不同成语的不同含义。
鉴于成语教学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可以体现出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教师要将成语教学重视起来。但在成语教学中,教师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因为其不仅无法达到教学目标,还会降低成语本身的趣味性,削弱成语承载着的文化气息和故事色彩。上述提到的几种教学方式是最简单直接的,教师可以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不过教无定法,教师的教学习惯、教学方式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教师要想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掌握成语知识,就需要围绕自身的教学方式、习惯,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不断的实践、探究,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最适合的、高效的成语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吴静薇.小学语文成语教学的有效模式浅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7(01).
[2]刘蓉.对于小学语文成语教学的有效模式研究[J].科普童话,2015(31).
[3]田海峰.关于小学语文成语教学的有效模式探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