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发挥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2020-11-18王春华

时代人物 2020年22期
关键词:国家治理体系改革创新

王春华

摘要: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改革创新显著优势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改革创新是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持续保持优势的动力源泉,与时俱进是对改革创新的时代性要求,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对改革创新的方向性要求,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是对改革创新的目标性要求。改革创新显著优势成就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奇迹。面向未来,我们要继续坚持发挥改革创新优势,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国家制度;国家治理体系;改革创新;显著优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将“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概括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这一显著优势和其它优势一道成就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伟大奇迹。面向未来,我们要继续坚持发挥改革创新优势,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制度保障。

一、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改革创新显著优势的丰富内涵

(一)改革创新是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的动力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所谓改革创新就是改掉旧的、不合理的部分,使之更合理完善,并开创新的事物。我国正是通过改革破除妨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实现制度创新,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从而形成了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改革创新不仅是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显著优势形成的源泉,还是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持续保持显著优势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如果没有改革创新,固步自封,再好的制度也会逐渐不合时宜,再大的优势也会逐渐丧失。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只有随着实践发展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持续地保持显著优势。

(二)与时俱进是对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改革创新的时代性要求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改革创新的速度要适应时代发展步伐,否则,将会被时代所抛弃。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我国的发展不仅要跟上时代,还要引领时代,这就要求与时俱进地改革创新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从国际层面看,世界发展日新月异,如果我们发展步伐太慢,即使相比于过去在进步,但仍会落后于世界发展速度。从国内层面看,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求我们创造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营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这就要求与时俱进地改革创新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断激发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创造活力。

(三)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对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改革创新的方向性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不对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进行改革创新就是因循守旧,最终将被历史进步的潮流所湮没;但改革创新不能改变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动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则就是走邪路,就会犯颠覆性错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改革创新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党的领导,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建设道路,这是对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改革创新的方向性要求。

(四)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是对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改革创新的目标性要求

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其目标是使党和国家、使整个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社会有生机活力,其中蕴藏的能量才能被激发,奇迹才有可能发生。国家对经济社会的治理,是要使社会在保持有序和稳定的同时充满生机活力,而不是把社会和人民群众管死。让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激发社会蕴藏的巨大能量,这是对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改革创新的目标性要求。

二、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改革创新显著优势成就中国奇迹

國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改革创新优势使得整个社会充满生机活力,并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这两个奇迹不仅证明我国国家制度明显优于旧中国制度,而且优于西方国家制度。

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我们党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使中国经济充满活力。从1952年到2019年,我国GDP从679亿元跃升至接近100万亿元,增长1472多倍。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货物贸易总额、外汇储备余额、高铁里程均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大的经济发展成就,称之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是实至名归的。

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我国在取得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的同时,还取得另外一个奇迹就是社会长期稳定。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们国家既经历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变迁,也经受了不少重大考验。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不但胜利渡过了这些难关,而且有力巩固了人民政权,总体上实现了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稳定局面。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经受了抗美援朝战争、三年困难时期、“文化大革命”、唐山大地震等重大考验。改革开放之后,又经受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特大洪灾、2003年非典重大疫情、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考验,保持了社会的基本稳定。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卓绝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三、继续发挥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改革创新显著优势

(一)继续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改革创新

首先是全面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改革创新。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要求全面推进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是推进一个领域改革,也不是推进几个领域改革,而是推进所有领域改革,就是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总体角度考虑的。”我国的改革开放始于经济领域,其它各方面改革也在不断推进,然而进展不一。当前,需要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全面进行制度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國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整体治理效能。

其次是深化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将进一步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体系的变革,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更加突出。这意味着,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将驶向更深的水域。”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等。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要突破的是思想“禁区”,那么,今天的改革创新最难突破的则是利益“雷区”。比如国企改革和经营机制创新,涉及国企员工的利益,有的还涉及地方政府利益,改革必然会遇到阻力。然而,不管多难,涉及利益多么复杂,这些领域的改革创新都必须进行。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使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方面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性,才能在世界竞争中获得显著的比较优势。

(二)与时俱进地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改革创新

一是以逆水行舟的危机感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但如果不坚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创新,优势就可能被他人取代。比如,近年来,因为越南实施了更优惠的改革开放政策,吸引外资方面的成就很大,使我国的部分产业转移到越南。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世界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只有保持强烈的危机感,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才能持续保持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

二是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改革创新。从国际层面来看,我国经济方面的硬实力尚可,但硬中有弱,如科技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在制度软实力方面,我们的制度优势、治理效能尚处于与世界的磨合阶段,如一带一路等与世界经济融合的举措尚不被一些国家所理解。这些问题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地位,关系到我国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必须尽快加以解决。从国内层面来看,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关系到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关系到社会长治久安与和谐的国内环境,也必须尽快解决。

三是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改革创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崇高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在民族复兴实现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挑战、风险、阻力。面对这些问题,回避退缩不是办法。我们应当坚定制度自信,结合当前的实际,进行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改革创新,运用制度激发社会活力来应对挑战、风险和阻力。

(三)以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改革创新

一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偏离了这一条,那就南辕北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国家制度的社会主义特征。加强党的领导,需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二是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相比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创新,使之更加完备、更加科学、更加有效;否则,已有的优势也会逐渐丧失。但任何制度的改革创新都不能改变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社会主义性质,都不能动摇党的领导。这就要求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创新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实现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忠杰.坚持发挥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优势[J].红旗文稿,2020(06):16-19.

[2]人民日报评论部.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N].人民日报,2019-11-21(005).

[3]王文.中国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优势所在[N].学习时报,2020-4-3(001).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一、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8.]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国家治理体系改革创新
法治角度下中国梦与国家治理之关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收入分配对策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概念内涵探析
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精神”
经管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改革创新若干问题探讨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家治理现代化助推中国梦建设研究
论我国社区治理的原则、理念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