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曼唐,传承千年藏医智慧

2020-11-18陈若男

西藏人文地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赤巴医典培根

陈若男

那是二月的一个早上,我们坐在藏医院的一间空房间里,和煦的阳光从窗外洒进来,西藏仍然是那一例病例。穿着白大褂的阿吉啦(医生)和护士们盘腿围坐在地上,中间是装着黑色药丸的钢盆。拿起一粒药丸,一块红布包起来,三色丝线缠上,装入香囊。大家嬉笑着,聊着家常,但手上的活不停。

这是九味黑药防瘟散在物质层面的最后一道制作工序。这道之后,再经过医生加持、寺庙加持,藏区百姓热望的香囊药丸就制作完成亟待发放了。九味黑药防瘟散历来是藏区百姓用于预防瘟疫的经典名方。该药来源于藏医典籍《四部医典》,主要成分有乌头、麝香、藏菖蒲等九味药材。它通过药物的挥发气味对鼻腔和呼吸道黏膜进行刺激,激发人体的免疫力和调节机制,在预防呼吸道传染疾病方面有独特功效。

现代医学认为,疫病是病毒侵入人体,在人间传播。藏医根据传统经典《四部医典》认为,疫病的根本在于合成毒,在末法时代,由于恶性杀戮盛行,出现各种污染环境的恶行,引发“毒”侵害生命,犹如剪刀剪去什物,会夺去人的生命。

在瘟疫肆虐的人间,生命漂泊在漫漫苦海之上,而佩戴装有药丸的香囊,再配合其他防治疫情的措施,是人们设法保全自己和亲友的对策。在生死关头,藏族医学再次成为度己度人的无上良方。

唐卡与曼唐

唐卡是藏族文化的一种特殊艺术表现形式,它以自成一派的绘画风格,表现了藏族的社会、文化、历史、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历史上的唐卡众派纷争,先后占据主流的有五大画派:尼泊尔画派、噶玛噶赤画派、齐岗画派、勉唐画派和钦则画派。

其中,勉唐画派是15世纪以后卫藏地区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主流画派,由著名画师勉拉顿珠·嘉措创立。其追随者多出自藏传佛教格鲁派,随着格鲁派的兴盛和高僧大德的庇护,勉唐派艺术似有“标准样式”统一画坛的趋势。

“唐卡的内容涵盖藏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最主要的是佛教题材,如果深层的,还有文化的体现、人文的体现、历史发展的体现,还有很多教育方面的体现,包括西藏藏医学的曼唐,用于藏医学院的教学。”长居拉萨的勉唐派传承人顿珠,在舅舅的影响下,自小学习唐卡绘画,他向我介绍了勉唐派的历史,“勉唐派的得名来源于其发源地,山南洛扎县的勉唐村,该村与藏医的药材有着超过六百年的渊源。勉唐派创始人勉拉·顿珠嘉措自少年时期学习藏医,从事利众医疗事业,偶得笔筒和手抄书卷,转而学习绘画,掌握了高深的美术知识以后,创立了勉唐画派。”

藏族医学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中,藏医知识的传承采纳了多种多样的方式,其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形式是曼唐。曼唐,曼者,药也,唐,是为唐卡。曼唐是一种很特殊的藏医知识传承的形象教具,将《四部医典》的“曼”,以唐卡这种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五世达赖喇嘛的第巴(摄政王)第司桑杰嘉措,在负责西藏地方政务的同时,也潜心学术,在历史、宗教、文化、医药、天文历算等方面都颇有建树。1696 年他在药王山始建日齐卓翩林,即药王山“曼巴扎仓”(药王山利众医学院)。

《中国的藏医》一书介绍,在第司桑杰嘉措之前,根据《五世达赖喇嘛灵塔志》,曼唐原有五十幅,《黄琉璃》出现之后增加十幅,《仓央嘉措传·极明金穗》时期增加两幅。第司桑杰嘉措注疏《四部医典》写成《四部医典蓝琉璃疏》,并根据《蓝琉璃》内容主持组织当时的名家画师绘制曼唐至七十九幅,包括药师佛坛城一幅,根据根本医典绘制的树喻图三幅,论说医典绘制三十五幅,秘诀医典绘制十六幅,后续医典绘制二十四幅,再加上后来绘制的一幅历代名医唐卡,曼唐总数共计八十幅。这些曼唐内容涵盖了望问切三诊、饮食起居药物外治四种疗法、三因五源七体质、四百零四种疾病、植物矿物药材、人体胚胎发育黑脉白脉乃至解剖等诸多藏医根本理论中可以具象化的内容。

曼唐起到了教学的百科全书的作用,以工笔描的方式表现内容,以线条表现人物的动态,用色彩体现冷热、汗的形状,一方面提升画师的造诣,另一方面也以直观的形式让医者和病人都能够理解疾病和治疗。顿珠个人最喜欢的一副是第五十四幅曼唐,“它根据四部医典,内容跟整体的人体的解剖学、骨架的位置,以及经络的位置,都体现了人的内脏,画得栩栩如生。算是传统上CT 的作用,X光,核磁共振,最清楚最透彻的。其中的盘腿人体形状,他的心脏在人体的左侧朝上的位置,真正的人体的心脏是在左边朝下的,但是在藏語俗话说‘我的心脏已经翻跟头了, 还有的说在受刺激的情况下,‘心脏都要从嘴里出来了。在藏族的文化里,心脏朝上有着吉祥的意义,艺术家考虑了这个吉祥的意义,因此将心脏的位置画得朝上。这是医学智慧和文化风俗的一种完美结合”。

曼唐不仅在内容上体现了藏医的精髓,其技法、内容也体现了藏族古代绘画艺术、历史传统、饮食文化、民风民俗、服饰穿着等历史价值。奥地利藏医人类学家TheresaHofer曾被曼唐的美丽吸引,在《BodiesinBalance》(暂译为:《身体之平衡》)一书中描绘了藏族医药、藏传佛教以及曼唐和其他视觉艺术形式对藏医知识传承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八十幅曼唐融合了藏医文化知识与藏族传统绘画艺术,成为藏医知识传承的形象教材。

形像而又高深的树喻图

西藏的各家藏医院,即使没有收藏全套的曼唐,也必然悬挂树喻图。树喻图是藏医理论中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高深的理论。在介绍树喻图之前,请容许我先介绍一下曼唐的第一幅图——美妙药师佛城。

在这幅图的中央,蓝色的药师佛主坐无量宫殿,其宫殿四周被长满了药材森林的宾陀山、雪山、醉香山和玛喇耶山所环绕。药师佛传授藏医经典至天界、婆罗门、外道、佛徒等四众,消除五毒因果病。JanetGyatso在《BeinghumaninaBuddhistworld》(暂译为:《佛教世界中之为人》)中探讨了藏族对于理想躯体的追求甚于现世躯体。而一众藏医医者所追求的则是,在现世尽可能地减轻病人现世躯体的的病痛,利乐众生,解除疾苦。

作为一种整体医学,藏医理论的三因学说认为,人体由“隆”“赤巴”“培根”三种因素构成,三因平衡则人体康健,三因过盛过衰或紊乱则疾病发生。与三因学说对应的是五源学说,世间万物都由“地”“火”“水”“风”“空”五种元素组成,人体概莫能外。而人体疾病则分为“热症”与“寒症”两类,药材的药性也相应分为寒热两性,寒性药物治疗热症,热性药物治疗寒症。其中,五源学说中的“地”“水”对应于“培根”,与“寒”相应;而“火”对应于“赤巴”,与热相应;“风”“空”则对应于“隆”,属于中性,遇热则热,遇寒更寒。

树喻图是根据《根本医典》所绘制的三幅曼唐,包括一幅生理病理之树,一幅诊断方法之树,一幅治疗方法之树。树喻理论将藏医理论中的生理病理、诊断方法、人的体质、治疗方法等比喻成树的枝干、叶子等,从而将医学理论普世化。

第一幅:生理与病理之树

生理与病理之树包括两根树干,左边的生理树干表示无疾病的健康状态,右边则是标志着人体病理状态的患者树干。当三种物质处在各自部位、能量充足且无变化的平衡状态时,人体就处于无疾病状态。而由于隆、赤巴、培根三种物质的增盛、衰弱、紊乱而引发各自功能的转变,逐渐导致各种病症。

人体就如病理状态的树干,“隆”“赤巴”“培根”各自有五种状态,如左侧最低的一枝所显示,其中蓝色“隆”之五叶分为位于头顶的“持命隆”、位于胸部的“上行隆”、位于心脏的“遍行隆”、位于胃部的“伴火隆”和位于臀部的“下注隆”;黄色“赤巴”五叶分别是位于胃部消化与未消化的食物之间的“能消赤巴”、位于肝脏的“变色赤巴”、位于心脏的“能作赤巴”、位于眼部的“能视赤巴”和位于皮肤的“明色赤巴”;而白色“培根”五叶包括位于胸部的“能依外干”、位于胃部未消化食物处的“能化培根”、位于舌部的“能味培根”、位于头部的“能足培根”以及位于骨骼关节处的“能合培根”。

在这枝代表身体的三因素的树枝上方,是表示其中基质的枝干,包括由胃阳火消化分别的精华之叶,由饮食净化生成的血液之叶、肌肉之叶、脂肪之叶、骨骼之叶、骨髓之叶、精液之叶。这枝之上,则是表示人体三种秽质的三叶:粪便、尿液及汗液。饮食起居适宜的情况下,这二十五叶能保证人的三因素平衡,处于生理稳态,精力充沛,健康长寿。若饮食起居行为失当,则会导致三因素过盛、过衰或者紊乱,从而引起疾病,损耗寿命。

病理状态的病因枝形象地展示了病症是如何侵入人体的,包括九支六十三叶。总体来讲,藏医中一切病症被分为寒热两种。在病例之干最左下方的一枝,上有三叶表示三种引起疾病的原因:贪、嗔痴。其中,以男女交媾表示贪恋欲望之叶;以傲慢地以自我为中心与他人争执表示嗔怒之叶;以因为无知愚昧而终日昏睡表示愚昧之叶。

致病因素之枝包括季节颠倒、邪魔作祟、饮食失调、行为失当等。病症侵入身体的途径之枝则包含六叶:皮肤之叶、肌肉之叶、经络之叶、骨骼之叶、五脏(心脏、肺脏、肝脏、脾脏、肾脏)之叶、六腑(胃、大肠、小肠、胆囊、精囊、膀胱)之叶。

出现病症的部位也根据三因和相应的疾病原因而有所不同,此枝包括三叶,培根病依随痴愚生于脑部,赤巴病依随嗔怒生于命脉和肝脏,隆病则依随贪欲生于生殖器和腰胯。在右侧最上方枝叶繁茂的十五叶之枝表示的是病症的行经:隆因素中骨骼之叶,五官中耳之叶,秽质之毛孔之叶,五脏中心脏及命脉之叶,六腑中大肠之叶;赤巴因素中的血液之叶,秽质之汗液之叶,五官中眼之叶,五脏中肝脏之叶,六腑中胆囊和小肠之叶;培根因素中的肌肉、脂肪、骨髓、精液之叶,秽质之粪便、尿液之叶,五官中鼻、舌之叶,五脏中肺脏、脾脏、胃脏、肾脏之叶,六腑中膀胱之叶。

人体由于先天体质、年龄、环境、季节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病症,而人体病症类型之枝形象地标出了这种特点。如老年人多隆盛,易生隆病;居住在燥热环境中则赤巴偏盛;培根病多发病于春季和一天中的黄昏、清晨时分。

本枝之下是绝症之枝,包含九叶,其中既有因自身生存根本寿命、前世福报、积业耗尽而患危重病症之叶,也有寒热两症同发而治疗无果之叶,还有过时不治或体力耗尽而不能治愈之叶。三因病症并不是绝对分立的,互相之间有转移的可能性,这种转移既可能发生在未治疗之时,也可能发生在治疗中或者治疗后,转移枝的十二叶即是阐述这种转移的可能性。病理之干的最后一枝是将一切疾病归纳为寒热二症的归纳枝:隆和培根病性质冰冷如“水”,是为寒症; 而赤巴病性热如火,即为热症。

第二幅:诊断原则之树

此树包括三干,涵盖了望诊、触诊和问诊。第一干为望诊之干,包括两枝:望舌诊及觀尿诊两枝。隆病舌色色红且触觉干燥,尿液色微微发蓝且搅动气泡较大;赤巴病舌苔粘腻涎水黏糊舌苔淡黄且后,尿液红黄、蒸汽大气味重;而培根病人舌色灰白舌苔厚且触觉柔软,尿液色淡味小蒸汽小。

第二干是触诊之干,医生以手指触摸病人手腕脉搏诊断病症。本干有三叶,蓝色的是隆病脉搏之枝,脉搏如叶子所画,表面浮、按之中空、时有间歇;黄色的赤巴病脉搏则像叶子中间叶脉一样,如搓动的马尾紧弦搏动,按之不歇;白色的培根病脉搏沉弱、微缓搏动。

第三干是问诊之干,要询问患者的衣食住行,推测是哪方面引起的不适症状。医师以言语询问病人的发病因素、发病情况、患病部位、日常饮食和行为方式等,结合触诊和望诊,推断病症及病因。本干根据隆、赤巴、培根病的不同表现和病人的饮食行为等分为二十九叶,与望诊六种原则、触诊三种原则一同构成藏医三十八种诊断原则,供医师分辨人体的病理状态和生理稳态,诊断各种病症。

第三幅:治疗原则之树

治疗原则之树包括四干,即饮食、起居、药物、外治,分别解释了饮食、起居、药物和外治对于治疗患者的作用。藏医是一种顺势疗法和整体医学,饮食和起居被认为是藏医中相当重要的养生及治疗方式。饮食方面涵盖了酒、肉、油脂等针对不同体质的不同症状患者的食用方法。病人的起居生活方式直接影响他的身体状况及病情的发展。随着身体情况的变化,疾病浮出身体,而在治疗疾病方面,药物和外治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因此也单独各占一个树干。其中,治疗隆病的食物十叶饮品四叶共十四叶,治疗赤巴病的食物九叶饮品三叶共十二叶,治疗培根病的食物六叶饮品三叶共九叶。

行为方式治疗之干不仅包括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也包括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干预和治疗。比如治疗隆病的行为方式,既包括病人要居住在温暖如日晒之叶的环境中,也包括需要和自己的好友倾心交谈解除困扰之叶;而治疗赤巴病的两叶分别为居住在水塘之畔的清凉之处以及行为悠闲放松;治疗培根病则需要环境温暖、避免在烈日之下劳作等。

世间万物都由地、火、水、风、空五元素构成,进而划分为寒热两性,病症分为热症和寒症,相应地,药物也有寒性和热性之分。寒性药物治疗热症,热性药物治疗寒症,也是阴阳调和的一种表现。

药物治疗的方法共计三十二叶。藏医将药物味道分为甘、酸、咸、苦、涩、辛六味,将药物性能划分为润、重、柔、凉、稀、钝、锐、糙、轻九种。十五枝药物治疗分为治疗隆病的三味三性药物、治疗赤巴病的三味三性以及治疗培根病的三味三性。

其次,根据药物的味道和性能,配伍药物分为平息类药剂和净治类药物。平息类药剂中治疗隆病的有汤剂和油脂剂两枝,治疗赤巴病的有碾制剂和散剂两枝,治疗培根病的有丸剂和粉剂两枝。而净治类治疗方法和药物中,治疗隆病则使用缓导法、治疗赤巴病使用催泻法,而治疗培根病则用催吐法。

外治树干也依据病类分为三枝:隆病枝的对应疗法包括以芝麻油按摩之叶、以毡垫包裹浸油茴香敷熨之叶;赤巴病对应疗法则由捂汗之叶、放血之叶和净水浇头沐浴之叶代表;治疗培根病则可以使用诸如星光水倒入牛羊肚进行冷敷和热盐擦肚热敷的冷热敷疗法、在人体关节处火灸等。

树喻图以简洁明了的枝干叶关系,将藏医理论中奥妙的三因五源学说、医师诊断方法、人体病症与药物对应关系解释得淋漓尽致,一方面以比喻形象化了繁复的智慧理论,另一方面降低了理论的理解难度,增加了知识传承中的趣味性。曼唐也因此成为藏医知识传承中的重要教学工具。

曼唐在藏医传承中的作用

钦热诺布大师是门孜康的创建者,他学成于药王山利众医学院,十三世达赖喇嘛授意大力发展藏医药事业,他在当时的御医斋康基巧堪布强巴土旺的激励倡导下,于公元1916 年组织创办了一所医学历算学院“门孜康罗扎”,也即现在的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的前身。这里既是西藏地方政府的医算局和医疗机构,又是集医学理论、药物配方、天文历算、语言文法等诸多学科为学习内容的专门学校,学员僧俗皆有。

八十幅曼唐在传承的过程中,一直是药王山利众医学院的镇院之宝,但是在1923年前后,因为出借未還和遗失等原因,只剩下了三十一幅,钦热诺布大师主持了曼唐的重新绘制和修复工程,使得利众医学院的曼唐恢复齐全,现在仍完整地保存在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里。

在他的传记中曾记载,门孜康对学员进行四部医典根本续和论说续中的树喻考试。门孜康曾担任培养藏医传承人的工作。在考试之时,师生会集,学员一边背诵四部医典内容,一边拿着手中的竹条和石子,摆出三根九干四十七枝二百二十四片叶子的树状。只有精通了树喻图的学生,才能行医利众而治疗疾苦,助众生得到无病长寿花及法财乐三果。

我坐在西藏藏医药大学校长尼玛次仁的办公室里,对面的他慈眉善目,有文人君子如玉的气息。他说:“树喻图在藏医知识传承中的巨大作用,也随着藏医的现代化不断地同步发展。树喻图在初出现之时就已经是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了。”

在尼玛次仁看来,三百多年之后的今天,随着藏医药知识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也逐渐现代化,但是理论是一脉相传的,所以树喻图仍然是一年级学生的入门理论。老师们将树喻图电子化了,收入到上课的PPT中。学校也只做了树的模具,具体的树干、树枝、树叶都能够被拆装组合,学生实际操作模具,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树喻图对藏医知识的传承和培养利众解苦的藏医医者着实贡献良多。

不同的民族基于不同的宇宙观和世界观,对于疫病的起源众说纷纭。即使在同种文化中,人们从宗教角度、民间角度、医学角度对于同一现象的解释也是各有不同。尼玛次仁校长说:“藏医认为疫病是由一种‘生命导致的,这种名为‘巴巴达的生命虽然肉眼不可见,但是在空气中飞行极快,能够造成疫病大范围的传播。”

藏医对于疫病的认识与现代医学的细菌病毒理论虽然大相径庭,但是却反映出在这片辽远空寂的高原上,人们集群而居思想激荡所产生的丰富润厚的文化,在这种文化里,人们仰止高山,俯拜激流,尊养生灵,膜拜祖先,保持对自然的敬畏,倾心感激日常所得。在“和而不同”的人类世界,曼唐承载着三千八百年前的藏医智慧,润泽无数人的头脑和心灵,缓缓地走向下一个千年。

猜你喜欢

赤巴医典培根
《黄帝内经》五行学说与《阿维森纳医典》四元素说的比较研究
蔬果们的七七八八
试析藏医药学之六季饮食保健
浅谈藏医《四部医典》外涂药的开发价值
《四部医典》与《阿维森纳医典》中的放血疗法比较
藏医《四部医典》对大骨节病的认识
开封后的培根该如何保存?
浅析《月王药诊》对胆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