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说与影视文学的视角转换

2020-11-18刘祎

北方文学 2020年18期
关键词:小说

刘祎

摘 要:近些年,大量的小说被改编为影视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影视文学的内容。小说和影视文学虽归属于不同的艺术类型,但是在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上有着共同之处,大量的小说被改编为影视文学作品,并获得了成功。《翻译官》是一部成功的网络都市职场言情小说,以其具有吸引力的翻译职场设定、细腻的文笔、出色的人物塑造深受女性读者的喜爱。从小说到影视文学,《翻译官》完成了华丽的转身,成为当年影视剧的黑马。本文以《翻译官》为例,分析小说与影视文学的视角转换,了解小说和影视作品之间的突破。

关键词:小说;影视文学;《翻译官》

每一部小说,都是作者与世界的对话,借小说主人公的种种经历和情感向世人传递一种价值观、一种态度。在小说《翻译官》中,借着比较难的法语翻译人才,讲述了一位平凡姑娘的追梦过程。这部小说不仅是在讲述主人公乔菲的逐梦过程,更是讲述了千千万万中国女性在追梦路上的刻苦奋斗、为自由抗争而成长的主题。我们在分析小说《翻译官》的文笔特点、表达方式等文学特点的同时,应该看到这些文学特点背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可能是作者更想和世界之间的对话。在完成由小说到影视文学的转换过程中,我们关注的不再是作者表达的笔触,而是故事情景的发展以及主演的演绎,进一步弱化了小说中的笔触。可以说,小说和影视文学通过不同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同一部作品,为受众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改编原著,变化是绝对的,因为是一种艺术形式向另外一种艺术形式的转换,这一转换决定了两个不同差异的存在。

一、《翻译官》的小说和影视文学

(一)小说《翻译官》

小说《翻译官》由网络作家缪娟所创作,主要讲述了家境贫寒的法语专业硕士乔菲,在遇到翻译天才、高官之子程家阳之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在程家阳的指导下,最终实现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官以及收获爱情的故事。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将灰姑娘的逐梦过程写得令人深思,字里行间透露出乔菲对梦想的执着之情,节奏恰当,富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具有较好的励志作用。白烨说:这是一部介乎于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职场与校园、身体與心灵之间的小说,字里行间表现着作者的真诚与激情。这一部小说,利用现代化的眼光讲述了家境贫寒的主人公心无杂念追求梦想的过程,这是一部发人深思的小说作品,也呈现了当代年轻人在追逐梦想过程中不抛弃、不放弃的成长主题,是一部符合当前时代特征的小说作品。借着《翻译官》这部小说,表达了网络作家缪娟的新时代女性观点,展现了一个表达自我的平台。

(二)影视文学《翻译官》

在《翻译官》从小说到影视文学的过程中,改了名字为《亲爱的翻译官》。影视文学在考量受众的过程中,对部分情节和内容进行了挑战。原小说更为侧重的是乔菲追逐梦想的过程,影视文学更为侧重的是乔菲在追逐梦想中收获爱情的部分。从《翻译官》到《亲爱的翻译官》便完整地诠释了两部作品之间的区别,这也是小说和影视文学的区别。在影视文学中,保留了小说中的主体部分,对乔菲的追梦进行了深入刻画,但是也对乔菲的爱情增加了不少笔墨。影视文学中的《翻译官》,却是编剧针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妥协,将《翻译官》的女性视角进行一定程度的弱化,让整个逐梦过程能够得到大多数观众的喜爱。影视文学和小说之间的受众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也意味着在改编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而一旦调整过度,便会受到原著粉丝的批判[1]。

二、小说与影视文学的视角转换

(一)对原著思想把握不够准确

从小说到影视文学的过程,是编剧的创作,在此过程中,编剧也需要了解原作者想要表达的观念和创作意图,否则影视化的小说作品,便失去了原本的生命力。首先,要充分了解主要人物的基本性格以及基调,在定好主要框架的基础上实现再创作的过程,这一次的创作也应该把握好度,要根据当前时代发展的特点进行实现改造。只有深刻领悟到原著的精神内涵,所进行的创作才是对原著的升华和提升。在《翻译官》中,我们对乔菲家庭的刻画是家境贫寒,不同人对于贫寒的认知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针对乔菲接下来发生的故事以及她追求法语翻译官的梦想进行合理构造,让原本抽象的小说世界能够和现实世界发生关联,找到现实存在的形式。从小说到影视的过程,需要对故事发生的背景和情景再次进行梳理,让它的发生和情节发展更加符合现实世界,这样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成为一部成功的改编作品[2]。

(二)对文化形态把握不准

小说的创作是针对部分人群的创作,是建立在一定作者自身观念表达上的创作。可以说,文学,是精英文化的载体,它并不需要迎合所有人的需求,呈现出文化霸主地位。但是,影视文学作品中,却呈现出一种大众消费文化的特点,在改编的过程中会考虑到社会心理、审美情趣等因素,让小说到影视文化的过程呈现出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过程。在小说《翻译官》的改编过程中,就恰恰呈现了这一点。原著《翻译官》主要讲述的是乔菲追逐梦想的过程,描述了一位积极勇敢、和命运抗争的平凡女孩,能够激发千千万万新时代女性的共鸣。但是随着影视化过程的推进,乔菲的追梦之旅加入了爱情,这便是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妥协。毕竟,平凡女孩的追梦略显枯燥,加之以适量的爱情发展,更能够激发起不同层次人的观看欲望。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转型,体现了对文化形态的把握不准,让当前的文化形式呈现出重叠的特点。

(三)对小说、影视文学把握不准

小说和影视文学呈现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小说,是通过文字实现与读者创作交流的过程,激发的是读者大脑深处的思维形象,是读者主动加工的过程。影视文学,通过影像符号表达出相应的情节,激发的是观众内心的思维形象。文字符号和影像符号呈现的形式和内容是不一样的,所获得感知也是不一样的。比方说,在描述追梦过程中的艰辛,可能读者会利用自身的实践经验加以想象和创作,从而达到与书中的共鸣。在影视文学中,便是通过情景去呈现内容,并不需要观众的主动加工。只有改变者意识到小说和影视文学之间的差异,才能够在创作过程中找到二者共存的平台,让小说改编为影视文学实现二次飞跃。总之,对小说、影视文学把握不准,便是体现两者的生存环境的差异性,小说和影视文学的受众和传递的价值观念是有区别的。在改变过程中需要尊重这个差异,才能真正实现从小说到影视文学的转变[3]。

三、结语

将小说改编为影视文学,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艺术转变形式,比较成功的作品有《甄嬛传》《步步惊心》《琅琊榜》《阳光灿烂的日子》等,但是小说和影视文学两者在表达上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小说,是由作者文字第一次创作,然后借助读者的想象力完成第二次创作,是作者的文字和读者想象力的交融,这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读者生活经验和审美都是不一样的,对小说的二次加工也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阅读用文字作为材料构建的小说关键的是读者的感受,特点是接受过程是主动的。两种文学形式都有自己的表达特点,是否要“尊重原著”,这便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翻译官》中,针对原小说中的乔菲的追梦,增加了适当的内容讲述了乔菲的爱情故事,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乔菲新时代女性的特征,将乔菲的爱情观进一步强化。有所得,便有失,在创作的过程中,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便是其创作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韩明睿.从影视到小说的当代影视文学现象[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09):12.

[2]高艳鸽.从小说到影视,改编是原著命运的一次波动[N].中国艺术报,2017–06–07(004).

[3]苏彦华.浅谈小说与影视文学的视角转换[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8(10):152–153.

猜你喜欢

小说
何为最好的小说开场白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我们曾经小说过(外一篇)
妙趣横生的超短小说
明代围棋与小说
小说也可以是一声感叹——《寒露寒》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