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个性翻译研究

2020-11-18刘冰玉

北方文学 2020年18期
关键词:童年翻译人物形象

刘冰玉

摘 要:文学作品中体现人物形象语言个性的对话、心理独白的研究是解读作家写作风格、性格的手段。研究文学形象个性化词汇和语法手段,并且准确翻译,直接影响着读者在译文中对人物及作家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在翻译时要注意与人物的生活习惯、性格、内心情感世界相吻合的原则。

关键词:人物形象;语言个性;翻译;《童年》

人本中心的语言学框架内,继性别语言学、交际和社会语言学之后与年龄有关的语言学也在不断发展。“文学作品的主人公”和“语言个性”是两个相关联的概念,作家往往会通过人物形象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其性格特点、心理活动、环境的影响等,因此在某种程度上由译者对人物语言的处理得当与否决定着原著的艺术风格是否可以准确地在译文中体现出来[1]。

一、相关概念

在言语层面上通过文学形象可以展现该民族语言中一些富有表现力的特点,如:丰富多彩的短语、隐喻等。苏联文艺学家金兹伯格认为,文学形象是被定义为“连续出现或被提及的角色”;他的言语、行为、外貌特征、内心状态、与之相关的事件以及作者的分析。将作品中人物作为语言个性进行研究是合理的,因为文学作品中真正的语言个性是作者本身,而不是他笔下的人物。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个性是一个整体,由其使用的文本和作者刻画人物语言风格所进行的叙事片段组成。

在分析语言结构层时,要考虑到以下因素:人物词汇库的数量和性质方面、词汇的主题成分、标准语和方言的比例、外来语和俄语词汇的比例、多义词含义的使用程度、丰富的同义词等。作品人物的语言个性结构在主人公的话语中清晰可见,它具有自己的规范、规则、言语形成的趋势,根据主人公的社会、情感、心理和其他特征来组织陈述语言的原则。主人公的话语分为两类: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外部言语分为独白和对话,是发声的被领会的言语,主要用于“为他人”的目的,让他人感知和理解的言语。内部言语是“无声的语言表达,在心里完成的思维操作”,接近于思维,是思维的形式之一。在人物个性化语言的翻译过程中如果译文忠实地再现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即成功体现人物个性,读者通过深刻感受到的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从而更好地感悟作品的精神内涵。

二、列夫·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童年》中主人公伊尔倩耶夫的语言个性的翻译研究

《童年》是列夫·托尔斯泰成名的自传体中篇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名为伊乐倩耶夫的小男孩。本文主要以儿童言语特有的个性化词汇和语法手段进行研究。对伊尔倩耶夫所使用的词汇群进行分析,发现他不仅对家庭其他成员,而且对自己的老师、家教都具有很强的依恋性。男孩珍视自己的家园及家园周围的环境。伊尔倩耶夫在自己的言语中经常使用服饰的名称,他不仅关注贵族阶层的服饰,也关注仆人和农民的服饰。这表明男孩几乎不去深入思考不同阶层的用品的差别,他对周围的所有人都感兴趣。孩子言语中有很多服饰名称,表明他对某些人服饰进行了细致的观察。...противный человек!И халат,и шапочка,и кисточка-какие противные![2](讨厌的家伙!连棉袍、小帽、帽缨,都讨厌死了!)他自己也喜欢穿着时髦,希望看上去和成年人一样,所以他非常讨厌蝴蝶结的鞋子,喜欢祖母的莫斯科风格的服装,因为他认为带着绑裤带的裤腿是真正的裤子。

小男孩热爱大自然、动物、昆虫、鸟类,因此在他的语言中有很多与“自然”主题群相关的词汇。与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相关的词汇,包括家庭、死亡、疾病、社会活动、宗教等方面。正是这个主题群揭示了一个不断观察周围人的小男孩的深层次的个性,小男孩不仅分析他的所见,而且还试图弄清楚他自己以及其他人的感受。

小男孩伊尔倩耶夫的语言个性的语法库和特点是仅属于其语言特有的少量语言手段。从词法学的角度来看,男孩的语言中使用了所有的词类及其各种形式,对于任何一个操该语言者来说都具有典型性。但是,在伊尔倩耶夫的语言中,会有更多的名词和形容词,而对于操该语言的成年人来说,动词会占优势。这是因为儿童仅在事物及其显著的特征帮助下刚刚开始认知周围的世界。

在句法层面上,尽管儿童的世界观多半是以“成人语言”来传递,但文本具有许多儿童言语固有的特征。因此,对于伊尔倩耶夫的讲话,各种结构语义类型的句子都是具有鲜明的特征,如:疑问句、感叹词、复合句、带省略号的句子。

小说《童年》的开篇就让人产生各种感觉的分裂,各种矛盾纷纷浮出水面,从而在复杂的句法系统的基础上为俄罗斯文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分析体系。出现大量的从句、形动词和副动词短语,它们彼此渗透、细节化、相互比较。还应该指出的是,小男孩伊尔倩耶夫常常是草草结束自己的表达,言语中透着害羞,而内心的独白却是更鲜明、更丰富、更富有情感。

认知语言水平中最引人注目的组成部分是观念,其中分出五类显示伊尔倩耶夫性格的形成以及他对新知识的渴望:(1)由男孩的情感组成;(2)影响主人公个性形成和发展;(3)确定小男孩性格特点;(4)体现孩子所形成的道德价值观;(5)反映孩子关于虚无的见解。与此同时,作为意识的一部分,“过渡语言”的成分也反映了主人公的世界图景。过渡语言是由孩子在经历过紧张的心情后,并提升了这种敏感性,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例如:《Я сказал ему,что плачу оттого,что видел дурной сон–будто maman умерла и ее несут хоронить.Все это я выдумал…》[3](“我告诉他我在哭是因为我做一个不好的梦:好像是马曼死了,她被送去埋葬。所有这一切是我杜撰的……”)。

从动机的角度对言语意图进行分析表明,男孩想去交流,也需要交流,他所有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交流。小男孩使用诸如引起别人注意的话语(刺激)言语意图;互动的言语意图;通知性的言语意图;情感评价的言语意图;常规(礼节)的言语意图。小男孩言语中的主人公是最常使用通知性和情感评价的言语意图。

动机层面还包括语言个性所运用的先例文本。先例文本通过两种方式运用到该小说中,即:(1)通过男孩的言语呈现所阅读的文学作品的名称;(2)通过提及童话和文学作品主人公的名字。小说《童年》中列举了一些文学作品和杂志的名称,这些不仅是主人公阅读过。男孩能够回忆起并复述的一些作家的名字和杂志的名字,这说明他有宽阔的视野,受过良好的教育。伊尔倩耶夫的家人都是音乐喜爱者。比如,男孩的姐姐柳芭奇卡多次演奏克莱门蒂的练习曲。伊尔倩耶夫的母亲经常演奏约翰·费尔德的第二协奏曲和贝多芬的奏鸣曲。

三、结论

通过研究伊尔倩耶夫一个10岁的男孩的语言个性,可以领悟到一个出生在富裕之家,在亲人、老师和仆人的呵护下长大的男孩。与每个人的关系影响了伊尔倩耶夫的心理状态、思想和感受。一个富有同情心、脆弱且敏感的孩子仔细观察外部世界以及内心世界的变化。灵魂的所有变化的专注让他有能力解决许多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作者赋予主人公不安宁的良知和不断的内心焦虑。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伊尔倩耶夫也努力弄清楚他人和自己的行为。以上层面在翻译时准确把握其特有的语言个性是決定译文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巧莲.浅谈文学作品翻译中人物个性化语言的处理[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68.

[2][3]Лев Толстой.《Детство.Отрочество.Юность》.www.100bestbooks.ru,1852–1857:1.

猜你喜欢

童年翻译人物形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为孩子再造个“童年”,父子联手打造“少年师爷”
美育——让孩子的童年更绚烂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