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性浅析蔡伦古法造纸的开发与保护

2020-11-18杨焕雷超杰胡用琼

北方文学 2020年18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焕 雷超杰 胡用琼

摘 要:蔡伦古法造纸并不仅仅只是一种造纸工艺技术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亘古的积淀。文章从蔡伦古法造纸非物质文化遗产性的影响、开发与保护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进一步探究蔡伦古法造纸背后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从而使蔡伦古法造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合理的开发。

关键词:蔡伦古法造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

衡阳(耒阳)作为蔡伦的故乡,承担着与蔡伦古法造纸一同成长的历史使命。一方面衡阳位于湖南省中南部,三江汇入之处,作为中南重镇交通更是四通八达;另一方面南岳衡山、石鼓书院、船山故里等人文景观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络绎不绝的造访衡阳。地理优势、人文因素都为衡阳(耒阳)蔡伦古法造纸的旅游开发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以及借鉴意义。那么,将蔡伦古法造纸打造成衡阳另一旅游文化名片也具有了现实的意义以及可操作性。旅游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摆脱濒危的困境,实现自我生存的重要途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将给遗产带来市场需求,提升其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反向促进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虽然学术界有不少文献对蔡伦古法造纸进行研究,但大部分集中在2000—2015年之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代的变化正呈现出日新月异的现状,我们更应该以当代的眼光来审视蔡伦古法造纸的文化内涵以及开发价值。希望通过对蔡伦古法造纸文化的研究来吸引当代年轻人的目光,摆脱衡阳(耒阳)蔡伦古法造纸后继无人的困境。同时也是积极响应当代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政策,促使蔡伦古法造纸从幕后走向前台,让更多人了解并且熟识这段历史。更能够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最终促使衡阳(耒阳)第三产业的发展并通过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反哺非物质文化遗产蔡伦古法造纸的保护使其更好地传承于后世。

一、蔡伦古法造纸的影响及其人文内涵

(一)蔡伦古法造纸的影响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的关注最早起源于二十世纪中叶的日本,此后世界各国陆续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开发工作。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国内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是兴起于2003年之后。同年,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在法国巴黎公布了第一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并确立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截至2018年12月,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40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2014年12月3日,国务院下发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项目正式将衡阳(耒阳)“蔡伦古法造纸”列为国家级项目。

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象征,而纸张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尽管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开创私塾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但由于书写材料尚未大规模生产,教育并未有十分普及。教育对于人口占主导地位的“下里巴人”而言仍是天方夜谭,但纸张的出现则很大程度上打破了这一现象。纸张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具备了以往所有书写材料皆不具备的优势:轻便、廉价、舒适等。造纸术的发明随之帶来的是一场书写材料的变革,它使文化变得更易普及和传播,同时也更好地实现了知识的积累与储备。最后,使得知识不断积累,科技文化走向纵深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1]。《宋学士文集》中记载明代开国文臣宋濂:“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这也从侧面印证着纸张的出现给下层读书人带来的际遇,文化开始打破地区的界限从而不断向世界各地延伸。除此之外,蔡侯纸还随着丝绸之路被传播到世界各地,无疑纸张的出现客观上为后来欧洲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等文化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美国历史学家迈克尔·哈特在《对历史最有影响的100个人物》写道:“纸的发明,使中国文化得到迅速发展,而他使用的造纸技术,基本上沿用至今。”

(二)蔡伦古法造纸的人文内涵

《蔡伦传》:“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暴体田野....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2]苦难并没有让蔡伦倒下,反而是站起来一个更加强大的伟人并且最终研究出造纸术造福全人类。周金华《试论蔡伦的科学精神》一文,将蔡伦精神的概括归纳为“兼济天下、造福苍生的价值追求”“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人生态度”“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等四个方面[3]。千百年来,这些精神一同汇集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砥砺前行。

二、蔡伦古法造纸的第三产业开发及案例参考

(一)现实价值

首先,蔡伦古法造纸位于衡阳(耒阳)蔡伦竹海风景区内。东汉元兴元年(105年),蔡伦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实验,最终利用树皮、竹子、废麻等原材料合成加工制造出来了最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因此被称为“蔡侯纸”。蔡伦发明纸张后,便返回自己的家乡衡阳(耒阳),并在如今的蔡伦竹海传授当地百姓造纸工艺。直到如今,蔡伦竹海里面仍然保留着数百家土法造纸作坊,正是它们创造并见证了纸张时代的到来。其次,蔡伦竹海同时拥有比较成熟的旅游资源,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高铁等并辔而过,107国道、320省道和京广铁路交织成网。这些因素主客观上都为蔡伦古法造纸的旅游开发提供了充要条件。最后,参考借鉴南岳衡山的旅游开发模式,建立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从而带动蔡伦竹海整体的第三产业效应。

作为后起之秀的蔡伦古法造纸系列文化遗产,或许将成为除南岳衡山之外衡阳又一大名牌共同助力衡阳及其周边县市的第三产业发展。二者取长补短,共同发挥优势条件,增强游客旅游意愿并延长其观赏时间。这都将为周边区域提供数以百计的就业岗位,并在无形之中增强自身对于外资的吸引力。

(二)历史价值

如今,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文化的不断萧条形成了鲜明对比,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典型的精神文化遗产应该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使其得到妥善保护。当前的国际竞争关系不仅局限于军事层面的竞争,也是综合国力的竞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彰显民族魅力的重要途径之一[4]。同时,通过对蔡伦古法造纸的进一步旅游开发也将扩大蔡伦古法造纸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的当代青年群体参与到蔡伦古法造纸这一传统技艺的传承中。一方面,对蔡伦古法造纸的保护也将迎来新的机遇与可能。另一方面,在对蔡伦古法造纸的保护中其内含的文化也将得以延续。

(三)国内外案例

例如德国的“鲁尔区铁路修复项目”,结构基金帮助鲁尔区修复铁路网以及沿线的旧车站和建筑,将它们改造成为独特的地区性工业建筑遗产和博物馆,成为具有浓郁人文色彩的文化景观。这也是工业文明遗迹与商业文明的尝试结合,原本脏乱差的地区被划入到旅游业开发和城市发展的大型计划中并且成功提升了当地形象,为其提供了众多就业岗位。此外,意大利的地区基金在1989—1993年间资助了拉哥培索雷城堡的修复工作。该项目将文化遗产保护与商业运作、文化研究、环境保护相结合。

中国成都——宽窄巷子改造修复。首先,详细的实地测绘工作,根据建筑的历史价值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加以保护性的设计。其次,按照“修旧如旧,落架重修”的原则,尽可能还原历史建筑的原来面目。最后,邀请历史、文化、艺术、建筑、考古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成立“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专家委员会”,指导各项保护工作。确保对宽窄巷子进行原模原样的修复,并且适当加入商业元素。

一方面,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让古遗迹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再如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的保护和改造利用、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开放型超大规模博物馆等。《马丘比丘宪章》一文中阐述:“保护、恢复和重新使用现有历史遗址和古建筑必须同城市建设过程结合起来,以保证这些文物具有经济意义并继续具有生命力。”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不是要求不做任何改动、添加甚至不作为,当然开发也并不是无序的开发而应该是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划的开发。

三、蔡伦古法造纸的保护

(一)法律措施

立足政府主导,增强法律威慑力。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蔡伦古法造纸系列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而且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所以对于蔡伦古法造纸系列文化遗产乃至其他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都将是一场长期的拉锯战。政府方面积极作为,规范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各种审批流程,明确各方职责,让蔡伦古法造纸系列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从法律层面,保证蔡伦古法造纸系列文化遗产不受破坏。

(二)经济措施

放宽市场准入制度,不断培育市场主体。如果缺少资金,根本无法实现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如果有资金,但无法盈利,同样也是无济于事[5]。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我们也可以适当引入部分市场经济的规则,建立多元化的市场机制。例如,可以實行专款专用制度,固定从门票等其余衍生产品中抽取部分比例资金用于支持蔡伦古法造纸技艺传承人的补贴以及对于部分毁坏遗迹的修复工作。

(三)文化措施

保护现有遗迹,传承文化经典。当地文化机构组织相关人员对蔡伦古法造纸技术进行相关细致考察并且编订成书,如条件允许可以申请加入校本教材,确保原始技艺不会失传。同时,可以积极运用自媒体平台以短视频的形式整合发布蔡伦古法造纸的技艺,不断扩大其文化影响力,打造衡阳(耒阳)又一大本土品牌,湖南凤凰是这一方面运用成功的典型。

同时加强对于蔡伦古法造纸系列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从各个方面综合权衡评估蔡伦古法造纸系列文化遗产的具体开发途径。比如张希月、虞虎、陈田等的《非遗资源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体系和应用》一文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即由资源禀赋条件、可展示与体验性、遗产地旅游发展条件3个方面的要素组成[6]。首先从理论上充分研讨各种措施的可行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在开发过程中对于蔡伦古法造纸系列文化遗产的损害。

四、结语

如今,蔡伦古法造纸系列文化遗产代表的不仅只是一项传统工艺技术,更代表着一种文化上的自信以及历史文明的沉淀。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造纸技艺的基本步骤仍延续着千年前的传统。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份宝贵的历史遗产,科学合理开发蔡伦古法造纸系列文化遗产也是完全可行的,让其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同时这也是打造国家软实力,提高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之一。借助当代的科学技术,辅之以当代的眼光,尘封千年的遗迹定将让人们感受另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参考文献

[1]胡晓钟.纸的诞生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蔡伦发明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贡献[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7(09):24–25.

[2]范晔.后汉书·宦官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5:415–421.

[3]周金华.试论蔡伦的科学精神[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04):68–70+86.

[4]李军阳.甘肃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4.

[5]王宇丹.文化投资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J].建筑学报,2006(12):52–53.

[6]张希月,虞虎,陈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体系与应用——以苏州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6(08):997–1007.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