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词的质朴之美以及后世情感共鸣分析

2020-11-18马富科

北方文学 2020年18期
关键词:情感共鸣宋词

马富科

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脉源远流长,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宋词是特殊的诗歌体裁,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被后人传诵。宋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可以与后代的读者进行心灵交流,与其产生情感共鸣,可以让读者找到与自己人生际遇相同的感慨。本文就宋词的质朴之美以及后世情感共鸣,展开具体探索。

关键词:宋词;情感共鸣;质朴之美

从某种意义上讲,宋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是雅俗共赏的,属于“大众文学”的范畴。雅俗共赏的文学作品可以带来亲切感,不仅文字优美,而且便于人们理解,可以与后人产生情感方面的交流,这样的文学作品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比如流行歌曲《明月几时有》的词源自北宋苏轼的《水调歌头》,宋词本身就是一种合乐的歌词,只是这首词当年是不是这个旋律已经无从考证。宋词能把寻常的事情写出情怀,感动无数人,几个世纪后还被后人填做流行歌曲歌词。这主要是因为这首词与后代读者产生了文化共鸣,能够与其思想方面进行深度交流。接下来,本文就此展开具体分析。

一、宋词的质朴之美简述

(一)语言直白

宋词最初具有注重儿女情长的色彩,但是措辞用语十分质朴。从李煜后,词的语言书写逐渐创建直白的特点,应用浅白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刻的人生感悟。读李后主的词时,可以被感动,而且再读时,会感受到深刻的意境。宋词完好保存了民歌的特点,具有大众化、口语化的特点,不管其类型是婉约还是豪放,都具有平实、质朴的特点[1]。柳永的词“以平实著称”,其词通俗易懂,即使没有景物描写,也能通过质朴的语言,将所表达的思想直射人心。其用词不夸耀的平和、淡雅,被后人广泛传唱。

(二)内容纯朴

在宋词发展过程中,初期创作体裁主要是为了表现个人情感,被称为“艳丽之词”。但是从北宋苏轼、南宋弃疾为首的豪放派开始,宋词的题材得到不断拓展,牵涉到哲理、咏古、怀志等多个内容,题材蕴含着生活意趣,体现了质朴之美。在宋词中彰显了个人体验,表现了市井生活,彰显了浓厚的生活享乐色彩[2]。即使词中描写宴饮、歌伎,但是与应试文学不同,充满着浓厚的大众生活气息,以民众生活为重要根基,可以将人生的所有体验蕴含在词中。

(三)情调中和

宋词风格各不相同,但是就整体风格来看,宋词彰显出朴实之风,主要表现为淡淡闲愁、随顺自然的处事之风,这都是词人的真情流露。在宋代词人的创作过程中,体现了淡然处世的人生态度。比如苏轼“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然、欧阳修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的豁达,大量诗词证明了宋朝文人都向往淡然处世之风[3]。宋词词句偏向口语化,对内容进行简单直接的描写,表达出真诚、实在的情感。不管是欧阳修的豁达,还是苏轼的淡然,体现出了词人真情流露的状态[4]。

二、宋词对后世情感的影响

(一)关于爱情

宋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主要是因为宋词可以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可以让读者找到与自身人生际遇相同的地方[5]。在宋词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各种感情,在这众多情感中可以引起后者兴趣的,主要是刻骨铭心的爱情。虽然人们的生活背景、生活环境、言谈举止不同,但是都会经历爱情,宋词中有大量描写爱情的词句,引起后世读者的深刻共鸣。比如赵令畤《蝶恋花》中:“尽日水沉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这是宋代婉约词的著名篇目,将缠绵悱恻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6]。像欧阳修的《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些词篇中表现的情感比较细腻,当后世读者阅读时,尤其是年轻读者读到这些爱情相关的宋词词句时,会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能够加强与其精神的交流。

(二)关于亲情

除了以爱情为主题的宋词可以引起后世读者的情感共鸣外,表现思乡怀人的宋词,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亲切感,让读者产生文化共同感。不管古今,家庭对于人都是重要的情感港湾,因为家中有自己的亲人,所以不管身处何处,其内心都对家乡具有强烈的思念之情。宋代词人的情感比较丰富、细腻,因此他们笔下的思乡怀人之情特别强烈。

比如晏几道在异乡作客、适逢重阳节时,通过创作人在异乡做客,每到佳节思念亲人,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7]。再如秦观的《阮郎归·乡梦断》,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在这首词的创作中,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包含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想念。作者孤身在外,以前中秋佳节尚可以鸿雁传书,但是彬阳这个地方看不到雁的影子[8]。宋代词人描写的思乡之情诗词,能使后代读者在阅读之际,产生深刻情感共鸣,对于出门在外的游子来讲尤其如此。

(三)关于生命

在宋词的创作过程中,诗人通过词表达自身对生命的珍惜之情。对于每个人来讲,生命只有一次,因此珍惜生命是永恒主题,可以引起后世读者的广泛共鸣。比如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这首词的创作过程中,大多是常见的“伤春”“惜春”主题,并没有什么新奇的东西。但是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欣赏,主要原因就是该词描绘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看着花开花落,年华流逝,燕子年年再来。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来表达对生命的眷恋之情[9]。这首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受到后世读者的广泛赞赏,主要是因为词人对生命的珍惜之情,引发后世读者的情感共鸣。

虽然古今有很大差异,但是不管处于什么年代,每个人面临的人生问题是相同的。比如,面临婚姻、爱情等人生问题,都要面对时间飞逝的现实。所以,当后代读者阅读到以爱情、思乡怀人、珍惜生命等主题的宋词时,会与古人产生“似曾相识”的稔熟感和“情投意合”的默契感,继而深化自身的情感共鸣[10]。

综上所述,宋词完好保存了民歌的特点,具有口语化的特点,不管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都具有平实、质朴的特点。有些词中体现了安静、平淡的生活状态。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主要是因为宋词可以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可以让读者找到与自身人生际遇相同的地方,是我国灿烂文化中的寶贵明珠。

参考文献

[1]刘美.宋词质朴之美的表现及与后世读者的情感共鸣[J].丝路视野,2017(07):37–38.

[2]闫姿旭.浅议宋词与后世读者的情感共鸣[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02):31–32.

[3]郑子龙.浅议宋词与后世读者的情感共鸣[J].长江丛刊,2016(32):7.

[4]吴露露.鉴赏宋词感受情怀[J].神州,2019(28):195.

[5]程建明.唐诗宋词的生命力[J].东坡赤壁诗词,2019(04):57–59.

[6]夏美艳.夏日炎炎读宋词[J].教师,2019(23):1.

[7]沈晓坚.身临其境——唐诗宋词中的飞鸟意象解读[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8):188–190.

[8]胡宇婷,李天贤.宋词中红色词英译的框架语义学研究[J].大众文艺,2019(18):197–199.

[9]宋秋敏.宋词“时间书写”的文化蕴涵与审美心理考察[J].天府新论,2019(05):138–144.

[10]赵永.浅析宋词的清空之美与豪放之气[J].山东青年,2019(06):199+201.

猜你喜欢

情感共鸣宋词
宋词里的中秋月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
品读宋词
【重点】古代诗歌阅读:宋词
情理和谐 成长相伴
初中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