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文阅读中的古诗词教学

2020-11-18缪丽娟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诗三首群文爱国

缪丽娟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因此,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其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将群文阅读教学应用于古诗词教学,有助于改变传统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升教学效率。

一、群文阅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1.有助于扩大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

若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让他们阅读,再阅读。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在有限的课时中完成课标规定的古诗词阅读量,具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很难快速提升他们的古诗词阅读能力。而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群文阅读方式,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多首古诗,帮助他们阅读不同类型的古诗词,日积月累,有助于扩大学生古诗词的阅读量。

2.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古诗词阅读视野

古诗词作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承担着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职能。在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阅读古诗词的视野,需要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吸引到阅读其他优秀古诗词上。教师在课堂上解读了课外文本,学生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参与课外阅读,长此以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还能帮助他们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随着学生阅读古诗词数量的增多,拓宽了他们的阅读视野,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养,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

3.有助于完善学生的古诗词知识体系

传统的古诗词课堂教学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主,即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再逐字逐句给学生翻译,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是在被动接受教师传输的内容,而群文阅读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一是教师通过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古诗词,指导学生在阅读后自行探究,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并将其补充至自己的知识库中;二是群文阅读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深刻地理解古诗词的知识和情感,并形成持久的记忆;三是群文阅读还可以根据某个主题,对主题相近或者相反的古诗词进行比较阅读,从而帮助学生掌握不同古诗词之间的差异,有助于完善学生古诗词的知识体系。

二、群文阅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统编本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结合资料,用心感受文字间蕴藏着的民族精神与爱国之情。以《古诗三首》教学为例,群文阅读应用策略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

1.前后联系,挖掘文本背景,提升理解能力

在赏析古诗词时,挖掘文本的背景,并对相关的作品进行拓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古诗词作品,还能为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帮助学生掌握另一种欣赏文学作品的路径。

如在《示儿》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进行提问:“同学们知道是什么让作者‘悲吗?让我们跟随陆游,去看看他的生活。”然后向学生展示材料:陆游在中年写道“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爱国将士想要为国效力却苦于无门的苦闷。面对北方人民在敌人铁蹄下苦苦挣扎的场景,陆游写下了“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晚年,陆游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却遗憾国家依然未统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示儿》。紧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读完了这首诗后,明白了陆游悲从何来了吗?”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由一名学生对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最后提问:“这位心系国家的爱国诗人,带着他毕生的遗憾以及对后人的希望永远离开了,那么他死后南宋统一了吗?”学生对上述问题探讨后,教师提问:“当时国家为什么会衰败?统治者都做了些什么?接下来让我们一去临安看看《题临安邸》。”让学生将这两篇古诗词进行联系,谈谈当时导致国家衰败的原因。

2.融入古诗词情境,想象人物形象

古诗词乃景、人、事、物、趣、情、境、理等的重要载体,这些元素彼此相互依存,共同抒发着作者的情感,阐述着观点,表达着事理。一首优秀的古诗词拥有特定的意象与情境。因此在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去感受意象,融入情境,而不是单纯停留在朗读、背诵、默写上。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者胸有意,入境始与亲。”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应用群文阅读,可以带领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置身在作者的情感世界中去细细品味、用心感受,这样的古诗词教学才更有吸引力。

在教学《古诗三首》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情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按照以下两条路径实施教学:一是“品文”,二是“赏文”,并将二者有机融合。如指导学生一边阅读《示儿》,一边观察所配的插图,学生便能更好地体会到陆游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心境,将自己化身为陆游,深刻地感受到在奄奄一息那刻的悲伤之情以及未能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遗憾。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融入古诗词的情境,想象人物的形象,提升了教学效果。

3.感悟作者情感,领略人物精神

情感作为古诗词的灵魂所在,犹如一根红线贯串在整个古诗词中。如果古诗词失去了情感,那便是无病呻吟。要想提升教学效果,便需要教师带领学生用真心去感受文字的温度,感受字里行间蕴藏的情感,如此才能从情感上产生共鸣。

《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三首古诗均是表达真情实感的佳作,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帮助学生走进诗词,对诗词产生亲切感。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如在读《示儿》与《己亥杂诗》时,教师提醒学生阅读速度要稍慢些,在读一句和第二句时要读出作者的悲伤、遗憾、无奈之情,在读第三句和第四句时则应读得语重心长,充分表现作者对国家统一的殷切希望。而《题临安邸》由于是一首政治讽刺诗,在读第一句和第二句时宜用低缓的语调,而在读第三句和第四句时应该用悲伤、愤恨的语调,如此才能充分理解作者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必要时,教师还可以在学生阅读时辅以相应的音乐进行渲染,让学生在音乐营造的情境中,想象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让学生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由此可见,通过群文阅读,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表达的爱国之情。

4.拓展文本,延伸方法

将群文阅读应用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学的目标并非单纯地让学生背诵诗歌、理解古诗的大致内容,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学习古诗词的要领。因此在古诗词群文阅读时,还需要注重延伸。方法有三:一是拓展文本。在完成《古诗三首》的教学后,教師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阅读更多的爱国诗人作品,如屈原、辛弃疾、王维等,感受他们不同的表达手法和情怀,有助于学生勾勒出爱国诗的知识网格图,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能力。二是方法迁移。教学《古诗三首》时,可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三首诗均表达了爱国情怀,但每一首是通过怎样的角度来体现的?学生通过总结可以得出:《示儿》是通过“但悲不见九州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统一的关心,引发学生思考“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原因,然后迁移至《题临安邸》,学生便很快明白是“西湖歌舞几时休”这骄奢淫逸的生活导致。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国家统一呢?再迁移至《己亥杂诗》中的“我劝天公重抖擞”,要想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兴旺,需要依靠犹如风雷一样振奋人心的思想与言论。这种阅读方式,可极大地提高古诗词的学习效率。三是延续思考。学习的关键是延续,因此,在完成教学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跳出课堂,延续对古诗词的思考:“为何诗人都普遍存在着爱国之情?”引导学生对作者所处朝代的经济情况、政治情况等进行关注,从而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古诗因其丰富的情感、凝练的语言、深邃的意境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而群文阅读为古诗的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不仅丰富了学生阅读量,还提升了学生阅读水平,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现状,科学地应用群文阅读,从而提高古诗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广东惠州市博罗县罗阳城郊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诗三首群文爱国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诗三首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爱国学·晒佳作
诗三首
爱国学·晒佳作
诗三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