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群文阅读教学效率的四个措施

2020-11-18吴小建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10期
关键词:群文议题交流

吴小建

于泽元教授十分推崇群文阅读,他将群文阅读定义为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选择一组文章展开阅读,以集体构建的形式来达成师生之间的共识。从于泽元教授对群文阅读的解释来看,开展群文阅读的关键在于选择一个好的主题,之后才能从议题出发选择一组合适的文章,既要拓展学生视野,也要符合学生年龄认知,还要有助于学生开展交流与讨论。笔者以群文阅读教学为视角,探讨以议题为主线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旨在优化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一、奠定学习基础,培养群文阅读习惯

做任何事都需要打好基础。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读书规则也需要事先熟悉。关于阅读,一年级的学生比较适应以游戏为主的课堂内容,很难一下子适应全是文化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应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怎样读、读书的内容等。一是读书的姿势,“身正肩平两脚并,书本紧紧捧手中。聚精会神看课本,身体稍微向后倾”。这一口诀需要记住,不过背诵起来比较难,也可以改得简单一些:“头正背直脚持平,眼离书一尺,胸距桌一拳,书本拿在手,稍稍超向外。”通过儿歌的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前牢牢背诵,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考虑。二是读书时一定要动笔墨,帮助学生学会基本的阅读操作,如在阅读之前,要计算好一共有几段,用数学符号标出。如,教学统编本一年级上册《秋天》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数清楚段落,“数一数,共分为几个自然段”,还可以配上提示:“自然段之前有两个空格。”如果是儿歌,同样需要数好段落,标注好数字,遇到了生字和难字,要用笔标出来,方便向教师、同伴、父母或字典求助,使学生牢牢记住生字,对文本有更好的理解。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仅仅对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就会违背语文学科的语用特质,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感情色彩强烈的语句进行仔细品味,揣摩这些语句在课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把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与敏锐性培养出来,让学生体会不同文章中多样的表达方法,感悟介绍知识、讲道理时独特的地方,进而学会在写作过程中将其合理运用。教师引导学生在创作相同主题思想时运用不同的风格,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他们的语用能力。

二、聚焦文本细节,推进群文阅读深度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很难对文本的独特之处有明确的了解,源于这个原因,教师需要充分发挥文本的优势,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进行细致、具体的描写和分析,帮助学生体会到文本语言的用意所在。

如,在教学统编本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领会到“景色优美”“资源丰富”是文本的关键词,这两个词语凸显出了西沙群岛“可爱”的特征,体现出了它的多种特点。其次,教师问学生哪些地方能体现出风景优美和资源丰富的特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发现了文中有很多表现景色优美且资源丰富的地方,如颜色多变的海水、形态各异的珊瑚、游来游去的鱼儿、奇幻美丽的贝壳、滑稽有趣的海龟……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寻找课文中描写海水、珊瑚、动物的语句。为了将珊瑚形态各异的特点更加灵动地表现出来,作者运用了一系列排比手法:“有的像绽放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着。”通过分析上述这些描写手法,学生能充分体会到作者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技术将原本缺乏生气的文字变为彩色的、会动的动态文本,让文本内容有了生命力。另外教师可采用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在思维的发展上有更大的提高,对于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有显著效果。

细节描写会使文本更具生命力。为了使学生对课文的细节描写有充分认识,教师可采取逐层深入的形式,针对课文的主题、写法与特征进行设计,让学生深度剖析文本内容。学生在整体把握、主题找寻、描写感知的过程中,会充分体会到细节描写的作用,对素材和内容之间的联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能够在以后的阅读、写作中更好地处理材料和文本的关系。

三、引导互动交流,培养群文阅读思维

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会围绕一个整体的议题进行阅读、思考和探讨,此时,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见解,并鼓励他们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同伴之间应求同存异。

如,在教学统编本二年级下册《寓言二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了解相关的寓言故事,并与同伴进行讨论,了解寓言故事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加之寓言故事本身具有的趣味性,且通俗易懂,学生都非常乐于开展阅读和讨论,他们的认知能力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加深。有的学生说:“我在读了《掩耳盗铃》后,觉得主人公很愚蠢,自己听不到,却以为所有人都听不到。”有的学生在经过思考后,联系身边的实际,补充了观点:“事实上,许多事都是如此,有的同学上课偷看课外书,用课本做掩饰,还以为天衣无缝,这不也是掩耳盗铃吗?”大家听后都对这个成语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体会到了生活中蕴藏的成语,开拓了思维,对成语的记忆也更加深刻了。

在探讨的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先自主思考与发言,然后抓住关键性的语句,围绕它们开展深层次的交流,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和接纳,并在讨论的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四、引导阅读反思,提升群文阅读效率

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除了实践,还需要进行理性与客观的思考,这样才能提升阅读效果。按照这种观点,教师也应积极地进行思考:如何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何帮助他们记忆关键知识点,提升阅读的能力。

如,在教学统编本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群文阅读,主题设置为“马”,并搜索了一系列与马有关的文章让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学生先后读到了《小青马》《苏和的白马》等优秀绘本作品。在自主阅读结束后,设计了教学反思环节,首先教师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式,认为学生阅读的作品虽然符合“马”这一大的主题,但和课本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下次阅读的过程中应当选择和中心议题有关系的书。此外,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反思道:“我经常一下子拿起好几本书进行阅读,多而不精,最后发现自己对每本书都没有深入研究。下一次要每一本书都读精、读透。”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认识到自己在选择议题和书目时的误区,学生也发现了自己在阅读中的问题,师生在反思中都获得了提升。

在开展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反思之外,还多次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并交流,在整个阅读中贯串自己的思考,去思考自己是否亲自参与到了阅读中,有哪些收获,是否愿意主动和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收获,以及是否愿意主动总结,增强自我认知能力,这些都能使群文阅读的教学效果有所提升。

低年級学生的阅读层次还比较低,且还没有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他们习惯于逐字逐句地去阅读,不仅阅读速度慢,还缺乏阅读的交流与反思。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议题指导学生开展群文阅读,并为学生补充搭配相宜的作品供学生阅读。通常来说,同一个主题的文章阅读难度较低,且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关注细节,鼓励学生开展交流与思考,这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大有裨益。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如皋市白蒲镇白蒲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群文议题交流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如此交流,太暖!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让政治议题“活”起来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