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探析
——以特殊教育专业《教育学基础》为例

2020-11-18杨小玲

安顺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育学大学生评价

杨小玲

(安顺学院特殊教育学院,贵州 安顺561000)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校课堂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强烈要求加强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且《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1]明确指出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和学习过程管理。不言而喻,课堂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关乎大学生的素质高低。然而,当今大学课堂却是高校质量下降的重灾区,面对教师的生动讲解,积极回应、互动的学生却不多。归根究底,既有教师的教学问题,又有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内驱力问题。如何改善大学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紧迫重要性

伴随着“00”后登入大学的舞台,随处可见人手一部手机刷微博、刷朋友圈等,有的甚至在课堂上课也是随意回复信息。大学生为何如此作为呢?主要原因应是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主动学习,是一种基于正确的学习观、明确的学业规划、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主动发起学习行为,自主进行学习过程,自我评价学习结果的学习行为习惯。[2]大学生主体意识强烈,而自主学习意识较弱,较少养成自我鼓励的学习习惯,常常陷入迷茫状态。从高中“他律”到大学“自律”的学习状态,使得大学生普遍存在迷茫的现象,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往往迷失了前进方向,找不到学习的动力和努力的价值,从而导致自我学习主动性差。杨小玲认为,初入大学容易产生迷茫的因素有,较大的希望与现实落差,难以适应从高中“分数”优越感到大学“能力”取胜,人际关系恐慌。[3]因为种种外在和内在因素,大学生一时较难适应大学新生活,需要教师在课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张千里认为,大学生缺失主动学习精神的现象具有普遍性,主要表现为学习盲目无序、依赖性强、懒散懈怠。[4]大学生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阶段难免会迷茫,而在迷茫的这个过程中,学习就成为了他们的负担,精力主要集中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学习反而成了副业。《教育学基础》课程是特殊教育专业一年级的专业基础课,在这门课上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就显得非常迫切重要了。

二、大学生主动学习的困境

学会主动学习可以说是大学生们的成长密码。一个人最终取得的成就,往往取决于多大程度上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既然主动学习这么重要,为何学生常常会产生迷茫呢?通过对安顺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的调查,其主要困境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对特殊教育专业和课程认识不清晰

特殊教育专业相对来说普及性不高,尽管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特殊教育,但能够清晰认识这个专业的考生却不多。虽然录取分数不低,但绝大部分学生都是靠后平行志愿投档,这就造成学生进入大学,对专业认识比较模糊。即使进行了各方面的入学教育,偶尔也会有申请调专业的学生;少部分同学,即使不调剂专业,也不打算从事特教工作,这从客观上加剧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困难。

(二)学习依赖性较强

高中的学习模式较为规范化,教师的教学节奏是缓慢密集的,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地跟着老师的节奏就可以学习好相关知识,取得不错的分数。而大学的教学是提纲挈领式,很多具体知识不会具体讲解,把主要内容讲解即可,而学生往往不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所以较难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导致学习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大学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学习的选择权在学生手上,没有他人约束和提醒,学习自主性大大减弱。

(三)学习效能较弱

学习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进行学习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与效果的评价。积极的学习效能感能够增强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对主动学习意义和价值的认可,反之,则会造成学习动力不足、缺乏主动学习精神和能力。而在大学中,很多课程平时很少布置作业,有些一学期下来只有一场期末考试,甚至没有卷面考试。这样一来,学生就缺少了一种对学习能力、学习效果评价的重要途径。大学期间考试的减少,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缺乏有效及时的反馈,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能感。缺乏学习效能感使得学生不能及时知晓存在的不足,不能及时得到提高。在此情况下,学生很难主动在课程方面提高自己。

三、基于大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分析

主动学习是指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参与并主动地构建知识、理解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5]在《教育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自我意识较为强烈,但主动学习意识较弱。对《教育学基础》课程认识较为模糊,期盼教师像基础教育阶段一样教学,过于依赖教师在课堂上的“教”,缺乏自我学习评价。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本课程从以下几方面来展示课堂教学过程,以期养成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

(一)确立课程的整体教学目标

《教育学基础》课程总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教育评价观和教育改革发展观念等,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及未来从事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规范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各章节最基本的概念与原理,并引导学生运用有关理论分析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养成主动地探索教育问题的习惯。教学过程采取启发式等教学原则,尊重并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把讲授、自学、讨论、作业、教育调查等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阔学生的教育视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呈现课堂教学的程序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要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务必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合作、相互主动建构《教育学基础》课程知识。教师进行教学设计,需要从整体课程教学出发,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既要体现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教师需要综合采用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主动创造师生互动的机会,满足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需求。

2.“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程序。一般来说,首先把本次课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教师采用讲解、归纳总结、学生讨论等方式,把所需学习的知识在教学情境中自主建构,动态生成,让学生接受、内化、吸收。例如在学习教师、学生、师生关系等章节内容时,先让同学们回忆,讲述“你”心目中的好教师、好学生和好的师生关系有哪些特点,然后归纳总结出它们共同的特征。在此基础之上,再来讲解何为教师、学生,最初的教师和学生有哪些特点,当今的教师和学生有哪些特点,以及从古至今,发生了哪些变化,然后再询问学生,“你”心中的好教师、好学生形象发生变化了吗?你期待成为什么样的老师呢?最后,给学生观看《来自星星的孩子》电影,让学生思考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能教学相长,共同成长。

3.“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程序。把《教育学基础》课程里与学生相关的内容提出来分类,以主题的方式让学生分组查找相关资料,写好讲稿,到课堂上展示,学生展示完后,教师再补充完善,同时对学生的备课、教学等给予建设性的评价。比如以“班主任”为主题的分组展示,学生分工合作,查找资料,制作课件,搜集案例,设计教学,撰写讲稿。学生从他们的视角去理解班主任,梳理其相关知识,把自己的经验融入到教学中,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对班主任的理解和思考更全面、更透彻。教师再从班主任的流变过程给予学生全面的视角思考班主任的相关知识,并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班主任,如何做好班主任角色等。

通过以上程序,基本实现了学生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认知领域发展。从记忆到理解,从应用到分析创造,不断递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育基础知识的主动建构。

(三)课程评价中体现课堂管理

《教育学基础》课程最终的成绩由“平时表现(20%)+考勤(10%)+期末考试(70%*50/54)+实验实践(70%*4/54)”组成,这是一种混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组合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不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而且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平时表现包括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委员记录课堂学生的提问、回答等情况,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情况,采用课堂观察量表,定性分析评价学生的平时表现,除此之外,还包括学生的教育调查和材料分析等作业,比如访谈对学生影响最深的老师,比如阅读材料分析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如何更好地德智体美劳五育共同立德树人等。考勤按照“缺旷1节课扣1分,病、事假4节课扣1分,扣分上限为10分,超过10分取消该门课成绩”折算。期末考试试卷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实验实践是学生课堂教学展示部分,主要是撰写教学过程,并进行课后反思,写心得体会,并反思如何合作才能更好地展示教学成果。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每一组选派代表到讲台上展示。教学展示环节,既有教师的评价,又有学生的自我评价,还有学生互评,最终成绩综合三部分评价分数。这样才能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师教的过程。只有采取这样的多元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潜能。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才有助于培育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观察同伴的表现,以及反思自己的表现,寻找存在的差距,才会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斗志。

通过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状态等,教师也可以及时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反思改进教学,以获取更好的教学、学习效果。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评价、学生评价等章节的内容知识,同时也结合当前的课程改革,深层次思考在评价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教学评价中体现课堂管理,有助于培育学生的自律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四、构建大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

从以上大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分析,以及从建构主义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分析主动学习的可建构性,从课堂教学的具体表现分析主动学习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之上,构建基于大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主动学习理论分析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的过程。[6]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和教师共创共生的场域。在这个场域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推动者和促进者,学生是积极的学习建构者,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创建学习共同体,学生在学习共同体的场域里,学习建构各自的知识体系,在自主研讨中,提升知识的“生长”。主动学习的根本在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也是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

维果茨基认为,“最近发展区”是指学习者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其中实际发展水平是由学习者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决定,是指学习者现有的心智发展水平,而潜在发展水平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决定,是指学习者尚未发展成熟的、潜在的心智发展水平。[7]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观察学生所处发展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搭建适当的支架,引导学生不断地向高阶发展,提升学生的认知技能,让学生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提升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分析

课堂教学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主阵地,如何让大学生在大学课堂里获得发展,是需要发展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尽可能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杜晓文从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教学评价[8]四个方面阐述了主动学习教学。张西莎认为教师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时事、案例等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构建积极的师生互动,更能提高学生的专注度,教学效果越好。[9]基于特殊教育专业的《教育学基础》专业基础课程,分析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特征。

《教育学基础》这门课程是特殊教育专业一年级的专业基础课,学生对大学生活还是懵懂的,对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殊儿童还没有清晰的认识。本门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所以在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等部分,以老师的主导为主,老师结合特殊教育学校的一些案例讲解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教育评价观和教育改革发展观念,培养学生用教育的眼光看待教育现象,提升学生理性分析教育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性比较强的部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选择等部分,以学生主体为主,老师引导学生如何设计教案、如何选定内容、如何进行学情分析、如何进行内容选择等,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在学生设计教学和自我教学展示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通过学生搜集资料、小组分工和讨论、撰写教案、制作课件、课堂展示,学生自主解决备课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个体积极主动构建自我学习的模式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所在。

(三)构建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

通过主动学习理论分析和其课堂教学分析,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图1 大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

1.共同参与课堂管理,培育学生自律精神

大学课堂似乎不用管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大学课堂逃课、睡觉等现象时有发生。在《教育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课堂管理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呢?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委员记录课堂学生的提问、回答等情况,以此作为课堂表现,折算为课程考试的平时成绩。教师也会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制定课堂观察量表,积极思考如何从管理角度,引起学生的学生兴趣。《教育学基础》课程评价采用混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组合的评价方式,把课堂管理融入到课程评价中,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课堂管理,既能提升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又能培育学生的自律精神。

2.师生互为主体的学习共同体,课堂场域里共创共生

在《教育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进行课堂教学。教师以“知识点+案例+研讨”的方式,让教师和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教师讲解举例,学生提问,师生共同研讨,营造活跃的师生互动氛围,促进学生的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由此避免了教师一言堂的弊端,既体现了教师课堂教学的价值,又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权和主体地位。通过课堂场域改变教学情境,让学生更愿意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学习教师、班主任管理等章节的时候,学生分享他们认为最受欢迎的老师和班主任的品质,归纳总结最受欢迎的教师、班主任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再结合课程系统地学习。当前教育乱象丛生,如何引导学生从教育的视角去看待教育现象,如何从本质上去理解当前的教育现况,教师要从全局视角去引导学生多维度思考。学生既要从自己的经验体验中去反思审视自己的教育经历,又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从更高层次去观察教育问题,解释教育现象,理解教育规律。师生互为主体,就不会出现教师唱“独角戏”了,教师和学生共同形成学习共同体,在课堂的场域里,教学相长,共创共生。

3.教学展示,体验主动学习的乐趣

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结合学生中小学的教育经历,选择与学生经验相关的内容,让学生以《教育学基础》教材为参考,搜索相关资料,制作课件,撰写讲稿。充分准备好后,分组展示。每一组都是分工合作完成的。有的同学查找资料,有的同学分析经验,有的同学到讲台讲解,有的同学制作课件、撰写讲稿等,在大家精心合作完成课堂展示后,撰写心得体会。根据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撰写课堂教学实践表。学生教学展示后,教师在此基础之上完善补充,设计一些师生互动研讨的环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中,启发学生思考,从不同个体角度观察教育现象,会有不同的教育解释。特别是面对特殊学校的学生,如何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学习的过程,非常地重要。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被动状态,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从低头不语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充分感受求知的乐趣,获取自我教学的快乐,体验自我主动学习的妙趣。

无论教师讲得多么生动,如果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高等教育质量就得不到保障。通过师生共同参与课堂管理、师生互为主体的学习共同体和教学展示,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大学生主动学习教学模式。主动学习是一种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通过《教育学基础》课程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自我建构适合自己的主动学习模式。学生探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提供方法论基础,如此才能让他们不再迷茫,充分体验主动学习的乐趣,才能快速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节奏,让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绽放青春的光芒。

猜你喜欢

教育学大学生评价
一部系统研究批判教育学的力作
——评《批判教育学的当代困境与可能》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韦钰:神经教育学与创新力培养
Analysis of the activation strateg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English language potential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