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顺屯堡民宿空间塑造与乡村重构的互动分析

2020-11-18董天倩孟文玉

安顺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屯堡安顺民宿

董天倩 孟文玉

(1.安顺学院旅游学院,贵州 安顺561000)(2.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223003)

当前,学界对屯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屯堡的历史发展及演变;二是屯堡村社组织的建设;三是屯堡的民俗民艺;四是屯堡的地戏。屯堡区域内的民宿,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学界对其关注和研究较少,没有专门性的研究文献,仅在相关研究中有所提及。

民宿能够为屯堡社区带来新的人群与资本,为社区内的屯堡人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源、就业机会以及与外界沟通交流的平台。因此,本文拟应用空间理论,对屯堡民宿空间的发展与屯堡乡村重构之间的互动进行分析,以期实现屯堡的民宿发展与乡村建设的双赢。

一、空间理论

20世纪末以来,空间理论从对资本主义生命力的研究延伸至社会学、地理学、城市规划等领域。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rve)在其专著《空间的生产》中指出,占有空间并生产出与其相匹配的空间,是资本主义能够得以新生的力量。列斐伏尔认为,空间产生于人的意识和身体,并通过物质生产活动固化后,反过来支配人的意识和身体。[1]在马克思关于时间与空间论述的基础上,列斐伏尔提出了物质性的空间实践、空间的表象化、再现性空间,以此来揭示社会生产、再生产和社会空间的联系。从空间视角来审视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的,还有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他从空间的角度来窥探政治权力,开创了 “权力—空间—知识”的空间分析框架。在对监狱、精神病医院等特殊场合空间进行分析后,福柯指出,空间中充满各种权力关系,是权力关系生存的物质场所。

随后,大卫·哈维(David Harvey)、爱德华·索亚(Edward Soja)将空间理论实际应用于地理学、城市规划等领域。哈维在列斐伏尔空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 “社会空间哲学”理论,并将空间具体划分为关系性空间、社会性空间、空间观念的多维性。索亚认为,空间是由社会生产的,而且如同社会本身一样,既以各种具有实质性内容的形式(各种具体的空间性)存在,也以个体和群体两者之间的一套关系,及社会生活本身的一种“具体化”与媒质而存在。[2]索亚还创造性地提出了“第三空间”的思维方式,“我将《第三空间》界定为理解和行为的一种他者方法,目的在于改变人类生活的空间性,它是一种独特的批判性空间意识,正可适应空间性一历史性一社会性重新平衡之三维辩证法中体现新范域、新意义。”[3]

国内学者对空间的研究亦不少,如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空间的内涵和外延;把空间理论应用于城市规划、乡村社区的研究等。乡村民宿,产生于乡村社区的空间之中,因此,有不少学者从空间的角度对民宿进行研究。笔者借鉴国内社会学相关学者的观点,从民宿的容器型空间、资本要素型空间、地域权型空间三个方面[4],分析安顺屯堡民宿空间的建设情况。民宿的选点及分布,随着民宿而来的资本以及人群,外来者与当地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对乡村社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试图在分析安顺屯堡区域内民宿空间建设的基础上,探讨民宿发展与乡村重构之间的关系。

二、安顺屯堡民宿

“屯堡即明洪武时之屯军。妇女青衣红袖,戴假角。女子未婚者,以红带绕头。已婚者改用白带……男子善贸易,女子不缠脚。一切耕耘,多以妇女为之。家祀祭神,多力善战,间入行伍,衣冠与汉人无异。”[5]据《安顺府志》的记载,安顺屯堡为明代洪武年间“调北征南”及其后期相应政治举措迁徙到安顺的屯军,他们有着自身的文化系统,迁移到安顺后,在与当地特有的自然地理、民族文化相互适应,形成了黔中一带独具特色的屯堡文化。据史料记载,公元1381年后,明政府相继在安顺境内设有普定、安庄、平坝3卫,其中普定卫设78屯、7堡,安庄卫96堡、1屯,平坝卫43堡、1屯[6]。目前,安顺境内现存三百余个屯堡村寨,主要分布在西秀区、平坝区、普定县。在屯堡区域内,仍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建筑、生产生活习俗、语言、节庆等。丰厚的文化底蕴,为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当前,随着乡村旅游以及文化旅游热的到来,屯堡区域内的民宿从无到有,在数量、质量上都在不断增加和提升。

民宿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与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程。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农民为了增加收入,为往来客人提供bed&breakfast的经营方式。20世纪80年代,台湾民宿兴起,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弥补传统酒店、旅馆住宿供应和服务的不足。随着台湾观光旅游的发展,逐渐形成个性化、艺术化的民宿品牌。大陆民宿发展晚于台湾,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农家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农家乐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品质上的提升,衍生为民宿。随后,在旅游发达地区,例如云南的大理、丽江,四川成都,浙江德清等地,出现精品民宿、连锁民宿,甚至是民宿村。

按照国家文化与旅游部2019年7月3日颁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旅游民宿指的是利用当地民居等相关闲置资源,经营用客房不超过4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m2,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客栈、庄园、宅院、驿站、山庄等。[7]

根据所处位置,可将民宿分为城镇民宿和乡村民宿。城镇民宿是利用城镇中闲置的房屋,进行个性化或主题性装饰,为游客提供食宿、交通、旅游信息的小型住宿设施。乡村民宿,是经营者利用乡村闲置的房屋,结合当地自然文化生态进行装修布置,为前往乡村的旅游者提供的小型住宿设施。屯堡民宿在位置上处于安顺屯堡区域内的村寨中,属于乡村民宿。

根据国家文化与旅游部关于旅游民宿的界定,结合屯堡实际情况,本文中的安顺屯堡民宿,指的是位于安顺屯堡区域内,经营者利用当地的闲置房屋,在融合当地自然生态、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装饰,为到屯堡区域进行休闲游憩的旅游者提供住所的小型住宿设施。因此,本文所讨论的民宿有以下特征:一是利用屯堡区域内的闲置房屋进行接待;二是在规模上,经营用客房不超过4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m2;三是对民宿的装修有地方特色,能呈现屯堡人的生产生活风貌;四是民宿的经营者或者管理者,即为民宿主人,可以是个人或者管理团队,不仅限于房屋的实际产权拥有者或租赁者。

三、安顺屯堡民宿空间分析

(一)容器型空间

按照规划学相关理论,容器型空间,即是事物所呈现出来的物质形态空间。

1.安顺屯堡民宿的分布

根据实际走访和网上查询,当前安顺屯堡区域内的民宿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 网上预订平台安顺屯堡民宿数量统计表(单位:家)

从表1中可以看出,因涉及到平台佣金,以及经营者的营销理念,大部分民宿会在常用的网络预订平台上线,在房间出售后向相关平台提交15%左右的佣金;部分民宿只在一个或者两个预订平台上线。因此,同一个景点的民宿数量在不同网络预定平台上的显示有差别。

根据网上调查和实际走访,屯堡区域内的民宿数量整体不多,旧州现有民宿27家、云峰本寨3家、天龙6家、普定6家。从规模来看,大部分民宿规模不大,房间数量3到10间;规模较大的为普定农耕庄园,有房间35间;其次是旧州归来客栈、中川花园、旧州客栈,房间数量分别为17、15、14间。

从整体上来看,屯堡区域内的民宿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对景区(景点)依赖性强。从民宿的数量以及类型上来说,旅游业态发展较为成熟的旧州,民宿最多,类型相对丰富;游客较少的其他三个屯堡景区(景点),民宿则比较少。

第二、类型较为丰富,有经济型的典型民宿,也有舒适高档型的精品民宿和品牌民宿。从类型上来说,屯堡区域内的民宿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民房或商品房改建的典型民宿。这种类型是屯堡区域中数量最多的一种民宿。此类民宿的经营管理者和接待人员基本上就是房屋的主人及其家人,出于增加经济收入或者对民宿的喜爱,利用自家闲置的房屋或者以租赁房屋的形式,进入民宿经营行业。比较典型的有本寨的云屯客栈、旧州归来客栈、平坝的萧也特色民宿等。二是利用旧屋改造的精品民宿。这类民宿数量不多,主要有旧州的旧州客栈、中川花园。这两家民宿充分利用原有房屋的布局,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建,整体上与旧州当地的文化氛围融为一体,又别具特色风味;三是外来品牌入驻的中高端民宿。此类民宿为安顺境外品牌民宿,出于市场开发的目的入驻屯堡区域,主要有旧州的朴岚居,平坝小河湾的颐居春生、天龙的优途丝路3家。

第三、民宿所提供的服务专业性整体参差不齐。除部分具有专业管理及服务人员的民宿外,屯堡区域内的大部分民宿在装修布局、服务质量等方面整体情况不是太好。部分民宿仅仅做到提供住宿,在设施设备以及接待人员的培训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2.民宿与安顺屯堡公共空间及绿色空间

公共空间,是屯堡社区民众的共同拥有和活动的空间,包括村镇的广场、休憩的廊桥和街市等,以及民众之间的信任与和谐共处的社区风貌;绿色空间,即为乡村民众所共享的绿水青山。民宿,除了本身的设计装修以及服务外,其所处位置的自然风光、民风民俗、休闲娱乐,是很大的吸引点。因此,民宿发展与所处区域的公共空间、绿色空间有很大的关系。

民宿与屯堡社区的公共空间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从民宿的角度来说:一方面,当前安顺屯堡区域内的民宿,其在与屯堡社区公共空间的关系上,基本上是相互依赖的。旧州、天龙、云峰本寨、普定区域内的民宿,总体数量不多,基本上是在原有房屋基础上改造而成的民宿,因此不存在对现有公共空间的侵占,而是依赖和利用现有的公共空间,给客人提供更多更广泛的休闲处所。在网上预订平台中,客人对民宿的评价中提及频率较高的词汇中有“周边环境好、环境舒适、会再来”。说明现有屯堡乡村的公共空间对民宿的回购率有一定的影响,在客人中有较好的口碑。另一方面,民宿在装修改造时,一般都会对房屋外墙、庭院进行一定的装饰,民宿的外观进而成为街边的一道风景,起到美化公共空间的作用;民宿外来游客所带来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也能对当地民众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进一步促进屯堡社区社会风气的优化。

从屯堡社区来说,既定的公共空间,加之外出务工人群逐渐增多,社区中活动的基本上都是老幼妇孺。因此,民宿及其游客的加入,让社区增加了活力和人气;淳朴的民风以及热情的民众,又反过来为民宿增加更多的吸引力。

总体上来说,当前屯堡区域内的民宿与屯堡社区之间能够做到共享共建公共空间和绿色空间。但随着民宿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注意以下事宜:一是民宿对社区公共空间和绿色空间无止境的私有化;二是在民宿得到发展的同时,政府和民宿要注意对资源、制度配置的均等化,营造共享共生的社区氛围。三是注意对生态环境的维护,保护好民宿和屯堡民众的“金山银山”。

(二)要素资本型空间

1.屯堡民宿的资本类型

安顺屯堡区域内的民宿,从房屋产权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用自有产权的房屋改造后进行民宿的接待;二是以租赁的方式取得房屋的经营管理权,而后进行民宿经营。从经营者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本地人,利用自建的房屋进行民宿经营;或者本地人在外获得一定资本后,返乡租用他人房屋进行民宿接待;另外一类是外地人,个人或者投资公司,到屯堡区域采用购买或者租赁的方式取得房屋的使用权,进行民宿接待。综上,屯堡区域内的民宿,其资本主要分为两类,当地资本和外来资本。这两类资本在屯堡民宿市场中互相博弈的过程,对屯堡乡村产生一定的影响。

2.民宿要素资本型空间对屯堡乡村的影响

民宿所带来的资本,对屯堡乡村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屯堡民众家庭经济结构的完善。在传统的屯堡村落,人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种植农作物、传统手工艺制作、经商等。随着旅游和民宿的到来,让屯堡村民多了一项就业和创收的机会,有经济能力和相关业务能力的村民可以经营民宿,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其他的村民可以到民宿工作,也可以向民宿的客人售卖自产的各种农副产品或手工艺制品。二是推进屯堡乡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屯堡乡村,以农业生产为主,辅以商业经营。民宿的到来,进一步完善了乡村的产业结构,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三是促进屯堡乡村民风民俗的改善。屯堡村落,以传统方式进行生产与生活,随着民宿而来的旅游者,他们带来了外界先进、新奇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在与村民的交流与沟通中,对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

民宿资本的到来,对屯堡乡村及社区民众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来资本给当地资本所带来的压力。外来资本所建设的民宿,其在硬件设施、服务质量上都较为专业,表现在民宿类型上,当地资本所经营的民宿基本上是经济型,而外来资本经营的民宿大多是舒适型或高档型。品质更好的外来资本民宿,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本地民宿的市场空间。因此,本地资本所经营的民宿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服务水平、改善民宿的硬件设施,以应对外来品牌民宿所带来的压力。二是随着民宿客人而来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对本地传统文化的冲击。当前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不断消失、淡化的问题。屯堡乡村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也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出现传承断代、变异甚至消失的情况。因此,在面对外来文化对传统民俗民风的冲击时,需要采取辩证的态度。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宣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更多的屯堡民众既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对现代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积极因素为我所用。三是外来资本撤离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善后处理。外来资本入驻屯堡村落,是看中其民宿开发价值,但在民宿盈利不如预期或者其他因素必须撤离时,其留下的民宿经营管理、房屋产权、员工善后等问题,将给相关管理部门带来一定的挑战。

(三)地域权型空间

地域权是爱德华·索亚在其著作《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中提及的术语,包含“诸如主权、财产权、行为准则、监督和权限等列举的概念的各种暗示。它是指各种空间范围的生产和再生产”[8]。

例7 (新编题)用石墨电极电解硫酸钠溶液的过程中,阴、阳极附近溶液的pH会发生明显变化。甲同学对pH变化分别提出下列假设:

1.屯堡民宿的主客关系

民宿的主客关系,主要指与民宿相关的当地人(当地居民以及民宿经营者)与外来者(外来民宿经营者、游客)之间相处的情况。其中,客人对民宿经营管理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屯堡民宿的主客关系。通过网络查询,当前入住屯堡民宿的客人,其对相应民宿的评分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1 安顺屯堡民宿网上预订平台客人评分情况统计表

从图1中可以看出,民宿评分为3.9分以下的有5家,4到4.9分的有35家,5分以上的8家,无评分的37家。从网上评分可以看出:第一、旅游者通过网络对屯堡民宿的预定率、关注度整体不高,无评分的有37家。经咨询网络预订平台客服人员,无评分的民宿,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近期没有点评、点评率低、没有客人在该平台预定;第二、评分低于4分的客栈数量相对较少,从客人的评论集中在服务态度不好、设施设备不完善、环境卫生较差。第三、客人对屯堡民宿的整体评价居中的最多,4~4.9分的有35家。从评论上来看,主要体现在:干净卫生、老板态度好、饭菜可口、有特色几个方面;第四、评分高的民宿数量较少,5分以上的有5家。这说明屯堡区域内的民宿,需要进一步提升整体的设施设备、服务质量,以赢得更好的口碑。

在实地走访与网络文本分析中,可以看出,屯堡区域内的民宿,其主客关系整体较为和谐,未发生典型的矛盾事件。从网上的评价上来看,提及“老板好、热情”的频率较高,而“老板服务态度差,不负责”的有一条,为一名游客对旧州某民宿的评价。客人对当地居民的评价,从“整体环境好、氛围好、服务员周到热情”中可以看出,由当地民众所营造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客人中有较好的口碑。综上,客人对屯堡民宿的主人与当地人的整体评价较好。屯堡民宿主人及当地民众应共同努力,为屯堡民宿赢得更好的宣传口碑,促进民宿的品质提升以及屯堡乡村整体良好社会氛围的营造。

2.屯堡民宿为本之“人”

民宿涉及人群较广,包括房源的提供方、民宿经营者(含相关预定中介人员),以及规划设计者、人力资源培训行业、相关物品的提供者,外来的旅游者,民宿主管行政部门相关人员。那么,在地域权理论下,屯堡民宿以人为本之“人”应该是谁?笔者认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其主体有差异:

从民宿的角度来说,逐利是资本的初衷,因此能持续经营,获得收益,是民宿经营的基本,其根源在于游客:改善提升服务质量、改善基础硬件设施,是为了让游客有更好的民宿体验,赢得口碑、开拓市场。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游客是民宿之本;从屯堡乡村来看,发展民宿,是为了完善产业结构、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其根本在乡村之“民”。因此,在发展民宿的时,要注意保护当地村民的整体权益,让更多的村民在民宿发展中受益。要注意处理好主客关系,为游客、乡村民众、民宿经营管理者营造良好的休憩与生活工作空间;注意均衡各方的权责、利益关系,塑造和谐的民宿地域权空间。

四、民宿空间塑造与屯堡乡村重构的思考

当前安顺屯堡村寨的发展总体来看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延续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大部分人从事与农业相关的职业,小部分经商。随着社会发展,有一技之长、副业经营较好的人留在当地,其余的青壮年则外出打工。因此,这种传统的屯堡村寨很多都成了“空心村”,留下的大部分是老幼妇孺,村寨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另一种是进行旅游开发的村寨,包括平坝区的天龙、小河湾,西秀区的九溪、云峰本寨、鲍家屯、旧州等。从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除了旧州旅游业态较为成熟之外,其他村寨的旅游发展整体不温不火,有的除了部分专业的研究者以及短途的一日游、半日游外,整体游客量不多,旅游相关的吃、住、娱等辅助业态不完备。整体来说,当前安顺屯堡的村寨在生产、生活、生态三个方面的发展上存在较多的问题急需解决。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民宿空间的塑造与乡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若想要民宿发展与乡村建设正向相关,需要在民宿空间塑造过程中,促进屯堡乡村“三生空间”的优化与重构。乡村重构,“即为适应乡村内部要素和外部调控的变化,通过优化配置和有效管理影响乡村发展的物质和非物质要素,重构乡村社会经济形态和优化地域空间格局,以实现乡村地域系统内部结构优化、功能提升以及城乡地域系统之间结构协调、功能互补的过程。”[9]具体来说,通过对民宿的容器型空间、资本要素空间、地域权空间的塑造,来促进屯堡乡村生产、生态、生活空间的优化,推动乡村的整体重构。

(一)完善民宿容器型空间,推进屯堡乡村生态空间的整治

生态空间是自然基础存在的基本形式之一,凸显了人类活动的地形地貌、地理区位等场域内容[10]。包括区域分布以及相应的公共空间、绿色空间在内的民宿容器型空间的变化,会对屯堡乡村的生态空间产生影响。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行政部门在民宿经营审批、引进民宿资本时,需要考虑到乡村的承载量以及适合的民宿类型,让民宿的发展与乡村的自然文化生态空间相匹配。其次,民宿在修建或者改造时,需要根据当地的生活、生态环境,遵循景观生态学相关原理进行整体性的规划设计。最后,民宿在经营过程中,要挖掘当地的历史人文脉络,注意协调村落自然生态、主人及客人的心理及社会状态,努力营造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整体环境。

(二)完善民宿资本要素空间,推动屯堡乡村生产空间的产业结构调整

生产空间就是人类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的空间场域,是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11]。在民宿资本要素进入屯堡乡村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带动民宿周边产业的发展与复兴,促进乡村生产空间的变化。因此,屯堡乡村在提升原有的旅游接待服务功能外,可以建立与乡村旅游相匹配的旅游商业板块,包括乡村生产体验系列产品:农副产品种植与生产、手工技艺品的创作与加工、特色民俗活动等;结合当地特色打造购物美食街、历史街区;设立村镇主题博物馆、演艺中心等。以较为丰富的民宿周边业态,促进屯堡区域的产业结构化调整。

(三)改善民宿地域权空间,促进屯堡乡村公共生活空间的扩展

生活空间是人类居住、消费、交往和娱乐的主要场所,也是地域文化产生的主要场域[12]。屯堡村落的生活空间是民宿发展的重要吸引力,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扩展乡村民宿主客(乡村民众和当地民宿经营者、外来游客和投资者)交流的公共场所。在原有公共空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开放如祠堂、寺庙、集市等场所,一来可以强化乡村民众对祖先、族群的认同;二来让外来的游客进一步了解屯堡乡村的历史文化和生产生活习俗。第二、完善乡村公共活动的相关制度,如传统节俗的开展、村民(本土居民和外来者)行为公约等,让乡村的公共生活空间有理有序地得以扩展。

五、结论与思考

民宿,是屯堡乡村与城镇进行沟通的一个有效途径。城镇居民走进乡村,留在民宿,有了更多驻留乡村的时间,可以更好地了解乡村生产生活;乡村居民通过民宿,无论是经营民宿,还是在民宿工作,亦或是向民宿经营者以及客人售卖自产的农特副产品,在获得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彰显了自身的社会价值。因此,注意塑造好民宿的容器型空间、要素资本空间、地域权空间,能够促进乡村的发展,推动乡村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重构。民宿发展和乡村建设互相促进,让民宿成为屯堡乡村与外界交流的良好渠道,屯堡民众获得幸福感的助力点;让屯堡乡村成为民宿发展的摇篮,游客心灵栖息的家园。 国务院在《关于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中指出:要“鼓励发展租赁式公寓、民宿客栈等旅游短租服务”[13]。因此,不管是国家层面的重视,还是乡村发展的需要,发展民宿,是当前屯堡乡村的一个重要举措。然而,在发展民宿的同时,需要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在不断完善的民宿业态中,当地居民的参与程度如何?需要采取何种措施让他们深度参与民宿的建设与发展?笔者认为,让乡村民众成为民宿发展的参与者、甚至决策者,而不是旁观者,对乡村地域权的营造以及公共生活空间的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需要处理好乡村土地拥有者与民宿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在当前的屯堡区域中,部分民宿的经营者即为土地拥有者。但是,随着民宿的发展,在大批外来资本入驻屯堡民宿行业后,民宿的经营者因为没有土地的使用权,存在一定的变量;大量土地的拥有者因为缺乏专业性和资本,仅能浅层次参与民宿发展,或者被民宿拒之门外而外出打工,从而带来乡村人口结构及乡村传统社会文化的变化。如何做到屯堡民风民俗的保育有待进一步思考。

猜你喜欢

屯堡安顺民宿
孪生院子民宿
安顺学院获批新增两个本科专业
屯堡社会与乡村振兴暨贵州省屯堡研究会2021年学术年会在安顺学院召开
东胡林民宿
美术学视野下安顺屯堡民宿主题设计探析
乡村振兴·安顺宣言
情定安顺的“白衣天使”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屯堡仪式社会研究》成果简介
你是民宿达人吗
风景这边独好
——安顺旧州浪塘村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