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化”创新探究
——基于“精准扶贫”模式的视角

2020-11-18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精准化精准思政

■尹 敏/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育方式单一、课程模式陈旧。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的开设主要面向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教学模式大多以课程讲解为主。可见,其缺乏必要实践意义,进一步致使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兴趣不足,甚至对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表现出“选修”的态度,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甚至被弱化或者缺失。这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正确思想意识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得不到深化。鉴于此,思政教育应精准定位自身课程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学方式的创新机制,大胆更换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第二,教育内容笼统,缺乏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更多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授课过程中要关乎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对教学理念的理解性差异。据调查显示,学生思政课积极性有待提高,本科生在课堂上有过睡觉实例者高达52.9%,学生们表示要接受丰富的教育方法和内容[1]。可见,思政课书本知识的讲解应该加强创新教育。鉴于此,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学生的实际,加入当下学生喜闻乐见的社会思政案例,引发学生探讨学习的兴趣。另外,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应该做足课前调研准备,针对问题,精准帮助。

第三,教育力度薄弱,监督检查缺失。首先,各高校都设有相关教务系统,来加强学生的课程教育,但是在正常的上课效率考评等问题上却差强人意,主要是监督检查的主体模糊不清,缺乏较系统的监督考核部门及贴近学生上课效率的检查机制。其次,思政教育力度也有待提高,一些高校的思政课教师数量比重不足且排班较多,有的教师身兼数职,科研与讲课冲突较大,有些学校辅导员与学生数量的标准比例不合格,远超出1:200的标准,更严重的是非思政专业的教师则被雇佣上课。这使得思政课的教育效度整体呈不高态势。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就

第一,立德树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树立健康人格。大学生步入大学校园,在青春年华时及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以后自身心理健康发展、分析心理健康问题等思想意识上有积极影响,且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另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促进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是培养大学生思政课的主要方式。通过传授积极正确的观念意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德育观,树立诚信意识,为学生道德的培养奠定基础。

第二,教育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当代教育事业的深化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在校接受的必修课,主要以理论课程讲解为主,以教师、辅导员引导、校园文化熏陶等教育方式为辅。而这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一程度上有利于完善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的教授可以加以引导,有利于学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1]。

第三,社会稳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新青年打好心理健康发展的“预防针”,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人格,一定意义上有利于社会、人文的和谐发展。刚步入大学校园生活,学生的价值观念发展不完善,心理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而学生步入社会发展后,随着人际交流的频繁以及处事模式的不成熟性,极易导致大学生心理出现偏激、扭曲等问题。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契机,为学生顺利适应社会生活打好基础。

二、“精准扶贫”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构建

(一)“精准扶贫”模式概述

精准扶贫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国家发展的新时期、新进程中提出的新战略扶贫指导思想,它是我国现阶段扶贫攻坚的关键举措。其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2]。

第一,精准识别。它是实现精准扶贫政策的基本前提。通过对帮扶对象界定的清晰,根据识别标准,从而确定真正贫困村、贫困户。

第二,精准帮扶。它是精准扶贫的关键。通过精准识别,将帮扶对象界定清楚后实施帮扶措施。然而,中国致贫的原因多样复杂,因此选择的帮扶措施也应精准到位,对贫困者的帮扶是“授之以渔”还是“授之以鱼”,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第三,精准管理。这是精准扶贫的保证。即对农户的信息管理运用数据平台做到动态系统管理,使得扶贫个人信息真实、可靠、管用;扶贫操作要阳光下进行,即公开、透明、接受监督批评;扶贫事权管理应该明确到位,实现各职权责明晰、分工到位、工作高效。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化”创新探究

第一,精准识别“特殊”学生,开创具有人文情怀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学生信息调查。学生基本的信息调查有利于及时发现“特殊”学生,利于排除问题。这可以通过深度访谈法、抽样调查法等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此外,可以借鉴“精准扶贫”模式中对被教育管理者建档立卡工作,来建立学生个人的动态系统档案,通过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心理测试、思想政治考试、师生评判等综合打分,保障学生的思想意识、心理状况呈良性发展。

创新识别方式。学生思想教育不仅仅是任课教师、专职辅导员老师的工作,此外,学生宿舍舍友、家长等人群也应与学校保持联系,保持双方信息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生活等近况,目的是发现学生问题,做及时处理。此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应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宣传,比如设置动态的校园媒体播报板块、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学生会及时发放思政宣传单、辅导老师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传播思想政治资料等方式,对学生思政教育精准发力,从而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积极的身心发展。

第二,创新多维精准的思想教育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应发挥精准化帮助教育。在现实教育中,一些学生遇见烦恼,不知道具体通过什么渠道、采取什么方式解决自身压力。调查显示,学生遇见苦楚第一个求助的对象为校外非学生群体,占比近30%,而求助教师、宿舍同学占比分别为4.9%、11.4%[1]。可见,学生遇见烦恼、苦楚时对求助对象的界定更多倾向于校外人员。因此,从帮助学生解决困扰、教育起拥有积极心态等方面,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发挥多维度的教育思想,不仅仅发挥教师、辅导员的引导教育工作,还应该摸清学生的心理诉求,应对不同学生的诉求方式,比如,思政教育的个人测试帮扶app、校园思政教育宣讲会、校园一对一思想帮助理疗等等,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诉求,有多种选择自我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另外,从帮扶形式上,学校也应该摸清学生的社会人际关系,主要是动员学生家长及时与学生、学校保持沟通交流系统。

第三,加强学生思政教育精准监督管理工作。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应该做好学生后期教育的摸底排查工作,即做到精准的监督管理工作。只有这样,学生的自我积极意识才能彻底“生根发芽”。加强学生思政教育精准监督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一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摸底考察工作,从书面等文字测试中发现问题学生,做及时管理、教育;二是要加强一对一的沟通交流工作,辅导员、老师可以运用深度访谈、随机抽样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心理健康状况等,再者还要发挥班委、学生会的沟通交流工作,保障学生之间的必要联系,从而做好笔录。三是要学校做好学生的相关信息化管理。对学生的思想发展意识做好动态的信息化管理、评估等工作,建立思想、心理意识预警线,对部分问题“边缘化”学生及时关注、教育,从而降低危险系数。

猜你喜欢

精准化精准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洞”察脱贫——“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录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构建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思考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精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