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艺术实践中的探索与思考

2020-11-18宋亚通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艺术类思政育人

■宋亚通/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问题,要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养一批高水平创作人才”。高校艺术类专业是国家未来文艺建设的储备力量,肩负着建设与发展文艺事业的重要责任,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的关键因素。发展好文艺事业的重中之重在于文艺队伍建设,建设好文艺队伍取决于对储备力量的培养。高校作为艺术育人的重要场所,大学阶段是进行艺术类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黄金期。专业教育与品德教育是高校工作的职责,将两者切实可行的落实好是高校教育从业人员的义务。

一、在高校艺术实践中开展思政教育的现实需求

伴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加之国家积极的促进政策,为文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制度保障,专业自身建设与行业未来发展势头良好。但近年来高校艺术类专业在不断扩招,面对基数的增加,加之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对在校生的影响逐日凸显,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愈加严峻。

高校作为培养年轻群体的主要阵地,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与精神养分。大学阶段是人格培养、性格塑造、三观引导的关键期,高校教育的参与者应又好又快地把握好学生培养的“育苗期”,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分析艺术生自身特点,其性格活泼、思维活跃,善于发现并接受新鲜事物;同时也更容易被外界影响,自身思辨能力与政治敏感度相对薄弱,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度较低。基于以上特点与问题,寻求贴合的方式与方法尤为迫切。

艺术生对专业学习习惯的养成,促使其对专业的热衷程度高于公共科目,从专业教育自身出发开展思政教育,更易促使高效的产出。艺术实践作为艺术类学科自身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在推动专业建设与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校艺术实践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给相关受众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路径。

二、高校艺术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高校艺术实践的特征与类别

在进行高校日常教学过程中,实践是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重要的途径之一,也是一种有效促进高校综合素质教育的方式。根据各高校艺术类学科对专业设置的不同,开展艺术实践的形式丰富多样。

美术与设计类专业的教学产出以“静态”为主,实践以画室与工作室为主要创作场所,将绘制艺术作品展览与观众、将设计产出应用与市场。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智能通讯设备的普及,线上传播方式拓宽传播渠道,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促使其实践产物更迅速有效的传递给受众。

舞台表演类专业产出以“动态”为主,实践以各类演出场地为表现空间,如我们熟知的音乐厅、剧院、演播室,从事者们精心编排创作,采用声、光、像等多种形式将作品传递给观众。

(二)思政教育对艺术实践具有重要引导作用

针对高校艺术生培养的功利化现象,需要德育来“降降温”。分析逐年来的艺考大军,为了高考而学习艺术的考生比例逐年增加,造成生源品质降低,为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带来了阻碍。基于为社会文化繁荣培养建设者的出发点,兼顾“效率”与“质量”是高校艺术生培养的重要任务。

艺术实践是艺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整个艺术教育产业的重点。实践的质量决定了艺术培养成果的好坏,实践育人是艺术类专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但“重技艺、轻德育”是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典型特点,由于艺术生普遍具有活泼开朗的性格,对学校设置的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课程耐心程度低于其他专业。倘若不及时加以行之有效的德育方式变通,久而久之易造成艺术生的性格偏差、降低正确价值判断能力、削弱整体素养的提升力,对其自身长远发展埋下绊脚石。而立足于艺术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专业特色,是解决这项矛盾的重要途径,提供了有效的精神引导。

(三)艺术实践是推进落实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

高校艺术实践活动是当代大学生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感知,结合艺术教育与自我丰富,通过音乐、舞蹈、绘画等具体形式表现出来。一方面,是对自我艺术素养的表达,将生活的艺术之美向外界表达,提升自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是将美好的事物通过表现媒介传递给外界,影响着周边事物。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艺术实践为思政教育提供了诸多媒介,一个个艺术作品具有深刻、有效的宣扬与教育作用。如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绘画作品《开国大典》、影视作品《建国大业》,将爱国情怀与民族大义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采用艺术的实践形式将家国大义表现给观众,形成内心深处的共鸣,传播更迅速、普及面更广阔、育人作用更深刻。

三、思政教育在高校艺术实践中的途径与方法

(一)以党的先进理论为指导,把握好开展艺术实践风向标

发展理念应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实践指导,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承担起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责任。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为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丰富形式,充实内容,积极开展艺术实践与人才培养,营造积极的发展与育人环境。

(二)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心理成长特征,以思想教育为着力点,融合具体专业方向特色,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利用专业学习的互通性、专业教育的共性,进行跨专业融合。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型,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进行互联网育人模式,进行“艺术+互联网”育人方式。利用党课教育的针对性与及时性,将党课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开展“艺术+党课”新育人模式。

同时立足于学生群体,打破专业间壁垒,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艺术展演,丰富教育形式。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高等教育支出逐年加大,高校艺术发展进入快速时期。在高校育人环境中,积极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落实开展关于爱国题材与价值观教育的艺术创作,陶冶学生艺术情操的同时,将思政教育融入作品题材,采用画展、音乐会、舞台剧等丰富形式进行间接思维引导,推动校园德育自身发展与配套提升。

(三)跨专业互通,形成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合力

在高校艺术实践中,思政教师与艺术教师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打破专业壁垒,形成“艺术实践+思政教育”的育人模式。思政教师在为艺术生进行课程教育时,应结合其专业特色、接受方式,细化授课流程。以具体艺术学科案例为模型,深入挖掘德育关联,增加思政课程趣味化,提升学生理解与接受程度。而专业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应兼顾学生的思想教育。凭借专业教学的便利性,更能第一时间发现学生思想变化与问题,并能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

高校形成多渠道互通模式,建立学生信息反馈机制,组织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进行信息共享,专业教育形式与品德教育内容互相补充,提升育人合力。更能加强专业兴趣,提升思政教育产出,积极响应国家对文艺事业与高校教育的号召,积极为国家文艺队伍建设“育苗”,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好育人工作。

猜你喜欢

艺术类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