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11-18贾媛媛周雪坤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西安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西安医学院全科医学院
■贾媛媛 蔡 瑜★ 吴 戈 安 稳 周雪坤/1.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西安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3.西安医学院全科医学院
中国大学与西方大学相比,具有其鲜明的意识形态特点,即它的“德育共同体”性质。不同于大学仅仅是“学术共同体”的西方理念,当代的中国大学更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到十九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也对教育理念做出明确的指示,充分体现了德育的重要地位[2]。立足于新时代的背景下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是高等医学院校培养优秀医学人才,保证社会主义医学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
一、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存在的困境
(一)教育主体对医德教育重视程度不高
一直以来,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没有给予医学伦理学等医德教育课程足够的重视,仅仅将其看做一门基础课程,未将其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培养体系中,以至于多数医科院校医德教育的有效性不足。另一方面在当今医学学科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对医学专业知识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作为受教育主体的部分医学生对学习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上投入了大量时间以及精力,但对自身心理健康素质及职业道德水准的提高上投入远远不够。
(二)医德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
当今时期大部分院校还停留在医德教育的理论讲述上,未能及时进行充分有效的实践,导致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水平虽然普遍较高,但在部分学生中存在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的发展不协调、知行断裂分离等问题。进而导致一些缺乏自我管控能力的学生,在投入到实际工作后很容易受到消极因素作用,发生自身行为与医德相悖的状况。
(三)医德教育环境对医学生医德养成的影响
近来社会风气以及家人朋友对医学生医德素质形成的作用也愈发凸显出来。社会风气以及家人朋友过多传物质第一的思想,也容易让学生在学习工作的同时产生“自卑感”,甚至对自我世界观、人生观产生怀疑,从而做出违背医德的行为和事件[3]。
(四)医德教育有效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对大部分医学院校而言,设置的学生医德教育评价标准是基于课程成绩,未对学生日常行为表现、道德认知以及情感等因素做出充分考量,因此学生往往重点关注的是医德考试的理论成绩而非自身日常的行为及规范,导致医学德育的教学目标与实际效果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4]。当然,在实际医德评价体系建设过程中,由于需要多个部门协作,同时又有着较长时间的跨度,对各种因素需要综合考量,故而存在着相当大难度。
二、医学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
“立德树人”是在坚持德育为先、以人为本理念毫不动摇的前提下,通过德育教育的引导与塑造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得他们在走向岗位后能够服务人民、奉献社会[5]。高等医学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坚持以人为本基本原则,贯彻“立德树人”理念,综合利用发挥学生、教师与学校三方面因素,促进学生全人发展[6]。
(一)学校层面推动教学体制改革
在医学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途径中,推动医学教学体制改革首当其冲。当前高校行政化的管理体制已明显阻碍教学教育的发展,只有通过创新管理体制,教育教学过程中短视性与功利性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同时通过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搭建医德教育平台体系,加重人才培养方案中医德人文教育课程比例。通过“三融入”模式,充分发挥道德教育的价值,突出道德教育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立德树人”实现途径的中心地位。“三融入”模式具体内涵如下:一是将课堂教学与医德教育相融合,借助案例教学的模式对典型的医德案例进行普及,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二是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医德教育相融合,在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注入医德元素,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渠道与空间接触学习相关知识,医德素养得到切实提升;三是在具体临床实践带教过程中融入医德教育,充分挖掘我们身边暖医、大医事迹,用优秀医生的良好品格来感召学生,引导学生树立“医者仁心”的理念,提升学生的医德修养与崇高的职业精神。
(二)教师层面加强师资建设
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学校要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首先要培养一支学高身正的师资队伍。其次在课程设计上,要注意到“立德树人”与传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之间的区别,突出课程特色;在授课方式上,注重课程开展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充分发挥交流会、讲座等多种形式,并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需要;在完成“立德树人”教学任务后要及时进行效果评价,并第一时间反馈评价结果,对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经验以及问题做好有效记录,以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最后是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作为一线的学生工作者,“立德树人”工作理念必须首先在他们身上得到有效落实。他们需要将“立德树人”贯彻落实到自己的思想与工作中,切实践行院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根本任务,为优秀医护工作者的培养贡献自身力量。
(三)学生层面加强自身修养
在医德素质养成中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及时进行充分有效的实践。就医学生而言,首先他们要自觉建立起学习法律法规及医德医风知识的意识,在习得相应的职业道德与操守知识后,将自身的行为与学习的规范结合在一起,慢慢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不良思想时刻保持警惕。同时广泛参与到各类实践活动、公益活动中,将自己的责任心与仁爱之心付诸于实际行动中,在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
三、医学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保障机制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途径,关键在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一)建立健全的“立德树人”激励机制
高等学校领导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要有正确认知,对他们的工作以及付出也应给予足够尊重,在此基础之上学校的各项工作才能获取教师的支持与认可,工作积极性也能得到有效提升。此外,在教师队伍建设原则上需坚持“高素质、高水平、高要求、高待遇”,要出台一系列制度及相应的激励机制,相应的政策奖励需要兼顾到物质与精神两方面,保证教师能够获得更好的待遇,解决教师们的后顾之忧,这样才能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
(二)建立健全的师德监督机制
学校相关部门要搭建一个多层次的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要保证评价结果的透明性与公开性,并将结果直接与教师的考核奖励、职称评审等挂钩,以保证职业道德评价结果落到实处。
医学是一门生命科学,以人为服务对象,医者必是仁心仁术之人。在医学生成长为优秀医生的过程中,要自觉将医德修养贯穿始终。高等医学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医德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使命。学校通过搭建起医德教育平台体系,实现医德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医德与医术教育的有机结合,同时再完善一系列监督及激励机制,定会为社会培养出大批有崇高职业精神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