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乡教育差距探析
——基于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

2020-11-18中北大学理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师资差距

■常 璇/中北大学理学院

“文化再生产”是皮埃尔·布尔迪厄教育社会学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其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与出发点,他认为教育有助于维护一个不平等的、分化的阶级社会,并使之合法化。就我国来说,目前我国城乡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文化再生产”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孩子低社会地位的再生产。

一、我国城乡教育差距:一种文化再生产过程

(一)城乡家庭文化资本的差异

居民的文化水平不同,其对子女的教育观念、教育期望以及教育投入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别,家庭文化资本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子女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水平。

第一,城乡居民文化水平的差异。布尔迪厄认为,一个人的文化水平和修养可以被视为具体形态的文化资本,而被社会认可的学历和文凭则成为制度形态的文化资本。上述两种形式的文化资本不可以直接传递,但可以通过家庭生活的耳濡目染,使子女在无形中受到熏陶,以此实现代际之间的传递,再通过学校将其制度化为教育资格。调查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学历在大专及以上的比例高于农村居民,而这种文化水平上的差异也造成了对子女教育观念的差别,所能为子女提供的文化资本也存在差距。

第二,城乡居民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不同。布尔迪厄认为教育期望来自惯习,指的是人们对于客观可能性的主观内化和领悟。现实生活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也容易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孩子的父母容易受农村传统观念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对孩子教育期望值较低,加之在农村生活压力较小,动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受重视程度。而在城市中,父母由于自身职业、地位及周围面临的压力,会对子女的期望较高,希望子女通过良好的教育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第三,城乡家庭子女教育投入上的差距。在对子女教育的经济投入方面,城市家庭也是高于农村家庭的。城市家庭的父母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期望值较高,在经济和时间上对于教育的投入也会更高,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是从胎教开始的,购买书籍、参加培训班等,到了学龄期又为孩子购买各种高科技的教育设备,为孩子选择各种各样的特长班与课后辅导班。而部分农村家庭的父母则容易忽视基础教育之外的其他教育方式,甚至把教育当作学校的工作,有顺其自然的心态。

(二)学校教育中的文化再生产

城乡教育在师资水平、教育内容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拉开了差距,导致了学校教育中的文化再生产。

第一,师资水平的城乡差距。无论是教师的学历、职称、科研能力、年龄结构,还是教师的数量,城乡之间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农村学校由于经费和条件的限制,很难吸引到优秀教师,再加上越来越多的农村教师为了更好的发展前途走向城市,农村中优秀教师的流失现象日趋严重。近年来,国家通过“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政策向农村输入优秀教师,教育政策向农村倾斜,但总体上城乡师资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教育水平。

第二,学校教育内容和考试存在城市偏向。相对而言,城市学校中更加重视素质教育,学生在美术、音乐、体育、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特长更容易被发现和培养,而农村地区由于师资力量和基础设施受限,教育内容相对单调。在文化再生产理论看来,考试表面看似客观公正,实际则含有明显的文化偏向。近年来,高校招生方式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校长推荐制、自主招生等等招生方式固然有利于教育改革,但实行这些制度的学校大多为名牌大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所就读的高中却有一定的要求,这就给城市孩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二、文化再生产的结果:社会再生产

(一)大学生生源状况:城市孩子多于农村孩子

总体来说,大学生中出生于城市家庭的学生多于农村家庭的学生,而名牌大学中这一情况更甚。布尔迪厄与他的合作者从1965年开始的对大约10000名学生的调查证明,“精英”学校的学生主要来自社会支配阶层。根据对来自84所高等教育机构调查资料,布尔迪厄也证明名牌大学的学生更多地出身于社会的支配阶层,而普通大学的学生更多的是来自于被支配阶层。①这说明了代表了精英教育的名牌大学中仍然以城市的孩子为主。就我国来说,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1980年-1985年出生的人中,出生于城市的孩子上大学的机会是出生于农村的孩子的5.5倍,而在1975年-1979年出生人口中,这个数字为3.4倍,这说明高等教育中城乡差距在继续扩大。农村孩子上大学机会少,低学历导致工作机会和工作内容受限,可能从事社会声望较低的职业,位于较低的社会地位。这样,便完成了布迪厄所说的文化再生产到社会再生产的过程。

(二)城乡孩子在专业选择和就业上存在差异

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农村的孩子对大学中的专业了解较少,而其父母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也很难在专业的选择上提出全方面的意见,对专业的前景也知之甚少,这就导致了农村孩子容易选择一些传统的、冷门的专业,造成他们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调查显示,国家机关等体制内的单位、金融地产等优势行业、管理类的岗位中,城市背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比例显著更高,私营企业等体制外单位、农林牧渔采矿等行业和专业技术、生产类岗位中,农村背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比例显著更高。

三、缩小我国城乡教育差距的对策思考

(一)进一步均衡教育资金投入,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教育的发展,进一步均衡教育资金投入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关键。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但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存在。应进一步均衡教育资金的投入,加大对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及民族地区教育的倾斜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一方面,提高国家和省一级财政的教育投入比重,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国家资源用于义务教育的比例,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义务教育的普及,促进教育公平。

(二)科学配置师资力量,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由于生活条件、发展空间、待遇等各方面的限制,很多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师范院校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任教,师资力量的不足是农村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师资力量对教育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关键一环。第一,完善农村教师的各项福利政策,在工资福利、发展空间、学习进修等方面支持他们,切实解决农村教师的实际问题,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大的发展和晋升空间,吸引更多的师范学校毕业生投身农村教育;第二,对现有农村教师开展教育培训,加强城乡优秀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以提升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加快改革高校招生制度,缩小城乡高等教育机会差别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改革高校招生制度,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的招生可对农村孩子给予适当的倾斜,采取降分数等措施,给与农村孩子更多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缩小城乡高等教育机会差别。同时,在经济上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孩子,减少了经济上的后顾之忧。目前,通过奖、助、补、贷等各项政策,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孩子有了较为平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注释:

①朱伟珏.文化资本与人力资本-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经济学意义[J].天津社会科学,2007(3):34~39.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师资差距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多去“扳手腕”——实际是跟差距较劲
课桌和电脑的差距好大
农村教师的课改观
报告显示:超六成农村教师希望流动到城市任教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公务员培训兼职教师暨公共管理硕士(MPA)校外导师人员名单的通知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