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整治路径探究

2020-11-18刘会龙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组织生活学生党员高校学生

■刘会龙/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如何加强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的责任与担当,民办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进行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的探索和实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思考。

一、软弱涣散的现状分析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存在软弱涣散的现状,需要结合民办高职院校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

(1)重教书,轻育人。在教书与育人之间,侧重于教书,育人方面仍需加强。在教书的过程中,与学生谈心谈话的范围较小,用时较少。在把学生党员、普通学生最关切、最难办的事情结合到组织生活中去讨论研究方面缺乏力度,导致组织生活内容空泛、脱离实际,学生无兴趣参与,自然学生党支部的作用就无法凸显。

(2)民办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人员流动性大,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年限相比较而言较短,导致党建工作的主导是辅导员,发展党员的入党介绍人是辅导员,而辅导员工作琐碎繁忙,缺乏稳定的党建工作人员持续跟进的保障。

(3)相关党建工作制度不够完善,存在缺乏主题活动频次,相关内容质量不高,组织生活与形势结合不紧等问题。组织生活停留在简单读文件与念材料上,在推动学生党员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转变中缺乏探索。

二、整治路径

(一)明确标准,熟悉规范

只有明确了党支部建设的标准,才能找出党支部软弱涣散的症结从而制定对策、有章可循。

(1)学习相关文件。《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对党支部工作做出全面规范,是新时代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的基本遵循,仔细研读《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做到笔头有记,心中有数,行有可依。

(2)明确高校学生党支部的作用。高校学生党支部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要求在推进“三全育人”等方面有工作的创新思路和重要举措。

(3)明确党支部书记应有的基本能力素质与要求。党支部书记是“班长”,主动向上级党组织汇报工作,主动接受上级党组织的指导帮助,对上级党组织提出的指导,及时做出整改,适应新时代对高校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二)摸底准备,找出症结

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开展自查自纠,认真查摆深挖不正常的根源所在。

(1)了解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基本情况,人员数据的统计,对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进行培训的情况,记录存在不足的工作。

(2)了解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更换的频次,支部委员会的培训次数,在党支部书记调岗离职时,支部委员时是否能及时接好支部书记的工作,支部委员会对学院党建工作计划的了解程度,支部委员会对所负责的党支部工作思路的文字记录是否清晰,阅读关于党的理论方面的书籍和报纸的习惯是否养成。

(3)了解学生党支部的“三会一课”的执行情况是否“千篇一律”,是否满足学生党员对组织生活的需求,对标“三全育人”,找出支部工作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所存在的差距。

(三)制定方案,有章可依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章可依则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1)健全与规范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频次,内容,程序[1],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定得到有力的宣传,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工作对象是学生,青年学生有其自身特点,高职院校学生亦有其自身特点,如何因材施教,在与学生相处中摸索教学相长之道,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任重道远。

(2)加强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程序的规范化,确定议题,会前准备,民主讨论,形成决议,分工落实,严格对标对表,支部委员会研究制定“对标争先”建设实施方案,党员会议进行征集意见,报上级党组织审核。

(3)学生党支部在上学期期末或每学期开学之初制定学期党课计划,结合主题教育内容,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大学生党员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四)集中整改,多措并举

思想引导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掌握和运用一些符合高校学生思想和行为活动的规律,采用多样的方法,用专业知识与工作经验和人生感悟辅导高职院校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党员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1)开展专项学习活动,组织全体师生党员定期学习,分别从年度、季度与月度等不同的时间节点入手,充分利用党课,班会课,学生公寓党员服务中心、十九大宣讲团社团等阵地,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筑牢校园文化阵地,凝聚文化育人正能量,不断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坚强保障。

(2)召开支部委员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总结工作经验与教训。切实统一支委的思想认识,以实际工作推动党支部建设,支部委员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判断力、协调力、应变力,提升自身的心理综合素质。加强党支部委员会建设,进一步明确支部书记与支部委员应当承担的职责。

(3)落实“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与制度,为学生党员提供学习党史知识与时事政治的平台,党支部加强学生党员学习的督促,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提升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与理论水平,促进党组织“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常态化、标准化,规范化[2]。

(4)学校层面给予基层党建工作高度重视与党务工作者业务培训指导[3],安排新上任的学生党支部书记培训,给予担任学生支部委员的辅导员适当的补贴和奖励,在职称评定和各种推优工作中予以加分肯定,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切实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让支部委员的耕耘得到收获,付出得到回报,鼓励支部委员勇于攻坚克难,积极奋发作为。把党支部工作、党支部书记述职作为组织与个人考核重要内容,促使全体党员齐心协力推动党支部的发展。

(五)创新方法,巩固提高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1)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将更多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模式引进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中。学是根本,是前提;做是目的,是关键。支部委员利用自身的吸引力吸引高校学生党员自发性参与到党支部活动之中,让预备党员画出《我的入党心路历程》、签署《红色诺言》、排练《红色短剧》等。

(2)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在确保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工作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基础上,让更多的党员参与党组织活动决策和组织,提高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担任支部委员的辅导员,努力成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指导师,也是高校党支部关注学生发展的表现,为构建一个符合民办高校校情的学生党员培养机制而不断努力。

(3)新的历史时期,积极探索“互联网+基层党建”的工作模式,利用多媒体、大数据技术等开展不同形式的组织生活,广泛听取师生的意见建议,解决师生长期反映而未能彻底解决的难题,树立党在学校在师生心目中的光辉形象。促进高校学生党支部与相关单位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提升党支部组织活动对科研发展的促进价值,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党支部组织活动。

软弱涣散学生党支部的现象不仅存在于民办高职院校,但是在民办高职院校自有其特点,只有实事求是,结合实际,立足现实,追本溯源,对症下药,才能找到适合的发展路径,推动高质量基层党建工作发展,推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

猜你喜欢

组织生活学生党员高校学生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