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整体性研究

2020-11-18咸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特色思政理论

■王 晖/咸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教育系统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高校思政课要不断改革创新,牢牢抓住青少年学生思想特点,增强其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通过增强情感联系,做到“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把思政课讲得“有己有人”,在给学生提供香味形俱佳精神大餐的同时,照亮学生心灵世界,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从而在整体上推动新思想的传播。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性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战略定位

(一)新时代新定位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在不断深入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理念,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新境界。思政课既要体现政治性又要依托课堂这个载体突出政治性,因此要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那就必须要牢牢把握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推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育德和育心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让学生深切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为学生构筑起“同心圆”、“承重墙”、“立交桥”和“快车道”,让他们健康成长,进入社会能够经得起各种考验。

(二)新时代新思想

新时代呼唤新思想也催生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时代也引领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精髓要义,在紧密结合新时代理论和实践新要求的基础上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大突破、重大创新和重大发展,这一理论体系内涵丰富,逐渐形成完善的体系,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塑造一代新人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要高度关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理论成果,并及时科学、准确高效向学生群体宣讲新时代的新思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青年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整体性研究的主要路径

(一)高校思政教师的时代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思政课教师首先要自觉维护马克思主义理论,扮演好研究者、传播者和实践者的多重角色,出色地完成新时代赋予的重任。同时,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应首先系统掌握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和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方法,将教材体系变成教学体系和教学语言,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象化、生动化,向学生清晰阐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既要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由浅入深,化为具体案例,对理论进行正确科学的阐释,又要从社会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形成对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历史进程、科学内涵、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的过程中使他们自觉肩负起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二)完善学科体系建设,强化思政课程实效性

1、明确教学目标体系

思政课程要紧紧围绕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思政课堂要成为立德树人主渠道,思政教师要成为铸魂育人的引路人。高校应紧紧抓住思政课教学环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不失时机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政课教学内容与大学生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形成共赢局面。同时也要夯实思政教师的基本功,不断树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个人形象,真正做到“教师爱讲,学生爱听”,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2、丰富教学内容体系

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期待。思政课教学内容必须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要深刻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增强课程亲和力和针对性,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不断加强思政公共课程的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努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三)坚持文本研读

学原文、悟原理,是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通过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深入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权威读本,习近平系列专题论述摘编以及习近平系列工作文集等原著,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成脉络、科学内涵、逻辑框架、精神实质,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这些原著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的生动教材,必须系统学习,潜心学习。

(四)有机整合,全面融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回答了在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为了确保学校用科学理论培养人、用正确思想引导人,在思政教学环节中,应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课堂讲授环节中注重提升学生参与度,在课下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要在实践环节中充分落实新思想,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全面学、系统学、及时学、深入学、联系实际学,营造出崇德向善,努力奋斗的浓厚气氛,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增强广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历史使命感,切实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问题。

猜你喜欢

特色思政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特色种植促增收
神秘的混沌理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中医的特色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