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彝族婚俗对“一类模式”预科生的影响

2020-11-18杨甲甲西昌学院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预科生婚俗彩礼

■杨甲甲/西昌学院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学院

彝族婚俗总结起来主要有四点:(1)族内通婚。(2)同等级内通婚。(3)本家支内严禁通婚。(4)姑舅表优先婚配和姨表禁婚。随着社会环境不断变化,族人的观念不断更新,婚俗已有较大变化:与外族通婚已不再是绝不容许的,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的婚姻已不再拘泥于本族内结合;民族内部的等级制度已经成为历史,以等级限制婚姻自由的情况仍然存在,但已有所好转;族内的婚姻结合依然遵循“与外家支通婚”的原则,同家支的恋爱、婚姻仍然视为有违伦理的行为;“姑舅表优先的彝族传统婚姻习俗是以伦理道德方式结婚的”[2],年轻人对于这样的婚配原则大多数是反感和排斥的。在看到改变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传统婚俗对彝族年轻人发展的制约,“一类模式”预科生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一、学习动机的偏差

彝族婚俗近年来最被广泛讨论的是“彩礼钱”,“彝族彩礼(Bridewealth)是彝族传统的婚姻习俗,具有偿付和资助功能。”[3]它是指在婚配之时,男方家给女方家的聘金,现实来看,“彩礼钱”的价位居高不下。传统的带有”买卖性质”或“弥补婚姻对象缺陷”的“彩礼钱”已不再常见,较为常见的是将其作为一种“象征资本”,“布迪厄认为象征资本是这样一种权力形式,即它不被人视为权力,而是被视为对他人的承认、顺从或服务的正当要求。”[4]也就是说,“彩礼钱”象征着身份和地位,越高的价位就象征着越高的地位,成为他人羡慕的对象,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面子心态。那么,如何“挣面子”呢?现在的彝族婚配越来越重视学历的匹配,学历成为谈论“彩礼钱”的主要依据之一。这一点和“一类模式”预科生关系密切,在实际接触中,不少学生透露出以下观念:学历在婚配中要匹配,专科生找专科生,本科生找本科生,如果对方学历层次不如自己或对方学历层次高于自己,“彩礼钱”就可以依情况而进行增加或降低。例如,女方学历高于男方,则可以“升价”。这样的观念一旦形成,会造成学习动机的偏差。

首先,部分学生会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拿取文凭,因为文凭是作为婚配或获得现实利益的一个工具。不可否认,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文凭确实是一个证明自身能力的凭证,但是,学习的真正目的绝不只是考取文凭,而应是通过学习,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其次,一些想要进行学业深造的女学生会受到家长想早些通过“彩礼钱”来平衡家庭收支的观念的影响而放弃深造的念头,笔者曾经接触过计划专升本或考研的女学生思考再三,认为预科加本科已是五年,再进行学业深造会加重家庭负担,不如早些工作、嫁人,为家庭分担经济压力。这就隔绝了部分学生的上进机会,培养更高学历民族人才的资源在无形中流失了。最后,对于少数定有“娃娃亲”或个别已经结婚的“一类模式”预科生来说,“彩礼钱”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学习压力,他们的学习动机已不再纯粹是学习知识、提升自己,而可能会变成了男同学要好好学习,毕业后找到工作挣钱来“偿还礼金”,女同学要好好学习拿到文凭来“匹配礼金”。这样的想法影响着部分学生对学习意义的思考和追求,进而影响学习过程的顺利开展和学习结果的正向呈现。

二、纪律意识的弱化

“一类模式”预科生以往的学习环境充满浓厚的彝族文化氛围,学生都是彝族,老师多为彝族,在这样的氛围中,彝族文化习俗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尊重和认可。但到了预科,一个全新的大学环境,一个不再以彝族文化为主的校园环境中,“一类模式”学生需要较长时间去适应和改变,过程中就难免出现纪律意识的弱化。在笔者担任辅导员工作的“一类模式”班级中,请假事由最常出现的就是家支中有人结婚,需请假前往参加。这个事实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类模式”预科生对于婚俗文化的重视,其背后蕴含的是家支文化对于学生的深度影响。“自古以来家支在彝族社会中具有极其特殊的地位和功能,对内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家支成员的安全、处理各项事务、团结互助、扶危救困、教育成员;对外则以家支的名义实现征服、御敌或者联姻、结盟。”[5]家支对彝人的影响是“内外兼具”“物质精神兼具”的,特别是在婚配中,家支是从开始到结束都有参与权、发言权、甚至是决定权的。那么,象征着家支权力的婚丧嫁娶、家支聚会等大型活动就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使得家支成员主动积极地参与进去,并诟病、指责不参与或不卖力参与的家支成员。正是因为婚俗观念中婚俗仪式是一个表现家支势力和实力的场合,所以,家支观念浓厚的学生自然地重视婚俗仪式,从订婚、接亲、婚宴、答谢宴的过程都积极参与,即使是和学校的教学安排、学生管理产生冲突,任由老师劝说和引导,少数学生仍旧坚持请假,个别学生甚至在未准假的情况下旷课离校或不假离校,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不良影响。虽然多数学生在劝说下,会考虑学业,缩短请假时间或放弃请假,但少部分学生的不良表现仍值得我们重视,如何平衡学生管理和民族风俗的关系,是预科教育一个长期的课题。

三、自卑心理的加重

“一类模式的彝族大学生很多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自卑心理,在他们身上常常伴随着一些特殊的情绪体验,如害羞、不安、内疚、忧伤、失望等,并出现自卑、自怨、自馁等心理现象。一类模式的学生为什么自卑现象较普遍呢,主要是汉语基础差,家庭贫困等原因造成了自卑的心理。”[6]自卑心理在“一类模式”预科生中也较为普遍,在婚恋问题上也有所显现。

大部分“一类模式”预科生由于受传统彝族文化影响较深,对于恋爱本就较为回避或胆怯,特别是受到“族内婚配”的影响,部分学生回避和其他民族的异性的交往,一怕他人议论,二怕产生感情后无法抗拒民族身份的差异。这样的心理缩小了正常的交际圈,使得本该丰富多彩的大学人际交往受到限制,小范围的交往更加影响了汉语水平的提升和文化观念的交流,使得自卑心理加重。另外,有少数“一类模式”学生定有“娃娃亲”或已经结婚,这样的学生更值得我们去关爱和引导。他们总认为自己和其他学生不一样,特别是其他同学的玩笑或调侃,会加重他们的自卑心理,使他们更加不敢展示自我,严重时影响到日常生活,觉得别人都在嘲笑或议论自己。这样的情况虽然是极少数,但仍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去关爱他们,宣导一种“尊重彼此”的校园文化,让学生都能够无身份差别的投入到大学生活中。

以上谈到的问题都是通过教育工作的实践总结而来的,但彝族婚俗这个话题不可能只关系彝族学生,彝族学生受到的影响也不可能只靠学校来解决,这又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议题。但提出问题永远都是迈出去的第一步,希望本文所讨论的内容对相关议题有所裨益。

猜你喜欢

预科生婚俗彩礼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让新“婚”尚为爱减负
大作家
我,结婚不要彩礼
彩礼逐年涨,男娃不敢养——农村“天价彩礼”已成脱贫障碍
大作家
少数民族婚俗旅游价值分析及开发研究
天价彩礼
网络环境下少数民族地区高校预科生导读服务初探
新疆高校加强预科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