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频率副词“常常”的偏误分析
——以中级留学生谈话语料为例

2020-11-18首都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偏误语料现代汉语

■常 玥/首都师范大学

一、前言

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频率副词是重点也是难点,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由于学习者受教材和词汇等级大纲的影响先入为主,与其他用法意义十分相似的频率副词产生混淆。笔者发现,在通过自然语境下谈话获得的四十七万多字语料中,常常出现了96次,百分之九十都是留学生使用的,而经常出现了127次,但是百分之九十是调查者使用的,“往往”“时常”则一次都没有出现过。可以推测“常常”在中级留学生口语表达过程中,出现频率远远高于其他频率副词,因此留学生在很多不合语法、情境的时候使用,产生偏误。本文以47万字的自然语境下的谈话语料为基础,对频率副词“常常”的偏误展开统计和分析。

二、关于副词“常常”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常常指(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而且时间相隔不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张斌2001)中指事情屡次发生,时间间隔短,不具有一贯性。在《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版)中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次数多。综合以上词典释义,我们把“常常”的语义特征总结为:表示动作行为经常发生,时间间隔短,并且不具有规律性。

三、“常常”偏误分析

笔者对中级留学生9万六千二百零四字的语料进行整理,得出29条有效语料。通过对这29条的语料分析,总结出在语言表达时中级留学生使用“常常”的常见偏误。

(一)偏误类型分析

本文按照传统分类方法,把偏误分为错序、误代、误加和遗漏四类进行分析。

1、误代偏误

误代偏误是指留学生在使用“常常”时,由于常常与其他频率副词语义相近,而选取了不适合特定语言环境的那个,从而导致的偏误。

常常只是表示某个动作单纯的重复,不能表示一般规律。有反复量的语义特征,但没有延续量。“经常”比起常常,更能表示一般规律。《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和《现代汉语八百词》都指出经常强调一贯性。常常只强调动作行为的不断反复,多次发生。例如:对,但是我们常常聊天#SYN/对,但是我们经常聊天/。

“经常具有断言性的语义特征。”我们发现,有时用“经常”和“常常”替换并不符合语感,例如:我认为,小明常常上课看小说。这句话不符合我们母语使用者说话习惯。因此我们认为“经常”可以用于表示判断的句子中,具有断言性的语义特征,而“常常”没有这一语义特征。“觉得、认为、判断”这类主观断言性动词后多用经常。笔者在ccl语料库中进行了核查,“觉得”与常常在同一小句中共现的次数仅为一次,“而且,至少我觉得,不庄之语常常比高文典册的庄语更真实。”这句话出现在报刊中书面语色彩强烈。“觉得”与“经常”共现则有八次,“我们大家都觉得你好像经常赢官司。”(《李敖对话录》)换作常常,则不如经常那么符合语境。语料例:我觉得英国人……(4秒)常常迟到,或者……不好=……努力学习#SYN/我觉得英国人经常迟到,不好好学习/。

周小兵(1999)把通常解释为: 表示行为、事情在一般情况下有规律、有条件的发生。而常常没有这个限制。例如:我们——结婚的时候常常穿传统的衣服#SYN/我们结婚的时候通常穿传统的服装/。学生想表达在他们国家,结婚的时候会穿自己国家传统的服装,这是个一般性的行为,是一种传统习惯,具有规律性。因此要用“通常”而不是“常常”。

常常表示动作行为频繁发生,强调次数和频率,语料例:嗯,我听说深圳,深圳额=常常很热@@@。#SYN/我听说深圳总是很热/。天气热这是一种自然气候的规律,用常常就不太合适了。“总是”表示一直持续不变,深圳地处亚热带,天气热是常态,用高频率副词“总是”更为合适。

2、错序偏误

错序偏误是指留学生在使用“常常”时句中的成分位置出现错误。这里分为与否定副词共现的偏误和谓语位置不当两类。

在我们的国家,我们有一个城市,这个是最热的城市,但是别的不常常#SYN/别的没有这么热/。

京东我╲ ╱不常常用好像#SYN/不常用好像/。

如果以后满意,喜欢的话那我可以买,但是不是常常#LEX/不经常/。

以上例子是留学生使用“常常”否定句的常见错误,他们已经习得汉语中的否定词“不”,所以会把常常的否定形式简单理解为是“不常常”,不常常在汉语中使用的次数很少,一般我们会说“不常”,在ccl语料库中,“不常常”出现的语料有48条,而不常则有982条。“不是常常”则更多出现在反问句中,不是与常常共现的语料有78条,作为反问形式出现的有52条,例如:你们不是常常吵架吗?(岑凯伦《还你前生缘》)常常的否定形式还可以是“常常不”,这里是完全否定,“不常”则是部分否定,这点对于留学生来说也容易产生偏误。

留学生在使用常常时会出现谓语位置不当的偏误。常常作为副词,在句子中作状语,语义指向就是谓语成分,因此后面要加谓语。从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来看,在语义上“常常”无论是指向动词、修饰语还是指向句子,与谓语的空间位置相对总是最近。因此“常常”和谓语之间即使有成分,也只能是状语。例如:在济州岛有很多中国人旅行,所以常常跟他们对话的聊天的机会有很多#SYN/所以常常有很多跟他们对话聊天的机会/。

3、误加偏误

“频率副词很少与动态助词“了、着、过”共现。“了”和“过”都注重动作的起始点或终结点,表示以前发生,与当前的事情不发生联系。因而与动量副词共现要受到较大的限制。”而“常常、往往”多是表示规律性,这与“了、过”的用法相矛盾。例如:我常常看到了年轻人,他们看到一个老人……#SYN/我常常看到年轻人,他们看到一个老人的时候……/。

每天和常常一般不同时使用,每天已经表示动作经常发生。例如:但是在中国,常常?每天都喝热水。#SYN/但是在中国,每天都喝热水/。

语料例:我常常在日本,还有那个泰国,或者中国的时候#SYN/我在日本或者泰国或者中国的时候,常常……/。可以说“我在日本的时候,常常……”或者“我常常在日本,……”但不可以说我常常在日本的时候,因为“在日本、泰国时候”是一个表时间的条件限制,与“常常”的频率义不符。

4、遗漏偏误

中级阶段留学生在使用“常常”组句时经常会缺少谓语。例如:在韩国常常…信用卡还有现金#SYN/在韩国常常使用信用卡还有现金/。

如果常常见的人话#SYN/如果是常常见的人的话/,我一般不说夸自己的孩子的话。

四、“常常”偏误原因分析

(一)留学生母语负迁移

由于很多学习者所处印欧语系,在英语中频率副词的位置很灵活,可以出现在句首、句中等不同的位置,而在汉语中,副词所处的位置大多数都在句中,除此之外还有多状语情况的出现,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判断,这就造成了学习者对语序位置概念的模糊。

(二)目的语负迁移

由于留学生学习过的目的语知识不完整,不了解否定词的位置关系到是表示部分还是完全否定,再加上大部分词语的否定形式是在词语之前加上否定词“不”或“没有”,所以留学生在使用常常时,就用类推法得出“不常常”和“没有常常”是常常的否定形式这样错误的结论。尤其在中级阶段留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汉语语法基础,所以更容易产生目的语负迁移的偏误。

(三)语境把握不准确

“常常”和“经常、通常、往往”语义接近,但它们的语义表达有各自的语境特点。常常具有重复性、频率性的语义特征,所以表示规律总结等情境时,不能使用。

猜你喜欢

偏误语料现代汉语
海量标注语料库智能构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起来吹牛
韩国留学生舌尖后音习得偏误分析
“大力士”纸片人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浅谈视频语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可比语料库构建与可比度计算研究综述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偏误分析的文献综述
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