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2020-11-18宋泉
文_宋泉
为提升美术学科的教学质量,教师需依据小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设计严谨的美术教学方案,以激发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为实现教学方案的预期教育效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为学生呈现直观的艺术信息,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增强美术鉴赏效果,提高小学生美术学习质量,以达到美术学科的教学目的。
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通过对小学美术教学进行调研可知,目前部分学校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一些教师对美术教学不够重视,影响了美术课堂学习质量;第二,个别教师单一地开展文本理论教学,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足,未能激发小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第三,部分教师未突出学生美术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无法有效提升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鉴于小学生思维认知能力的特殊性,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辅助教学工具,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启蒙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时,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能将美术理论文本内容进行转化,为学生呈现生动立体的美术内容,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美术思维想象力,为学生今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逐渐提升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第一,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美术学习情境。为提升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可尝试构建美术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美术学习情境,提高美术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教师在构建美术学习情境时,可以合理应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设备的运用,为小学生构建虚拟的美术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对美术教学内容进行思考、理解,有效提高学生美术课程学习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美版美术教材中“画中的线条”时,通过对美术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可将教学目标界定为显性目标与隐形目标。显性目标即小学生对线条美术进行基本解读学习,通过观察不同形式的美术线条,了解美术家的艺术表现风格,可以尝试利用简单线条表现自己对艺术的内心想法。隐形目标则要求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中国古代优秀的美术作品,逐渐形成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对不同线条表现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解读出艺术家的创作情感,增强情感体验,启蒙艺术思维。
为实现该节美术课的既定教育目标,教师在构建美术学习情境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的播放功能,为学生演示不同形状线条的画法,并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如画铁丝、木棒、树皮、网兜等。学生在观看、模仿的过程中,会逐渐了解到美术线条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另外,教师还可以演示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观察作品中使用了哪些线条,并猜测美术作品传达的艺术思想,鼓励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鉴赏意见。教师依据学生的提问与想法进行教学拓展,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第二,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微课教学方案。为保障小学美术鉴赏教学效果,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微课教学方案,在微课方案中展示具体教学内容,提高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在执行微课教学方案时,为保证小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美术教学课堂当中,教师需突出小学生美术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可以通过与小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全面了解小学生的美术兴趣爱好与学习优缺点,根据了解的学情信息与美术教学内容,设计具体的美术微课视频,以确保美术微课教学的整体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美版“会动的线条”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微视频学习了解不同线条之间的关联,以及美术作品线条的疏密关系,培养小学生美术艺术鉴赏意识,使其可以从线条的分布得出作品绘画的艺术价值,以充分发挥出美术微课教学价值。
第三,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美术小剧场。小学生对“画中的线条与会动的线条”美术内容进行学习后,则需进行动手绘画,通过实际练习加深自己对美术内容的理解程度。为保证学生美术绘画练习的积极性,教师需围绕着学生美术学习差异性,设计有针对性的美术绘画练习方案,以激发小学生美术兴趣爱好,促使小学生主动进行美术练习。
在学生完成了美术作品练习后,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美术小剧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美术练习作品,讲解自己绘画的内心想法。为保障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进行综合性评价,在开展美术分享小剧场时,教师不仅需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教学环境,还需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小学生的绘画作品与分享内容,全过程记录学生学习美术的点点滴滴,客观真实地对小学生美术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美术学习自信心,激发出小学生美术学习潜力。
总之,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作用才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美术学习情境,通过微课进行教学引导,积极构建美术小剧场,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启迪美术思维,从而促进其素质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