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2020-11-17马春兰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小学语文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有着大量优秀传统文化,合理应用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展开课堂知识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但是,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知识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观念滞后,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法,要求学生将重难点知识死记硬背下来,这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跟上课程改革的脚步,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并结合教学内容展开教学方法优化,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效高质地完成语文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根基。鉴于此,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和策略。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 渗透

随着素质改革进程的快速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教学模式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到现在为止,很多教师依旧没有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教学价值。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综合考虑学生实际以及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模式优化,完成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渗透,从而有效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实现立德树人思想的贯彻落实,加快素质教育建设脚步,并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起到推动作用,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1.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思想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快速推进,立德树人成为教师展开课堂知识教学的主要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更具影响力与说服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为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我国正处于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要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教师必须要做好对学生人文情怀以及道德素养的针对性培养。但是,传统教学方法很难实现这一目标,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则可以很好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为学生道德修养和人文情怀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3.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优秀传统文化展开课堂知识教学可以让学生对这些文化有更为清楚的了解和认识,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起到促进作用,完成对他们思想价值观念的熏陶。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合理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展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参与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但是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采用更多的还是“填鸭灌输法”,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很难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语文教师要想更加高效地完成语文知识教学,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就必须优化教学观念,明确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教育价值,并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教学,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发展夯实根基。

1.进行教学模式创新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渗透,教师应跟上教育改革发展的脚步,展开教学模式创新,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找出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关键点,采用情境创设等方法展开教学,从而在有效完成课堂知识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良好的熏陶,提高核心素养。

例如《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的是至圣先师孔子向老子拜师学习的故事,文章中既蕴含了孔子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还表达出学无止境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高效地完成教学,应该提前准备和孔子存在密切联系的资料,并安排学生自主在课前收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认识生字词,掌握故事情节,完成佳句积累,了解中心思想。因此,要想高效地完成语文知识教学,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进行与孔子相关的视频或者图像资料,鼓励学生共享并交流在课前所收集的资料,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研读,最后带领学生展开课堂反思。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课堂趣味性,营造更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中心思想以及情感体会,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渗透,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养成贡献更大的力量。

2.合理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汉字教学

汉字是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根基,也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价值最高的传统文化之一,是语文课堂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展开汉字教学,从而将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提高学生的课堂配合度与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夯实根基。

例如,在汉字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猜字谜游戏。中国汉字拥有悠久的历史,其组合方式非常多样,而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相对较小,社会经验较少,具备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好奇心。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想高效地完成汉字知识教学,使汉字魅力得到充分展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猜字谜的游戏中去,出一些像是“四个人搬木头,木头在上人在下”等字谜游戏,然后学生分组合作进行猜测。学生在进行沟通交流以后,很容易就猜出谜底为“杰”。采用这种方式不单单可以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知理解,还激发了学生参与汉字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也可以从汉字起源入手展开教学,汉字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从商朝时期的甲骨文到现代的规范字,中间有金文、小篆等许多字体,蕴含的故事非常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从起源入手展开知识教学,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的充分融合,更好地完成对学生引导教学。

3.通过生活化的方法展开教学

知识来源于生活,优秀传统文化同样如此,传统文化中的智慧是先辈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感悟。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存在的密切联系,展开生活化教学,以此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渗透,营造生动的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在增强综合素养的同时,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起到推动作用。

例如,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背景是重阳节,充分表达了作者身在他乡的复杂感受,教师可以结合重阳节展开教学,向学生讲述重阳节的起源,细致介绍重阳节的习俗与重要意义,然后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身对重阳节的了解和认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能让学生对重阳节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也转向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为语文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但是,很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呆板,很难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甚至会导致学生彻底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阻碍。在这种情况下,要想高效完成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必须进行教学理念更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模式优化,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展开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渗透,从而有效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与价值性,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完成对学生思想观念的有效熏陶,增强他们的综合素养,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 李强《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教文汇》2020年第4期。

[2] 高会霞《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傳统文化》,《课程教育研究》2020 年第17期。

[3] 柳笃学《探析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程教育研究》2020 年第16期。

[4] 徐妙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探究》,《课程教育研究》2020 年第16期。

[5] 管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名师在线》2020年第19期。

(马春兰,1975年生,女,回族,甘肃省康乐县人,大学专科,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小学语文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地方传统文化对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