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课外阅读对提升农村地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

2020-11-17柴明德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核心素养小学生

柴明德

摘 要:众所周知,小学语文不仅在课程展开的过程中承担着夯实学生词汇基础,启发学生探究语文奥妙的重要作用,更在小学生个体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中,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语言素养,锤炼学生语言能力的责任。而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形式,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独立意识的培养,更能够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累积材料,有效培养并提升语文综合素质。但是在当前农村地区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对其予以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将针对课外阅读提升农村地区小学生语文素养一题展开研析,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做出努力。

关键词:课外阅读 小学生 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一、农村地区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

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不断渗透,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不仅注重常规教学任务的完善与落实,还注重对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素质发展能力的培养,旨在通过独立的阅读活动,有效培养并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尽管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农村中,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首先,受地域和教育资源的限制,部分农村小学仍秉承着传统教学观念,认为课外阅读是做“无用功”,这是因为课外阅读在农村小学语文课程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与此同时,在农村地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模式缺乏正确的指导评价体制,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不能有效发挥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综合阅读能力和语言素养的重要价值。

其次,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开展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独立的阅读活动,自主收集阅览材料,然而有相当比例的农村地区小学生是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内部的关爱和约束。经调查发现,农村地区的大多数学生由于缺乏长辈、教师的管教,许多学生出现学习态度不端正的情况,甚至自暴自弃,外加家庭条件不好而更想放弃学习。而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想学习但是记忆力不够、意志不坚定,无法有效保证语文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在这些因素的干扰下,学习氛围的缺失,打击了农村地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最后,导致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语文学习资源条件不足。一直以来,语文学科的学习就需要教师以正确方式培养学生,提高其语文素养。小学阶段是一个关键的打基础时期,这不仅包括最为基本的识字写字能力,更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要求。但是对于农村地区学生而言,他们与城市学生所能接触的资源差距较大,因此一定程度上农村地区小学语文阅读课程难以开展。农村地区的大多数学生由于缺乏课外资料,又难以上网查询相关书籍内容,很少有机会进行课外阅读,这也就导致学生阅读能力较差,从而影响了写作及表达能力。

二、借助课外阅读培养农村地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在农村地区,并没有足够的语文阅读条件,无论是课程内要求的阅读书籍,还是各种对学习有益的课外阅读书籍,对于农村而言都是缺乏的,从而导致农村地区小学生就算想靠阅读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都不知道应该看什么、如何看。针对此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循序渐进,以小学年级课外阅读书籍要求重点为依据,为学生制定具体的阅读方案,设立合适的阅读目标,并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保持足够耐心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阅读指导,帮助学生以正确、高效的方式进行阅读,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只有在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面之后,才能够就学生的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方面开展更为深入的教学。

给农村地区的小学生推荐适合他们接受和阅读能力的课外读本,是保证农村学生阅读质量至关重要的一点,是阅读的基础、起点以及重点。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农村地区小学生提出一定的阅读要求。例如,让学生课外阅读时摘抄书籍中的好词好句以及好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在一点一滴中进行语文知识的累积。还可以要求学生针对自己喜欢的文章、故事做内容的提炼,写好提纲,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外的书本内容,同时还能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一定的训练。最后可以要求学生对有趣的故事进行情景剧排练,或者组织读书分享会,鼓励学生多表达,不仅帮助学生了解故事、情感,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如何借助课外阅读提升农村地区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1.激发阅读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个体认知和知识汲取的重要时期,对外界事物缺乏明确的认知和界定,在学习过程中也缺乏正确的目标导向,常以自身喜恶决定学习态度。因此,在农村小学语文课程展开中,教师便需要借助课外阅读,以丰富的故事情节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地区,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矫正和规范,辅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考虑到农村地区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正确的认知和学习态度,教师便可以借助一些新奇有趣的故事情节,如《滥竽充数》《黑女巫的诅咒》等故事,以其新奇有趣、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阅读和一探究竟的兴趣,此时教师再提问学生“你们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学生纷纷思考自身所积累的寓言故事,有部分学生讲了自己所知的寓言故事,另一部分学生认识到自己在阅读中的不足,因而在课下积极搜寻并整理寓言故事。这一过程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和正确的态度对待课外阅读,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小学生语文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借助课外阅读,提升知识积累

当前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不断渗透,课外阅读已经不仅是语文课程延伸和拓展的路径,更是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积累和文化修养的重要平台。尤其对于农村地区小学生而言,在语文综合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由于自身累积素材不足而造成的习作无法落笔和口语交际能力上薄弱的情况。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效率,就必须要借助课外阅读这一平台,有效锻炼学生语文素材积累和应用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开展“让真情在笔尖流淌”这一习作主题之前,有效指导学生借助课外阅读平台,累积相关词汇和精美句段。这一过程有着明确的课外阅读目标和任务指向,既有效锻炼了学生在语文积累中的能力,又能够在明确课外阅读条件的指引下,提升学生对课外阅读认知的清晰性和条理性,助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

3.深化课外阅读,强化综合能力

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不断优化与创新的过程中,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教学观点和理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需求,这也使得在农村地区小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更要以此为基准,强化和提升小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文综合能力,进一步助力小学生良好语文修养和语言造诣的发展。尤其在面向当前农村地区小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这一现状时,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读时,必须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身心发展趋势,借助课外阅读路径渗透情感教育。

例如,在教学《背影》这一课时,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搜集与亲情、感恩等题材相关的课外文章阅读,不断激发小学生的情感共鸣。并在课外阅读后启发学生进行仿写,在有效培养学生语文语感的同时,对于农村地区小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进行强化。在深化课外阅读过程的同时,以较强的体验性和感悟性,进一步增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实现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引导,助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在课程展开中具备一定的时代性和综合性,需要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注重对学生个体情况的考量和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在立足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以课外阅读为平台,培养学生综合稳定的语文能力和语文思维。

参考文献:

[1] 田茂飞《让法制教育之花盛开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黔西南日报》2015年11月25日。

[2] 马家騏《渗透法制教育教活中学语文》,《钦州日报》2011年8月24日。

[3] 黄锡龙《浅谈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周刊》2019年第36期。

[4] 刘洪超《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核心素养小学生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我是小学生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