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仿古如意”艺术范式的形成

2020-11-17徐孟君

山东陶瓷 2020年4期
关键词:泥料吉祥范式

徐孟君

图1 仿古如意

诞生于中国江苏宜兴,自明朝正德年间起开始流行的紫砂壶一直被人们看作是中国陶瓷茶壶中的典范之作。紫砂壶最为人所称道的就是性能,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紫砂壶有着隔热不隔香、久经泡养越发光亮甚至无需茶叶便可香气四溢的神奇之处,基本上较为全面地概括了紫砂壶在实用方面的特点。

另一个较为人所重视的方面是紫砂壶的内涵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文化与中国人性格、审美特征在其中的折射。图1“仿古如意”将仿古壶造型与“如意”纹样及它所代表的文化意义结合起来进行表现,是一件颇有古风的紫砂壶作品,除此之外,作品还提供了紫砂壶创作的一种范式,中国的吉祥文化以一种更接近人的方式得到了具体化的呈现。

“仿古壶”是紫砂壶经典款式之一,相传由清代制壶大师邵大亨所开创。“仿古”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称之为“仿鼓”,也就是仿造鼓的造型设计而成的,壶身为上宽下窄的圆形,如同一面宽阔的大鼓。壶的肩部高耸挺拔,以撑住壶身整体气韵,底部的小平底小巧有力,使壶身整体达到平衡稳重。平整的壶肩部中央留短颈,圆润的壶盖置于其上,边缘作出凸出的子母线以强化壶体结构,壶盖中央的壶钮改自桥形壶钮,壶钮、壶盖到壶肩、壶身的线条镶接紧密,过渡自然,一气呵成的美感效果尤为鲜明,运行流畅不乏跳跃的线条象征古之韵律,从造型到气韵均紧扣“鼓”的特点。

壶身两侧连接一弯嘴与耳状环形的把手,这两种造型在各种紫砂壶造型中均十分常见,主要表现紫砂壶线条之间的镶嵌组合,属于手工艺人基本功的呈现。在此壶之中,这两部分与壶身的组合展现了第二层“仿古”的含义,形成较为完整的美学范式造型。“古”可理解为紫砂壶艺术的传统,也就是此壶基本的造型轮廓;还可理解为古典气质,壶造型线条的简洁流畅是中国古典审美观念最直接的表现。

“如意”原本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器物,约在南北朝时期出现,主要用作搔痒,后随时代发展逐渐演变成一种文玩。如意常用玉打造,以灵芝与祥云图案结合为主,被人们看作是能够祛邪避灾,带来吉祥幸运的物件,“如意”也是表现中国吉祥文化的纹样,常用在紫砂壶装饰中来增加作品内涵。

此壶之中的如意纹样主要呈现在壶面上,线条围成的两个心形图案对称分布在壶面上,首先,这一纹样展现了紫砂陶刻中线条运行的美感,所有的线条在刻度上保持一致,线的运行自如顺畅,如同祥云;其次,两个心形相对的图案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对称布局的呈现,从两个心形延伸出去的线条一直到壶嘴与把手上,作品的造型与装饰之间、线与面之间的整体感更加明显,也起到在视觉上维持壶身稳定的重要意义;最后,从意义上分析,两心相对象征称心如意,中国人讲究“双数”,成双成对即是完美如意,令人心满意足,可见在装饰的选择上,手工艺人力图在艺术、文化的层面多角度展现“如意”的内涵,作品的主题、造型与装饰能够以更加自然的方式融合起来,其所构建的艺术范式也就更加丰满完整。

壶的泥料色彩与壶整体艺术表达之间也有着具体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更能理解为何紫砂壶能够有如此大的艺术魅力。作为艺术品,除了提供给人以美的享受或艺术、文化启发之外,更应有一种“常看常新”的特点,它的各个部分都可看作是一个独立空间,等待着人们发掘其中的意义。在此件作品中,红润细腻的泥料是紫砂泥中的上品,是整件作品价格、价值的最基本保证。泥料的细腻让人们充分领略到紫砂壶天然近乎于神奇的美丽,又是整件作品中闪烁着吉祥光芒的部分。红色,或称“中国红”,在中国是一种代表性的色彩,与吉祥如意、幸福红火等含义是直接关联的,在紫砂壶艺术中红色调的紫砂壶数量颇多。选择这一色彩的泥料出自手工艺人对其特性的偏爱,同时也是对“仿古”与“如意”的表现,最终呈现出的作品便有着古朴醇厚,和谐幸福的气韵,为表现吉祥文化主题的紫砂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艺术范式。

此件“仿古如意”紧紧围绕着主题展开自己的艺术构想,自然首先得益于手工艺人的创作,但中国文化、紫砂壶艺术的传统也是不能忽视的。各种技法在壶中的运用是古代制壶技艺的又一次传承,对于“如意”的表达是中国人最真诚的愿望,“仿古如意”是中国紫砂壶艺术发展与民族精神的写照。

猜你喜欢

泥料吉祥范式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与人为善 一路吉祥
浅谈紫砂壶手工成型中泥性的应用
云南建水紫陶泥料配比与工艺性质对比研究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LDM法3D打印紫砂泥料的制备及参数控制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